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万科企业(万科企业vi设计)
面积,合同,均价万科企业(万科企业vi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随后几年情况与此相似——万科权益总成本高于恒大规划总成本;万科新增项目均价至少是恒大的3倍。2021年H1,恒大拿地面积剧减六分之五,均价成倍上升,特殊时期、不足为论。
综上所述,剔除披露口径因素,万科土地储备可以与恒大等量齐观。
土地进销差价反映各自的经营风格
2020年万科新购项目168个,权益规划建筑面积2059万平米,均价6710元/平米;同年销售均价1.51万元/平米。2020年万科土地资源进销差价达8376元/平米,差价率56%(以销售均价为分母)。
土地资源进销差价率不是毛利润率,一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本期买入的地不知何年销售、何年结算;二是没有计入建安成本、税费。
2020年H1,万科土地资源进销差价率进一步降至54%;恒大拿地均价涨了一倍,期内进销差价率却剧降至51%(还是那句话:特殊时期,不足为论)。
2020年恒大新增土地储备6892万平米,均价1992元/平米;同年销售均价8940元/平米。2020年恒大土地资源进销差价达6950元/平米,差价率78%。而2018年恒大土地资源进销差价率高达85%。
低价拿地、低价销售、快速周转,恒大运营土地资源的效率高于万科。
开发力度
2020年万科开工、竣工面积分别为3960万平米和3382万平米,年末在建面积6381万平米,较2019年末净增211万平米;2021年H1,6月末在建面积达6739万平米。
2020年恒大开工、竣工面积分别为8240万平米和7390万平米,年末在建面积1.32亿平米,较2019年末净增900万平米。
恒大没有披露2021年H1开/竣工情况(2020年H1新开工面积3767万平米、竣工3734万平米、期末在建1.23亿平米)。
2018年以来,万科放缓了开发进度,新开工面积以每年数百万平米的速度回落。但开工面积始终大于竣工面积,在建工程面积逐年增加。
恒大好大喜功,土地储备、开竣工面积等数据披露的是总金额;万科喜好“藏拙”,披露的都是权益面积。因此,从财报中披露的开/竣工面积、在建面积难以比较恒大、万科的开发力度,好在从在建工程账面余额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截至2020年末,恒大在建物业账面余额1.26万亿,万科为7250亿,恒大占用资金比万科多5329亿!
不仅如此,在建工程还要持续投入资金直到竣工。假设恒大、万科在建项目完成度均为70%,两家后续投入资金分别为3800亿和2200亿。
恒大在建项目占用资金更多,后续资金需求更大,资金压力远甚于万科。
三条红线
“三条红线”出台一年之际,万科、恒大先后发布2021年中报,万科“胜利在望”,恒大“令人揪心”。
注:三条红线指:1)现金短债比:货币/短期有息债务,要求大于1.0;2)净负债率:(有息负债-现金)/所有者权益,要求小于100%;3)经调整资产负债率:(总负债-预收)/(总资产-预收) ,要求小于70%。
万科一贯保守,现金短债比从未低于2.0,比监管要求高1倍;净负债率最高30%出头,只是监管要求的三分之一。唯一踩线的是“经调整资产负债率”,2020年末为71.7%。
万科在2020年报中提出,2021年“争取回归绿档”。2021年6月末,“经调整资产负债率”降至69.7%,全部转绿。
恒大的情况很不乐观。从2017年“大跃进”起,现金短债比就跌破1.0,净负债率更是高达184%。虽然经调整负债率只比“红线”高十几个百分点,但这个指标“刚十足”,很难压降。
截至2021年6月末,恒大现金短债比只有0.67,“经调整负债率”仍在80%以上。只有净负债率显著下降,堪堪“转绿”。
在计算“现金短债比”时,万科用“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做分母,这是谨慎、合理的。
恒大的话术是“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为2400.49亿元”。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贷款”栏目中的数值正是2400.49亿。难道3317亿长期借款中,一年内到期的金额为零?#算法有瑕疵#
万科认为房地产行业享受了“土地红利”和“金融红利”,下一个时代拼的是管理。现在看来,万科活下去没问题,不能确定的是房地行业还有没有红利。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马宗林(马宗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