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面图设计图)-手机平面设计制图软件
曲线,视距,半径(平面图设计图)-手机平面设计制图软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二类加宽值。
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30km/h的三级公路可采用第一类加宽值。
(二)城市道路加宽值
(三)加宽缓和段
1、加宽缓和段的长度
加宽所需要的最小长度
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 按渐变率1:15且不小于20米的要求设置
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与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相同的数值
不设缓和曲线,加宽缓和段长度取超高缓和段长度,渐变率不小于1:15,且长度不小于10米
2、加宽过度方式
按直线比例加宽
高次抛物线加宽
七、缓和段设置
1、缓和段
为了使行车能够安全、平稳、顺利地由直线向曲线、由大半径曲线向小半径曲线行驶所设置的过渡段
2、设置目的
为消除行车转弯时曲率突变,使行车能从容、顺适地进行曲率变化而设置的曲线缓和过渡段为缓和曲线
为使行车平稳、顺适地进行横坡变化而设置的超高变化过渡段为超高缓和曲线
为适应行车轨迹,顺适地进行宽度变化而设置的加宽过渡段为加宽缓和段
3、类型
缓和曲线、超高缓和段、加宽缓和段
(一)缓和段长度
1、离心加速度变化的缓和长度
2、操纵时间要求缓和段长度
3、超高变化要求缓和段长度
一般根据三方面缓和段长度的计算结果,取其中最长的并按5倍数取整后作为缓和段长度
八、平曲线长度
1、平曲线最小长度计算
取一般驾驶员能从容操作方向的(左右转动方向)时间为6S
2、相关规定
小偏角时的平曲线长度
当道路转角小于7°时,为防止驾驶员在视觉上产生急弯错觉,而导致操纵失误,应设较长的平曲线
相关规定
九、平曲线形的连接
平面线形设计整体上尽可能顺直,选择曲线半径尽可能大些,应与自然地形等高线相适应为宜。
在桥梁、隧道内部与进出口路段和平面交叉口前后路段 ,应采用直线为宜。
长直线尽头不得设置小半径曲线
直线长度L<500m时,最小半径R=L
直线长度L≥500m时,最小半径R=500
一般平面线型设置的转角不宜小于 10°
十、平面视距
1、定义
为了行车安全,保证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路段,发现道路上的障碍、迎面来车,及时采取制动或避让措施,所必须的是最短路段距离
2、运用
在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设计中,都应有足够的行车视距
3、平面视距分类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4、行车视距不足主要发生在下述几种场合
(1)道路平面上的暗弯,即处于挖方路段的弯道和内侧有障碍物的弯道,见图a
(2)纵断面上的凸型竖曲线,见图b
(3)下穿式立体交叉的凹型竖曲线,见图c
5、视距相关规定
6、公路视距的运用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他限制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积雪冰冻地区的道路,停车视距应适当增长
以大型车为主的公路,应按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验
7、弯道内侧视距的保证
清除弯道内侧一定范围的障碍物
最大横净距的确定
解析法
几何法
视距包络图
8、开挖视距台
计算出净横距以后,按比例在各桩号的横断面图上画出视距台,以供施工放样。
十一、路线平面图绘制步骤
1、确定比例。
公路工程一般山岭地区采用1:2000,丘陵平原地区采用1:5000。
2、城市道路一般采用1:1000或1:500。
3、根据直线、曲线、转角一览表,按比例绘制道路中线图。
4、在道路中线图上标注出起点、里程表桩、百米桩、曲线主点桩、桥涵与人工构造物桩号位置。
5、按比例勾绘道路中线左右各100~200m范围内的地形等高线,标注地物、地貌、建筑物与构造物位置和名称。
6、对于城市道路平面图,应在现状地形图上,绘出道路设计红线、中线、行车道与人行道的分界线,并绘出分隔带、绿化带、交通岛、沿街建筑及出入口位置与外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