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热点经济问题)-2021经济热点问题及分析
华尔街,通胀,货币(热点经济问题)-2021经济热点问题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破除旧理论、寻找新药方
只有在经济过热导致物价上涨之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去加以抑制,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在疫情束缚经济活跃程度的背景下,采用紧缩货币政策去对付物价上涨,可能导致滞胀。过去40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作为华尔街金融利益集团的“洗脑”工具——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所主导的货币政策方式,是导致全球金融短期化、投机化、套利化——金融“脱实向虚”,以及美国经济“空心化”的根本诱因。
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如何都是货币问题,且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绝非单纯的货币问题。
比如,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生的中东战争和石油禁运,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因为石油是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基础能源,所以这又带动所有工业品、化肥等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并传导到一般消费品。这样的物价上涨是货币问题?更可能物价上涨是因,货币超发是果。但此事被里根、撒切尔严重误导,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为迎合“经济全球化”的政治意志,打着“治理通胀”的幌子,用大幅提高利率的方式赶走美国本土制造业,从而实现了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构。多年之后,沃尔克在回答“如何看待当年成功治理通胀”的提问时,他只淡淡地说了4个字:那是政治。
再比如,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消费和生产从疫情中恢复,但供给跟不上,就是此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关键原因。供给短缺导致的物价上涨属于货币问题?
可见,政治、战争、疫情等因素都会导致物价上涨,这些显然都不属于“货币超发”的问题,也不属于因为货币超发,引发经济过热,近而拉动物价上涨的情况。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华尔街明明知道美联储从伯南克时代已经改弦更张,抛弃了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而改由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主导,但他们现在所营造的“舆论氛围”依然沿袭着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这是为什么?这样的舆论对美联储显然无效,但会不会对我们的认知构成误导?
怎么办?
单就货币政策而言,首先要破除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的约束,放弃“单一利率调节”的货币政策手段,回归“量价两条腿”走路,而更核心、更关键的措施是: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前提下,以5到10年期的基础货币,按照1∶1比例置换一年期以下的基础货币。如此“收短放长”,可达到这些效果:第一,通过拉长债务期限,换取债务处置所必需的足够时间;第二,在不增加基础货币数量的前提下,减低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风险,扩大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尽力满足制造业企业因原材料涨价而必须增加的贷款,确保企业生产活力、就业不减,确保中国经济良性预期不改;第三,保持股市良性预期,确保制造业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平衡债务的渠道通畅;第四,让“压低长期利率+股票市场活跃”的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企业债权、股权融资成本;第五,确保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所必需的股权资本动力,不被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打断。
在这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向市场解释这样做的缘由,因为新措施的实施,将大大减少金融市场对短期流动性的依赖度和需求量,而M2增速也可能会因此而降低,但绝不能让市场把M2增速的降低,误解为货币流动性紧缩。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8期)
2021年第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