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汤姆索亚历险记启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道理
汤姆,孩子,父母(汤姆索亚历险记启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道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汤姆索亚历险记启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道理)
01:剧情简析
电影《汤姆索亚历险记》改编自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这部被誉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之一的童年经典,用非文字方式呈现时又别有一番韵味。
汤姆与哈克
影片开始,为圆海盗梦,汤姆和好朋友哈克混入了一艘即将发动的船里,却在船上碰到了真正的海盗——印第安人乔。乔打晕船上的人后把财物占为己有,两个少年在他被发现前跳入了水中。上岸后,他两约定不能把事情透露出去,可谁知他们终究还是与坏人乔扯上了关系。
印第安人乔
哈克为了治好汤姆身上的疣子,主张用土偏方为汤姆医治:“在深夜拿一只死猫到墓地念咒语,这样疣子就会转嫁到猫的身上”。
趁着夜幕的庇护,汤姆从屋顶偷溜出去,和哈克到了墓地;而另一边,印第安人乔、罗宾逊医生还有镇上的酒鬼马福·波特一同来墓地挖尸体。在过程中,乔旧事重提,想起了久前被医生一家欺负的场景,与其发生肉搏。最后,乔刺死了医生,并嫁祸给晕在一旁的酒鬼马福·波特,本以为完美的犯罪计划,全被汤姆和哈克看见了。
乔刺杀医生并嫁祸马福·波特
这件事对汤姆和哈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心灵上还是身体上,恐惧都震慑住了他们:他们目睹了一桩命案!为此,他们发下血誓:谁也不要把这件事说出来,直到海枯石烂。
但随着酒鬼马福·波特被镇子上的人围起来咒骂,甚至是逼迫他上吊时,汤姆动摇了。在法庭上,当无能的律师们一致认为是酒鬼杀害了医生时,汤姆站了出来,指认印第安人乔是杀人凶手。乔眼看事情败露,跳窗逃跑,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不会轻易放过汤姆和哈克。
马福·波特被处罚
揭露真相
而另一边,哈克早备好船等着和汤姆一起逃出小镇,去海上做海盗,但汤姆没有准时赴约,并违背了的共同的誓言。但最后他们还是悄悄离开了圣彼得堡小镇,来到了一座孤岛上。
在这里,本以为安全的汤姆和哈克却又再次碰到了坏人乔和他的朋友,并再次看到乔为了宝藏将自己的朋友刺杀。劫后余生的汤姆决定要回镇上告知经常这件事,最初哈克没有同意,但友谊让他们再次并肩作战。
当汤姆出现在自己的葬礼上,第二次揭发大家坏人乔的恶行时,所有人都惊讶了。汤姆理所当然成为了英雄,哈克噙着泪水默默的离开。忽然,人群中有人假传乔被抓住了的消息,所有人高兴的呼喊“哈利路亚”!
汤姆回到自己的追悼会
影片最后,汤姆带着心仪的女孩贝基到山洞探险,但是在山洞里他们迷路了。汤姆让筋疲力尽的贝基在原地等待,自己去寻找出口。后来,汤姆找到山洞出口并第三次碰到乔和他的宝藏,在一番激烈的搏斗后,汤姆和贝基脱离了山洞,割断了乔爬上来的梯子,乔最终抱着宝藏饿死在山洞里。
汤姆与贝基被困山洞
再遇乔
不难发现,影片围绕着汤姆展开,把他特有的童真、勇敢雕琢的淋漓尽致。于宏观的创作背景而言,这是马克·吐温针砭时弊的之作;但换种角度来赏析,这也是一部关乎青少年成长的影片,揭露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现实问题。
02:在汤姆身上,揭露了少年成长过程的哪些问题?
第一:是父母角色缺位,使得青少年成长缺乏适当管控
前苏联教育界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父母的角色在孩子成长历程不可或缺。
无论是汤姆还是哈克,自幼都失去了双亲,但汤姆被内心善良的波利阿姨领养,哈克则是独自在一处小屋过着流浪的生活。
尽管波利阿姨对汤姆照料有加,但始终无法代替母亲的角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严父慈母的搭配可能是最佳的教育手段:在孩子衍生出错误行为倾向的时候,父亲及时制止,并以严厉适当震慑给予纠偏;母亲在孩子受伤害、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以慈母角色去慰藉其心灵。
波利阿姨
影片中,波利阿姨会交代汤姆做一些家务活,然后忙活生计,但明显她无法在汤姆成长同时扮演父母两个人的角色。对于汤姆偷偷上船做海盗、恶作剧骗取酒鬼马福波特的钱财,一度让他认为自己已经死亡见上帝,对生活丧失失望的行为并不知情。尽管小汤姆勇敢和饱含正义感,但这两件事本质是将快乐和自己的欲望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换言之,如果此类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呈现,是需要适当的管控和纠偏的,否则可能让孩子在错误的倾向上渐行渐远。网剧《重生》中,知识女性娄颐的孩子范凯,由于自小缺少母亲的关系,被母亲任意“放养”,导致他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小混混并沾染了不良习性,最后心理扭曲成为背负三条人命的罪犯。
《重生》反派角色范凯
如果说荧屏作品是虚构的话,生活中也有案例,前段时间“13岁男孩杀害10岁小女孩并抛尸案”,起因是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将手机丢给孩子,任由孩子发展,最后孩子顺势的成为了“恶魔”。
零管控虽然父母会很轻松,但这是不顾孩子的前程失责的行为;适当的管控对缺乏判断力、辨识能力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错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如果这个管控不够及时,那孩子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很难下定论。
第二:是暴力施教模式,对孩子身心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暴力施教即大人采用言语或行为暴力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施教方式简单粗暴,可能会短时间奏效,但并适用于绝大多数场合,长远来看也是对孩子身心的侵蚀。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曾在其作品提到: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的整体堕落与消沉为代价。
汤姆在影片中,一共被波利阿姨狠狠的扇了两巴掌:第一次是因为被嘱咐刷篱笆,但汤姆却把“机会”给了兄弟“希德”,并给希德很多好处,自己外出找哈克玩耍。事情“败露”后,波利阿姨愤怒地给贪玩的汤姆右脸一记重击,并骂他“I am shame of you”(真替你害臊);
第二次是因为汤姆从岛上回到自己的葬礼时,波利阿姨喜怒参半的给“失踪”的汤姆另一巴掌。也许电影里这仅有的两巴掌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汤姆的成长过程中,也许挨过无数次这样的教训,只是没有在荧幕上呈现。
波利阿姨此种对汤姆的教育方式值得商榷。阿姨目的是为了让汤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但通过本次暴力的手段,效果似乎不理想。好在汤姆对波利阿姨的教诲没有反抗,内心自愈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强,也自主反思了贪玩的不对,才不至于在他心中留下成长阴影。
在新一期《爸爸去哪儿》中,演员杨烁教育儿子的方式,让一同拍摄的其他人感到惊讶。对于孩子,他总是用严厉凶狠的语气,强制他做或者不做某件事。譬如孩子在任务中不凑巧选中了最累的方案,杨烁对其进行言语上的“讽刺”与“胁迫”;在孩子洗脚反映水温过烫时,杨烁坚持说水温合适,导致杨雨辰只能乖乖妥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