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面图设计图)-手机平面设计制图软件
曲线,视距,半径(平面图设计图)-手机平面设计制图软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平面图设计图(手机平面设计制图软件)
1、道路是三维空间的实体,路线是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路线平面:路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路线的纵断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中线上任意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道路设计过程中,先确定平面的线形,再进行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
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个要素组成
3、线性设计
公路平面线形设计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直线—圆曲线—直线
4、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汽车行驶轨迹
角度为零→曲率为零→直线
角度为常数→曲率为常数→圆曲线
角度为变数→曲率为变数→缓和曲线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二、直线
1、优点
线形直捷,布设方便,行车视距良好,行车平稳
2、缺点
不能适应地形变化,不便于避让障碍,直线过长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麻痹而放松警惕,发生行车事故,夜间行车时,对向行车灯光眩目不利安全
(一)直线运用
1、直线的最大长度
在城镇及附近或其它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在在20V以内
2、直线的最小长度
当V≥60km/h时,同向曲线的直线最小长度为6V,反向曲线的最小长度不小于2V
3、注意的问题
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 ,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长直线上坡不宜过长 ,直线上的纵坡一般应小于3%
长直线应与大半径凹曲线配合为宜
(二)采用长直线线形应注意的问题
1、长直线宜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使用
2、避免“断背曲线”
三、圆曲线
1、优点
布设方便,能很好地适应地形,避让障碍,与地形配合得当可获得圆滑、舒顺、美观的路线,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使行车景观不断变化,使驾驶员保持适度的警惕,增加行车安全性,也可起到诱导行车视线的作用
2、注意的问题
半径不可过小而影响行车安全
(一)圆曲线的平面布设
1、圆曲线上技术代号
JD—交点(转角点)
ZY—直圆(圆曲线起点)
QZ—曲中(圆曲线中点)
YZ—圆直(圆曲线终点)
(二)圆曲线的几何要素及主点桩号里程计算
1、几何要素
2、曲线主点桩号里程计算
3、曲线主点桩计算校核
(三)圆曲线半径
1、汽车在圆曲线路段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F
2、曲线半径指标
(四)横向力系数μ的取值
1、意义
横向力系数表示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离心力)
其值越大对行车越不利
2、取值大小的决定因素
行车安全:确保行车不产生横向滑移
操作方便、行车经济
行车平稳、舒适
3、取值
一般取
为控制值
(五)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
1、三种平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值
极限最小半径
能保证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路线的半径大到一定值时,即使汽车在曲线的外侧时,也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性和很好的舒适性
四、缓和曲线
1、定义
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2、特点
易于适应地形,能很好地与汽车行驶轨迹相适应,使线形连续、美观,但缓和曲线计算、布设较繁琐
(一)缓和曲线的性质
路线设计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驶轨迹,插入缓和曲线,使整条曲线的曲率形成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汽车以等速转弯时,行驶轨迹曲线上任意一点所对应的曲率半径与行驶的距离(弧长)成反比,这一行驶轨迹特性正好与数学上回旋线方程性质相同。
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二)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平面布设
缓和曲线中心角
曲线内移值
曲线切线增长值
(三)设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主点桩技术代号
JD—交点(转角点)
ZH—直缓(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HY—缓圆(第一缓和曲线终点)
QZ—曲中(曲线中点)
YH—圆缓(第二缓和曲线起点)
HZ—缓直(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四)平曲线几何要素计算
(五)平曲线主点桩里程计算
曲线主点桩里程计算
曲线主点桩里程校核
五、曲线超高
1、定义
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2、作用
用车重产生的向内水平分力来抵消部分离心力,以利于行车安全与稳定
3、设置要求
当曲线半径小于表2-20或表2-23中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均应设置超高
(一)平面曲线实例
1、超高横坡度计算
2、车速的调整
设计车速与实际车速之间的调整
3、超高值计算式
4、超高计算值取值要求
任意半径超高横坡度不得大于极限超高横坡度
,又不得小于路拱横坡度
(二)全超高横坡度
公路最大超高横坡度
城市道路最大超高横坡度
(三)超高的过渡
平曲线路段超高缓和段的布置
当圆曲线上超高值和缓和段长度一定后,超高缓和应在全长上布设
在设计中应根据超高变化情况,计算出任意断面上路肩两侧边缘及路中点对原设计标高(未加宽前路肩边缘标高)的相对高差,为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四)公路超高设置方式
无中间带的公路
1、超高横坡等于路拱横坡
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
2、超高横坡大于路拱横坡
第一种:绕车道内侧边轴旋转
第二种:绕中轴旋转
第三种:绕车道外侧边轴旋转
有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设置方式
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五)城市道路超高布置方式
城市道路超高方式应根据地形状况、车道数、超高横坡值、横断面形式、便于排水、路容美观等因素决定
单幅路及三幅路机动车道宜绕中轴旋转;双辐路及四幅路机动车道宜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两侧车行道各自成为独立的超高横断面
六、曲线加宽
1、加宽值确定
汽车轮迹需要
汽车行驶摆动需要
2、加宽值计算
3、加宽值选用规定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250m时,可不设加宽
曲线路段加宽宜布置在弯道内侧
各级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一)公路规范对加宽类别选用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设计速度为40km/h的三级公路应采用第三类加宽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