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尹奉吉(朝鲜)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日本,韩国,朝鲜尹奉吉(朝鲜)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尹奉吉(????),(1908年6月21日(阴历五月廿三)-1932年12月19日),韩国人,本名禹仪,号梅轩,别号奉吉。朝鲜独立运动家,被称为反日义士。
,义士简介
尹奉吉(???u200e),(1908年6月21日(阴历五月廿三)-1932年12月19日),韩国人,本名禹仪,号梅轩,别号奉吉。朝鲜独立运动家,被称为反日义士。
尹奉吉出生于忠清南道的礼山。3岁时,韩国被日本吞并,沦为其殖民地。1919年,11岁的尹奉吉亲身经历韩国人争取民族独立的“三u2022一”运动及其之后的。1925年,尹奉吉在家乡办学,进行农民教育及启蒙运动。1930年,离开家乡到中国流亡。尹经过东北、青岛,辗转在1931年到达上海,并认识当时在上海组成韩国临时流亡政府的金九。1932年4月26日,尹奉吉加入“韩国人爱国团”,并且接受金九的委派,进行刺杀日人的任务。
尹奉吉在行刺前手持手榴弹,在韩国国旗下宣誓4月29日,居住上海的日本人庆祝日皇寿辰的“天长节”,在虹口公园(今日之鲁迅公园)举行庆典;同时祝贺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于上海取得军事胜利。尹奉吉以日本人装扮进入会场,身上带着制作成水壶模样的炸弹。当典礼仪式中日本人一起唱国歌时,尹奉吉将炸弹掷向主席台。结果在台上的河端贞次(日本驻沪居民团行政委员长)当场被炸死;白川义则(陆军大将,“一·二八”事变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身中多枚弹片重伤,送院后死亡;植田谦吉(陆军中将,第九师团长,后任关东军总司令)被炸断一腿;重光葵(日本驻华公使,后任日本外相)被炸断一腿;野村吉三郎(海军中将,第三舰队司令)被炸瞎一眼。尹奉吉被当场逮捕,交日本派遣军以谋杀罪审判。5月25日被判处死刑。同年12月押送日本,在石川县金泽日本陆军基地内被枪决,尸体被埋葬为恐怖炸弹罪犯在金泽墓地内路旁。
战后尹奉吉的遗骸被移送至韩国,后安放首尔孝昌公园的三一庙内。现在上海鲁迅公园、日本金泽亦有尹奉吉的纪念碑。
天长节血证
1932年4月29日,是日本昭和天皇生日。
这一天,在中国上海虹口公园里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大爆炸。
当时正在参加日军阅兵式的侵华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日本驻沪留民团行政委员长河端、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日军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等一批日军高级军政官员被一枚威力巨大的炸弹炸死、炸伤,原本热闹非凡的日军阅兵式主席台顿时变成血肉横飞的“陈尸”场。
是谁勇敢智慧地制造了这一起大爆炸?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还是另有新说?在日军戒备森严的情况下又是怎样达到如此重大的效果?
“暗杀大王”难作为,特别行动能成否
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军制造借口,突然分三路向闸北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人的指挥下奋起抵抗,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苦战月余,断绝后援的十九路军腹背受敌,不得不放弃江湾、闸北等阵地,撤退至上海市郊继续抵抗。
3月3日,国际联盟行政院作出中日双方停战的决议。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中日两国代表进行谈判。日方凭借在军事上的优势,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及周边地区,继而由日本军队驻守。
就在中日谈判仍在继续之时,冲昏头脑的日本驻沪军政要人,决定借4月29日庆祝“天长节”(昭和天皇生日)的机会,在虹口公园举行“淞沪战争祝捷大会”。
为了打击日本嚣张的气焰,不让其阴谋得逞,国民政府行政院代理院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陈铭枢、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决定采取特别行动,破坏“淞沪战争祝捷大会”。
陈铭枢特地找到与其交往很深的上海活动的“斧头帮”首领、“暗杀党领袖”王亚樵,向其透露这一构想。
具有正义感且擅长此道的王亚樵十分赞同破坏“淞沪战争祝捷大会”的特别行动,但因日方为防不测,早已放言,称“祝捷大会”不许任何中国人入场,只有日本、朝鲜和台湾人可以入场。
这样王亚樵所领导的“铁血除奸团”便难以有所作为,但他提出了中韩联合的想法,并安排人与交情颇深的韩国义士联系。
临危受命
壮士临危受命 誓死抗日救国
1910年8月22日,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鲜。首任总督、陆军大将寺内正毅上任伊始便公开叫嚣:“朝鲜人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但朝鲜人民并未屈从于倭寇的淫威,从亡国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反抗便从未停止。
1919年3月1日,以具有独立倾向的韩国废帝高宗李熙被日军毒毙为契机,朝鲜人民压抑已久的民族仇恨强烈地爆发出来,超过200万的朝鲜民众参与了这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神圣斗争。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三u2022一”独立运动。
日本统治者对此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据不完全统计,在“三u2022一”独立运动中,前后共有两万多人伤亡,5万多人被捕,数以十万计的韩国志士流亡海外,其中大部分聚集在中国。这些志士继续以各种方式从事着反日复国的斗争。在“三u2022一”独立运动的基础上,先后在海参崴、中国的上海及韩国境内,出现过6个临时政府。
1919年7月17日,韩国临时议政院举行第五届会议,确定上海为合并后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下称临时政府)的驻在地。
从1919年至1945年的27年中,韩国临时政府辗转迁徙于中国各地,先后在上海、杭州、长沙、广州、柳州、綦江落脚。从1940年9月起,韩国临时政府终于把家安在了中国的陪都重庆,直至1945年11月朝鲜半岛光复之后。
国民党特别行动的构想提出后,王亚樵提议请流亡在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派人去完成这一重任。王亚樵命其弟述樵在静安寺路沧州饭店密约流亡在沪的韩国革命党人、韩国临时政府内务总长安昌浩先生联合行动。
安昌浩是“流亡上海的临时政府的要人、韩国独立运动的元老”,他“把一生完全献给了独立运动的清白的有良心的爱国志士”。他在辞别祖国时创作的《去国歌》在朝鲜青年学生中广为传唱,“因为亡命国外的人们爱唱这支歌,曾有一时被称为《亡命者之歌》。”20世纪20年代他在上海领导朝鲜侨民“兴士团”的活动。1927年2月曾经到吉林为朝鲜侨民作了题为《朝鲜民族运动的未来》的演讲,“每句话里都充满了爱国热情。”为此,安昌浩被奉系军阀逮捕,关了二十多天后获释,回到上海。1929年3月1日,安昌浩、金九等人在上海组建了韩国独立党。1931年10月22日,时任韩国旅沪侨民联合会长兼韩国临时政府国务总理的安昌浩在上海金陵酒家招待新闻记者,指出“孙总理曾言,韩国独立,就是断绝日本侵华之桥梁,故为中国存亡之关系云,希望诸君深体此言云云。”
安昌浩接受了建议,并特地约见了金九先生。
上一篇:林清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