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名人事例
基因,诺贝尔奖,双螺旋(什么是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名人事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四.把握领先和创新点
研究基因而获诺贝尔奖的生物科学家中因研究遗传中心法则而获诺贝尔奖的就有11 位 ,这与当时生命科学的研究状况是分不开的。20 世纪50 年代,已经确定DNA是遗传物质, Crick 与Watson 提出了双螺旋结构,但DNA 和RNA的生物合成机制尚未阐明。围绕着DNA 和RNA 合成问题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的科学研究。美国科学家Ochoa 和Kornberg 因发现DNA 和RNA 合成机制于1959 年同时获奖 。1968 年的诺贝尔奖则光顾了因在破解遗传密码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科学家Nirenberg , Khorana 和Holley ,在研究DNA 的复制机理以及病毒的遗传结构方面, Delbruk , Hershey 和Luria 做出突出贡献而获1969 年诺贝尔奖。Temin , Dulbecco 和Baltimore 因发现逆转录酶对遗传法则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而获1975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除了研究中心法则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较多外,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有12 位。基因表达调控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早期的科学家主要以细菌、链孢酶为材料,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理论(Beadle ,Tatum ,Lederberg) ,获得1958 年诺贝尔奖。1965 年法国科学家F. Jacob ,A. M. Lwoff 和J . Monod 共同提出著名的乳糖操纵子模型而获奖。而最近几年来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2001 年L. Hartwell , P. Nurse 和T.Hunt 因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而获奖, 2002 年S.Brenner ,H. R. Horvitz 和J . E. Sulston 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的基因规则而获奖。从上述可以看出,这些科学家的选题都是围绕着当时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进行选题,研究结果具有原始创新性。科研人员的选题十分重要,选题时一定要注意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原则。科学研究贵在创新,简单重复前人结果不是科学研究,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的前进与发展。创新的首要环节是要抓好选题。邹承鲁积近半个世纪的科学实践和辛勤耕耘,总结出新研究课题必须遵循的“三原则”。即选题要体现出“重要性、可能性、现实性”。创新性又首先应该是在科学思想上,其次才是研究方法上。二者密不可分,没有科学思想上的创新,就谈不上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没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科学上的创新思想又往往难以实现。
五.总结经验、承上启下
科研研究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它的应用性价值,基因技术的发展使目前基因诊断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因治疗对于一些难治的疾病(如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性疾病)带来了福音,而这些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归功于分子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还都得益于20 世纪70 年代兴起的基因工程技术。在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r 医学奖的有3 位,化学奖有5 位。1978 年Arber , Smith 和Nathans 因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而获诺贝尔奖。限制性内切酶堪称基因操作中的“手术刀”能使DNA 实现定向切割。Berg 创立了一系列的基因分离和连接技术,Sanger 和Gilbert 因在核酸序列测序技术方面的贡献而同时荣获1980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基因工程技术方面特别应该提出的是PCR 技术,1985 年Mullis 发明了体外进行快速基因扩增的PCR 技术而1993 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PCR 技术使体外大量扩增DNA 序列实现了可能,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在遗传学、医学、农学和法医学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众多从事基因相关研究而获诺贝尔奖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基因在生物界中的作用是巨大而神奇的,目前人们尚未完全揭示基因的全部奥秘,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上必将出现更多与基因研究有关的科学家的大名。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