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五粮液最早)-12年五粮液52度价格回收
宜宾,荔枝,杂粮(五粮液最早)-12年五粮液52度价格回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五粮液最早(12年五粮液52度价格回收)
香气悠久、入口甘美、入喉净爽、酒味全面、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味道醇厚是五粮液的独特风格。就如酒界的“美文一姐”冰吻所言:
姚子雪曲始于宋,五粮精华味更全;入口甘美入喉爽,墨客诗兴比酒长;
长江风里琥珀杯,浓情一滴醉流觞;风华神曲明代窖,十里酒巷百里香。
这首诗是冰吻在与酒人论酒时所写,简短的8句话,精简的56个字中,将五粮液酒的和谐有度、甘爽香浓的特点表述的淋漓尽致。那诗中是否也饱含着五粮液酒的起源呢?想要答案,就要先了解一下酒在中国的演化史。
一、酒在中国的渊源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的王国、酒文化的发源地,酒的酿造,在我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我国也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据《神农本草》记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但在《世本八种》(增订本)中则是这样记载的: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秣酒。"
《战国策》载:
“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
仪狄、少康、大禹都是夏朝人,可以确定,我国最晚在夏朝的时候就已能人工造酒了。那么在历史上,最初的第一口酒是谁先尝到的呢?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据陆柞蕃著的《粤西偶记》记载:
(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在《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里也有记载:
"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干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由此得知,最初的酒是果酒,而这果酒又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的,第一口尝到酒的应是猿猴。在晋人江统著的《酒诰》里有载: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啥意思呢?这段话就是说把吃剩下的谷物,丢在野外,在达到一定的条件下,就会自行发酵成酒。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发,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这又再次证明了,酒的出现并非是先民们刻意为之,而是天工的造化。先民们受此启发,后来就采花果酿酒。毫无疑问,我国最晚在夏朝的时候,先民们就已经能人工酿酒了。而人类最先酿制的酒应是果酒。
那么用谷类酿制的米酒又出于何时呢?大多数学者公认,谷类酿酒应始于殷朝,因为殷朝经济比之夏朝有很大发展,农业也很昌盛。农作物既盛,就一定会用来酿酒。在《史记·殷本纪》里有对纣王的记载:
"大冣乐戏于沙丘 ,(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在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中,有“酒,受酋年”的记载。“受酋年”的意思就是出酒丰富之年。这些史料都证明了殷朝酒的富足。而殷朝灭亡也是因为酗酒,这在史料中都是斑斑可循的。
可以说自夏朝之后,酿酒技术经历殷周、秦汉,等到了唐代的时候,不仅酿酒技术变得更完善,酿酒原料也变得更丰富,如黍米、粟米、玉米、稻米、糯米、黄米、谷子等都是用作了酿酒的原料。这在杜甫的《忆昔》中写: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可见在当时的唐朝,稻米和粟米已经用来酿酒。在唐代房千里写的《投荒杂录》中的“南方酒” 条中还有对唐朝蒸馏酒的记载:
“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具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既烧,即揭缸趋虚,泥困犹存。沽者无能知其美恶,就泥上钻小穴可容筋,以细筒插穴中,沽者就吮筒上,以尝酒味,俗谓之滴淋。”
毫无疑问,这滴下的酒就是蒸馏酒。我们从唐代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的诗词中更加可以确定,唐朝的白酒就是烧酒。而从陶雍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诗句中可知,当时的四川已生产烧酒,也就是烧春酒。而当代名酒五粮液酒起源于中国的白酒之都“宜宾“,要搞清楚五粮液的源头,我们就要从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开始。
二、关于五粮液酒的起源
根据五尺道考古探险考察披露的宜宾的酒业史,可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其理由是:在位于宜宾境内秦“五尺道”古道沿线一个“叫化岩”的地方,发现了陶制酒杯,这是最有力的佐证。大约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聚居在宜宾这块热土上的僰(bó)人,便开始酿造“(ju)蒟酱”酒,从而开创了川南古僰道酒文化的先河。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南粵,而南粵王在宴会上用来招待他的食物中就有“蒟酱”。这在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载:
“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这说明了那个时代,宜宾酿酒历史悠久且很昌盛。再加上近年来,在江安县出土发现的东汉石刻品酒图,更加证明了这一事实。
到了唐代,随着酿酒技术的日臻完善,戎州(今宜宾)官坊用四种粮食酿制的一种“春酒”享誉全国。之所以称之为春酒,是因为古代采用原始酿酒法,酒的好坏取决于气温的高低。若气温高,酿出来的酒容易变酸。而春天气温最适宜酿酒,酿出来的酒也大多都是好酒,便取名春酒。早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故唐人也常常以“春”作为酒的雅称。
在公元743年,诗人杜甫来到宜宾,当时的戎州(今宜宾)刺史杨使君在东楼设宴为他洗尘。杜甫尝到了春酒和宜宾的特产荔枝,即兴咏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后来便改名为“重碧春酒”了。这在《宜宾县志》里有记载:
“在1000多年前,位于宜宾县喜捷镇一个叫“牛口庄”(唐归顺县城)地方,酿出的酒春天酿造冬天成熟,或冬天酿造春天成熟,其色为重碧,可谓是名噪一时,闻名远近,并居于百酒之上,此酒便是“重碧春”酒。”
北宋1098年,黄庭坚被贬至宜宾,因黄庭坚一生好酒,在宜宾谪居期间,写下了17首有关酒的诗文,可以当做研究宜宾酒史资料的诗文就有7首。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出,大文豪黄庭坚最喜爱的就是“荔枝绿”酒和“姚子雪曲”,并为此各写有诗篇。《荔枝绿颂》诗云:
王墙东之美酒,得妙用於六物。三危露以为味,荔支绿以为色。哀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忘螭鬽之躨触,见醉乡之城郭。扬大夫之拓落,陶徵君之寂寞。惜此士之殊时,常生尘於尊勺。
啥意思呢,第一,说明了“荔枝绿”酒是用多种粮食酿制而成的,第二表达了自己对“荔枝绿”酒的喜爱之深,达到了愿倾家以继酌的境地。
《安乐泉颂》诗云:
锁江安乐泉,水味为僰道第一。姚君玉取以酿酒,甚清而可口,又饮之令人安乐。故予兼二义名之曰“安乐泉”,并为作颂。姚子雪曲,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老夫手风,须此晨药。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