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无限猴子定理(无限猴子定理是假的)
赫胥黎,猴子,莎士比亚无限猴子定理(无限猴子定理是假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管怎么说,在讨论会之后据说所有参与讨论的主要人物都很显然地“昂首阔步地出席了讨论后的晚餐会”,并没有人表现出沮丧。
回到赫胥黎是否在发言中提出了无限猴子理论的问题,其实在事件发生时没有任何同时期的文献指出他的确说了这样的话,也许对赫胥黎来说最不利的证据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取得了商业成功的打字机要在这场辩论10年之后才会问世。而且这种设备在上市前经历的设计改动次数不多,改动程度相当大,甚至除了其发明者及助理以外几乎没有人听说过。
埃米尔·波雷尔(1871-1956)。© Alchetron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种古老讨论的最新版本,到底是谁第一次提出了无限猴子理论呢?已知最早的论文表述似乎来自1913年法国科学家埃米尔·波雷尔(Emile Borel)发表的论文,《静态力学与不可逆》(La mécanique statique et l’irréversibilité)。在论文中他是这样表述的:
让我们想象一下,假设已经有100万只猴子经过训练学会了随意按下打字机的按钮,而且它们在一位文盲领班的监督下工作,这些猴子每天都要辛苦工作10个小时,并为它们配备100万台型号各异的打字机。而文盲领班的工作则是把印满字母的纸张收集起来,并连接装订成卷轴。那么一年之后,我们也许会在这些卷轴中发现某些书籍中的内容,不仅可能出现任何书籍,甚至可能是以任何语言书写而成的,也许那些书还被珍藏在世界上财力最为雄厚的图书馆里。在足够大的时空中,这种可能也许会在一瞬间发生,而这种与大多数情况存在明显偏差的可能,在统计力学中则被认为是最可能发生的现象……
在随后的20年中,其他一些学者也重复了同样的论述,直到1930年,詹姆斯·金斯(James Jeans)最终在其著作《神秘宇宙》(The Mysterious Universe)中将该论调的出处记录为赫胥黎,然而他并没有在书中写赫胥黎的全名,只是写道一个名为“赫胥黎”的人最初提出了这种说法。
当然了,无论是谁率先把猴子与打字机联系到了一起,这种说法都激发了无数人的想象。而且最近确实有一些勇敢的研究者尝试在实验中验证这一假说,看看他们是否能让猴子写出莎士比亚的作品。
比如2003年,普利茅斯大学数字艺术与技术学院的师生竟然欺诈地从学校的艺术委员会获得了2000欧元的研究基金(大致相当于今天的3665美元),而他们只不过是去了苏拉威西岛的佩恩顿动物园,并且在苏拉威西黑冠猴(Macaca Nigra)的围栏中放了一台电脑、一个键盘而已。
© KnowledgeNuts
经过一个月的朝夕相处,古姆(Gum)、希瑟(Heather)、槲寄生(Mistletoe)、埃尔莫(Elmo)、霍利(Holly)、罗文(Rowan)这几只猴子洋洋洒洒书写了5页胡言乱语,除此以外,猴子们似乎把自己的伏案工作内容局限在排尿或排便上(或同时进行),最终伏案期间的便溺导致电脑无法运行。据该项目的负责人说,自从该项目开始在网上播出,倒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因为它“提供了相当刺激、引人入胜的画面”。
如果离开现实世界进入数字虚拟世界,我们也可以找到一项研究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一只胡乱敲击键盘的猴子,而且好消息是这项实验中的猴子再也不会在电脑上随意大小便了,而且它成功地敲出了莎士比亚的剧本《维洛那二绅士》(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中的前19个字母,“瓦伦丁。别再……”(VALENTINE. Cease to...)为了这19个字母,也不过就是让这只虚拟猴子花费了421625×10²³年罢了。
在一项相似的研究中,被称为“猴子莎士比亚模拟器”的虚拟猴子也仅仅用了273785×10³⁵年就敲出了莎士比亚的另一部剧本《亨利四世》(Henry IV)中的一句,“谎言。好好听听吧……”(RUMOUR. Open your ears…)
还有一项研究从2011年8月21日开始尝试,这一次的虚拟猴子们实际上是亚马逊SC₂云端(Amazon’s SC₂ Cloud)上的数百万个电脑程序,该程序会随机产生一串又一串包含9个字符的字符序列。仅仅1个月之后,研究人员基本上算是得到了莎士比亚的剧本《情人的投诉》(A Lover’s Complaint)中的所有词汇。但是他们也羞于继续如法炮制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
但这种方法有一个问题,一旦某一只虚拟猴子产生了一串9字符的字符串,而且该字符串所包含的单词正好也出现在莎翁作品中,那么这一串字符就算是成功地拼出了作品中一个单词。根据数学教授伊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d)的解释,这种随机形成作品中所包含的单词——而非形成全本作品的方法,是唯一可行的成功策略,因为“如果想要以正确的顺序产生整部作品中所有的正确单词,而且还不包括任何错误,那么想要完成这件事需要的时间可能比宇宙本身的寿命还要长”。
当你想象在键盘上随机敲出任何一部莎翁作品的概率到底有多大,这些实验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再比如,某网站的编辑曾经试图计算一只猴子随机敲打出《哈姆雷特》的概率到底有多大,但是他们设定了一些规则:首先,忽略段落格式以及大小写,但是每一个字符(译注:包括字母和标点符号)的顺序都应该与他们手头的版本中的169541个字符保持一致。另外,他们还限定了猴子们的打字机只能包含36个按钮,分别对应剧本中出现的字符(即26个字母、空格、句号、逗号、撇号、问号、叹号、冒号、分号、连字号、连字符)。最后,再假设把这些特殊的打字机发给100只猴子。在此基础上,猴子们仅仅是敲出“哈姆雷特”(Hamlet)一个单词的概率就是1比21767823,如果要敲出整部剧本,其概率就是1比36¹⁹⁶⁵⁴¹,当他们在谷歌计算器中输入36¹⁹⁶⁵⁴¹时,计算器只是恰如其分地显示其计算结果是“无穷大”(Infinity)。
© Glen Tickle
(www.themarysue.com/odds-of-monkey-hamlet)
当然了,一只拥有无限时间的猴子以及它在打字机上的随意敲打到底能不能敲出一部《哈姆雷特》,这样的论点事实上既不能支撑进化论,也无法反驳进化论。因为在这一设想中有一个重大缺陷,猴子并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压力促使它完成作品,于是猴子就只能永远重复自己的随机工作,而不是慢慢地为了完成工作而进化,并受到外部因素带来的压力或者奖励。假设猴子可以受到适者生存原则的影响,即猴子的存活取决于它是否可以产生剧本中的字符序列——也许最初只能产生单一的字符,接着一个个顺序正确的字符序列终于组成了剧本中的单词,那么在这些猴子的世界中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它们最终就会成为效率极高的《哈姆雷特》抄写员。
最后,无论怎样讨论无限猴子理论,我认为我们都会同意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家罗伯特·威伦斯基博士(Robert Wilensky)199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次会议上的美妙发言:“我们都听说过这种说法,几百万只猴子在几百万个键盘上胡乱敲打,假以时日,它们最终会敲出所有的莎翁作品。感谢互联网的存在,如今我们可以知道并非如此。”
扩展信息:
关于前文提到的那一场“赫胥黎、威尔伯福斯辩论”,同时期仅有的一些关键资料显示,在该辩论中威尔伯福斯似乎向赫胥黎提问,想知道他“到底是从自己的祖父那一边还是祖母那一边继承了猿猴的特征”。对该问题赫胥黎的回答大概是:“这一问题相当于是让我选择,我更希望自己的祖先是一只可悲的猿猴,还是更希望自己的祖先是一个被大自然赋予极大天赋的人类,而且还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对世界产生影响。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类把自己的天赋用于在今天一个严肃的科学讨论中发起对他人的嘲笑——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我的祖先是猿猴……”很显然,两位学者的发言都在当时的会场引发了与会者的笑声,但是两位学者都没有因为对方的轻微人身攻击而对彼此产生任何恶意。
上一篇:厂库(厂库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