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汤姆索亚历险记启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道理
汤姆,孩子,父母(汤姆索亚历险记启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道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不少家庭教育的案例中,父母不分场合地对孩子“拳脚相加”,最后以孩子演变出懦弱或叛逆的双重性格而告终。
第三: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良性沟通的重要性
影片中,波利对于顽皮的汤姆交谈甚少,极少有机会坐一起对话,除去晚餐相邻坐着的时间,几乎看不到波利阿姨和汤姆的“对话”。
也可能是大人们的不理解,汤姆也很少把内心世界向阿姨袒露,以至于波利阿姨不知情把坏人乔请到家长做客,让汤姆受到了乔的死亡威胁。看完影片,也产生了这样的猜测,假使汤姆早点把实情早日袒露,是否就不会三番四次的让自己陷入“死亡”边缘,差一点被印第安人乔迫害。但最后,波利阿姨并未成为汤姆的倾诉对象,面对难题时他们之间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汤姆和哈克扛下了所有。
乔到汤姆家中
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和孩子间信息便不对称,为亲子关系的形成沟壑埋下伏笔。
《叶问4》中,一代宗师叶问在武术上声名远扬,但在家庭教育中却感到十分乏力。其原因是孩子叶问极少听取叶正的诉求,总是以自己的做事方式代替孩子的思考与选择。如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到美国进修,也执意要送叶正去,两人的关系到达了冰点。所幸最后,叶问终于悟到了教育孩子的精髓,和孩子进行了有效对话,听取并满足了孩子的真实诉求,两人的闹僵关系才迎来拐点。
叶问与叶正
有效沟通是孩子和家长和谐相处的关键,是打通亲子隔阂的桥梁,既便于孩子分享成长的困惑,获得心理和生理的慰藉,也方便家长对孩子近况的掌握,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的挽救。
第四:是孩子面临选择难题的时候,家长未能及时进行适当的疏导与教化
面对残忍杀害医生的印第安人乔,是否要给予揭发?面对即将被冤枉、被处予吊刑酒鬼马福·波特,是否要站出来替他辩解?对于说谎或者隐瞒,到底选择哪一个?誓言与友情违背后的代价是什么?在宣扬正义和与邪恶同流的抉择中,如何站队?
本不该发生在这个年纪的选择难题困惑着汤姆,客观角度来看,他需要来自外界的疏导和援助,但是并未等来,靠着自己的机智勇敢打败了坏人乔。
影片所呈现的桥段过于理想化,现实生活中真正面临这样难题的孩子,绝大部分不能像汤姆这样每次都做出对的选择。有的孩子在说谎与诚实中,选择了与谎言为伴;有的孩子在正义和邪恶中,与恶魔相依。
成长过程中,要面临很多分岔路,要做很多“选择题”,这也意味着要孩子进行抉择。在面对诱惑时,缺乏阅历和经验的他们,也许会偶尔误选,波及至后续的人生。父母在孩子“解题”的时候,要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明智的大局判断,成为辅助他们“计算”与“抉择”,得出正确选项的人。
03: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对现实生活有何启示?
电影取材自生活的元素,往往也能超越生活,因为电影所带来的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还具备现实的教化意义,引人深思。通过汤姆的故事,可引申出哪些思考?
于家长:
(1)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
汤姆的历险,就是他成长的缩影,隐喻着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那些难题。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当多给予“欣赏”,而非沉浸于谴责性的眼光无法自拔。对波利阿姨而言,对于汤姆的部分“调皮”行为,应适当理解,而非以偏概全的对他教育。
生活中,部分父母对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譬如孩子对某种新事物好奇的时候,父母并未能欣赏到这是孩子天性的释放,继而采取强制措施使孩子与好奇的事物分离;当孩子产生困惑时,父母不清楚这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必备手段,从而对孩子的疑惑置之不理。对孩子的成长,应当像叶问对待孩子“学习”or“打拳”的人生选择一样,给予适当的欣赏,发掘他的闪光之处,促进他的成长。
(2)领略沟通的魅力,善于沟通作为化解问题的手段
随着孩子的成长,“叛逆”难题是父母不可跳跃的关卡,当亲子关系出现矛盾时,良性的沟通就至关重要,因为“好的沟通”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在《小欢喜》中,宋倩和女儿英子的矛盾可以用水火不容来比喻,因为考哪一所大学等问题,让母女俩关系出现巨大裂痕。老师特此安排了宋倩一家背对背“沟通”,企图溶解亲子之间的摩擦,但宋倩一次又一次打断谈话,导致这场“会议”以失败告终,在最后乔英子也选择跳海。
可见,良性的沟通可以缓和亲子关系,反之则会加剧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裂痕。那如何与孩子进行良性沟通呢?
1. 营造合适的沟通氛围
沟通的氛围营造对于最终输出的效果十分重要。就好比在吵杂的环境中谈话,不会起到作用,合适的沟通氛围应当是安静整洁、排除干扰、让人毫无防备、乐于敞开心扉。
2. 沟通前做好相关约定和守则
在谈话之前,父母和孩子应当制定相关的守则并遵守,避免出现有人越界,导致沟通的失效。就像宋倩频繁打断谈话一般,在老师制定的规则里,这是不允许的,所以乔英子流再多眼泪也仍无济于事,最后“沟通”仍以失败告终,。
3. 父母尝试放低姿态,转换角色,以朋友身份倾听
为何汤姆更乐意向哈克倾诉内心的心结?是因为哈克作为汤姆的朋友,能认真倾听且提供有用的帮助,更乐意向同龄人吐露内心。父母若总是高高在上,孩子必定会有所戒备,对谈话有所保留,不愿打开心扉。所以父母要适当转变角色,试着以朋友的身份、口气、态度去看待孩子所倾诉的内容,跳出父母的角色,掌握沟通的诀窍。
4. 具备换位思考意识,正确看待孩子合理诉求
有的诉求在父母看来是无理的,但也许在孩子看来并非这样。有时候是孩子缺乏判断力,有时也是因为父母太过于专断,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很多困扰,当父母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成长过程时,发现也经历过,但却不允许孩子试错,这是不够客观的。
对孩子沟通中的合理诉求,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再进行决策。过于强制和专断,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抑制他表达的欲望。
(3)采取正确的施教手段
于汤姆的案例中,或许波利阿姨太过于“暴力”;而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不少父母对孩子往往采取极端的施教模式,要么过度控制,要么放任游离,要么过于暴力,这些施教方式对孩子成长都是不利的。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成长阶段,父母都要对采取何种施教模式进行缜密考量。
于孩子:
1. 在“抉择”困难时学会求援
汤姆身上,有其他男孩不具备的大胆、机智,但仍旧会面临选择的困惑。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此种情况要适当的学会找到家长寻求援助,在家长的辅助下得到“问题”的正解。
2.面临正义与邪恶时,坚信内心直觉选择站队
汤姆在面对乔的威胁时,选择了隐瞒实情,而非向外界求援,这使他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在不知道该揭发恶行还是逃跑躲难时,汤姆也不知如何决策,庆幸的是汤姆把一切坦白了。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内心也许会争斗,但最好的方法是坚信内心的直觉,选择出正确的站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