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zefer(zefer是什么档次)
公司,网景,互联网zefer(zefer是什么档次)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zefer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zefer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 | 大卫翁
来源 | i黑马
1999年的春天,美国也曾经有过全民创业潮。一份民调显示,当时每十二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在创业。一群群的年轻人将自己的偶像从Backstreet Boy和小甜甜布兰妮改成了雅虎的杨致远和亚马逊的贝佐斯。这两位年轻富豪身着随意的T恤和牛仔裤,微笑地出现在每一本新闻和商业杂志上。因为媒体将他们包装成白手起家的典范,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杨致远。那年的哈佛商学院共有880名毕业生,打算加入科技创业公司和风投基金的人数首次超过了想去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的人。“我不想放过这条大鱼,”毕业生帕特里克.穆兰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我不想错过下一场工业革命。”为此,他回绝了金融机构的录用通知,投奔了一家名为SupplierMarket.com的B2B公司。他们的眼中是金光闪闪的前辈榜样。哈佛毕业生斯蒂格.莱西利在前不久刚把自己的Exchange.com以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而另一名毕业生安东尼.蒂安则为自己创办的互联网公司Zefer募到了1亿美元。“在当代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时候,做一番事业的机会就这样摆在眼前。”蒂安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专访时断定。2001年上映的一部名为《Startup.com》的纪录片电影,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切。影片开头,一名年轻俊朗的投资银行家收拾好他的办公桌,抱着纸箱子头也不回的走进了纽约的夜色。他的身后,高盛的招牌正在熠熠生辉。“我要去开一家互联网公司了”,他意气风发地说道,那是1999年5月,这位年轻人看到了一个让普通人通过网络缴纳交通罚款的商机,于是拿着一份名为Govwork.com的融资计划辞了职。这一切,如同一个轮回般,在十几年后的神州大地上重演。Part 1在前段时间刷屏的那篇《ofo剧中人:我不愿谢幕》中,一位员工对着记者反问,“风口要结束的时候,难道我们做了一场春秋大梦?”
或许他说的没错,这场大梦的开头一直要追溯到1995年。
那一年马云刚刚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而在大洋彼岸,互联网大潮早已风起云涌。
一场里程碑式的IPO正在进行,那就是曾经的浏览器霸主——网景通讯。
在网景创始人吉姆·克拉克的回忆录《网景时间》里写道,“8月9日早晨7点的天气是典型的硅谷夏日清晨天气,加州的这个角落已经披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但在那天早上纽约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内,却是热火朝天的另一幅光景。
刚刚挂牌的网景股票实在太过抢手,不管交易员指定了怎样的开盘价,投资者都愿意报出更高的价格。这导致交易迟迟无法成交,股票根本没办法开盘。
由于打电话要来购买网景股票的个人投资者太多,著名的证券经纪公司嘉信理财干脆将录音电话一开头的语音信息改成了“如果想购买网景请按1”。
最终,网景的股票在上市当日暴涨了一倍多,市值超过22亿美元,几乎赶上了国防承包商巨头通用动力。第二天早上的《纽约时代》这样写道,“就这种体量的新股上市来说,这是华尔街历史上成绩最好的开盘日。”
这次IPO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了一大批亿万富翁,更是代表了一个新的上市模式的出现——在此之前,无论是微软还是思科,大型科技公司上市时总归是要盈利的,然而网景在上市前不但一直亏损,而且越亏越多。
它的上市受到如此热捧,完全建立在收入增长强劲,投资者认为公司未来总有一天会盈利的基础上。
就像后来被誉为互联网女王的玛丽·米克在专访时说的那样,“网景是不是过早的上市了?没错。上市的一条重要经验法则就是公司有连续三个季度明显强劲的收入增长,并且,传统意义上,对于新进公司,你也希望看到有3个季度的盈利——是不断提高的盈利。
网景那个时候并没有盈利,所以这样上市确实是个全新的想法。但是市场已经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做好了准备,而网景正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有着正确队伍的正确公司。”
这一连串的“正确”,就像是给互联网圈摁下的一个许可按钮。
这意味着一群还没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也能与一位有钱的“怪人”见面,从风投那里筹上一笔资金,然后花上一年半载就可以建立一家价值十亿美元的公司。
这意味着投身商界不再必须从第一天就开始思考如何挣钱养活一整公司的人,而完全可以穿上旧T恤,叫上几个哥们,用别人的钱完成自己的心愿。
尽管网景最终的下场是被美国在线收购后彻底消失,尽管纳斯达克泡沫的崩塌已经证明了就算收入连续多年增长强劲的创业公司照样可以一朝倾覆,然而事实上,这一“创业-风投-收入增长-上市”的商业模式非但没有被抛弃,反而愈演愈烈。
曾经网景的20亿美金市值已经让市场大叫疯狂,而现在这些动辄2、300亿美金市值的独角兽上市后,却被认为潜力无限——
腾讯音乐今年预计净利润30亿人民币,市值却高达200亿美元,市盈率超过40倍;美团点评三季报扣除非经常损益后依然亏损30多亿人民币,但没关系,只要营收还在以翻倍速度增长,350亿美元的市值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铁底。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Jay Ritter统计发现,今年前三季度,83%的美国IPO都来自截至上市首日12个月内亏损的企业,这是1980年以来亏损企业上市最高比例,刷新了2000年所创记录——2000年这一比率为81%。
而在大幅增加的亏损上市企业中,中国科技企业尤其耀眼。
根据复兴资本的IPO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在美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23家,已然创造新的历史记录。而四季度,我们又迎来了360金融这样重量级的“亏损”选手。
另一方面,港交所也放松了上市的盈利要求,这让今年的香港市场有望重夺全球IPO第一的宝座。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要求上市的公司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盈利了?
Part 2亏损的创业公司总要有人提供烧钱的弹药,改变这一上市模式的重要推手之一毫无疑问是风险投资。
美国风投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他们会要求创业者将自己身家的三分之一投入公司,同时至少会培养五到十年后,才会将投资对象推向公众市场。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微软前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就对持续亏损的亚马逊受到市场热捧表示过不解,“他们压根不赚钱!在我的世界里,挣到钱之前都不算真正的商业!”
但这一切的审慎和严格,在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时代戛然而止。
“融资简直容易得可笑,”一位年轻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说。他在1999年秋天为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筹集了几百万美元。“你可以走进纽约随便哪个办公室,只要工作人员觉得你看上去还算机灵,立刻就会交给你好多钱。我们不需要市场数据,我们不需要产品展示,我们什么都不需要。我们只有商业计划,有这一项就足够了。”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1996到1999短短三年间,美国的风投机构数量翻了一倍,总规模则扩张了三倍,达到1640亿美元。源源不断的资金从大学捐赠基金和养老基金中流淌而来。这些传统意义不会进行另类投资的资产管理机构,认为参与互联网繁荣更稳妥的途径是做风投基金的LP,而非在二级市场上买已经炒高的股票。
上一篇:郑秋红(临邑郑秋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