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现实例子)
商品,拜物教,这是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现实例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认为私有制与大生产之所以会产生矛盾并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是因为生产社会化还不够彻底、规模不够大。所以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商品交换的频率、扩大商品交流的规模,以期将“生产社会化”进行到底。
这个逻辑有一定的道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商品交流规模越大,市场信息就越透明、越准确,生产者就越有可能避免盲目,私有制的先天缺陷就越能有效地弥补。
但是问题在于经济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社会化大生产,而在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生产与交换。只要有私有制存在,就有可能出现无序竞争、盲目生产和市场信息不对称——这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和资本最基本的扩张逻辑。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不会弥补私有制的缺陷,甚至会使商品关系更加无孔不入,进而增加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破坏。
但是没有办法,私有制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但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得以成立的重要前提,他们不可能因为大脑长了瘤子而把头割下来。商品拜物教所导致的人的物化会吞噬人创造的财富,但因为它早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逻辑前提,反而要通过进一步的物化来消解这个问题。
总之,商品拜物教的主要症状就是人的物化:人的社会地位需要商品来展现;人和人的关系也被商品交换关系所掩盖;就连人类社会出现的问题也只能靠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
物,这个长期以来在我们生活中居于次要地位的角色,由于变成了商品,而成为我们的崇拜对象。它构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为这个时代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它承载了我们对未来的期望与幻想,它也指引了我们人生与社会的方向。
这样好吗?请期待下一篇文章。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