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无限猴子定理(无限猴子定理是假的)
赫胥黎,猴子,莎士比亚无限猴子定理(无限猴子定理是假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无限猴子定理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无限猴子定理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The Coldheartedtruth
利维坦按:
按照文章中所介绍的计算方式——比如猴子需要用超过宇宙寿命的漫长时间,才有可能打出莎士比亚的著作,我们似乎的确可以把这件事视作"不可能事件"。然而这种不可能却是极小概率的近似结果,因此存在明显的局限。当我们觉得一段时间漫长到近似无穷尽,或许只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生命太短暂,仅此而已。
猴子胡乱敲键盘,确实很难完成这项任务。但是我们总会忽略一点:著作繁多的莎士比亚,作为人类某种意义上也是猴子进化的结果(至少目前大部分人是这么认为的)。这样一个难以辨驳的事实,是否能佐证无限猴子定律的成立呢?我们通过进化才有了现代文明,那么那个推动进化的源动力,又是从何而来?
当然,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年度歌单陆续更新中
在虾米、网易云、QQ音乐上搜索
【利维坦歌单】即可获取
至少在几千年以前就有人提出了类似的设想,即只要拥有足够多的时间,即使绝对的随机行为也会产生复杂结果,不过该设想即便在过去也不乏批评者。比如西塞罗 (Cicero)在其公元前45年发表的著作《论神》(De Natura Deorum)中就有这样的一段陈述:
当人们面对世间万物,真的会有人想象事物的具体、单个运动是来自于事物的某种自然力、自然吸引力吗?当人们面对这个被装饰得如此精美的世界,难道真的会有人想象这个世界是由一大堆随机事件组成的吗?如果有人相信这一点,那么此人也一定会相信当我们用黄金或者其他材质制造出十几个、二十几个字母,并把大量人造字母抛向空中,那么当这些字母落在地上时会按顺序清晰地组成一部昆图斯·恩纽斯(Quintus Ennius)的史诗著作《编年史》(The Annales)。我怀疑就算凭运气也无法用这种方法拼出哪怕一行诗句。既然如此,这些人又怎么能断言这个世界是由基本粒子的随机集合体组成的呢……如果一大堆随机粒子可以组成我们的世界,那么它们为什么不能组成门廊、庙宇、房屋、城市呢?哪一类粒子的合成物更简单、更易于制造呢?
不妨快进到更接近现代的时间点,上述观点的最新版本慢慢变成了猴子在打字机上可以敲出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但目前尚不清楚是谁首次提出了这个说法。你可以看到大量的引用表示,该说法最早的出处来自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他是一位19世纪的生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生于1825年,卒于1895年,他被人们戏称为“达尔文的斗牛犬”,人如其名,他总是极力维护进化论理论,而且相当好斗。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 Wikimedia
事实上,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前一天,1859年11月23日,赫胥黎给达尔文写信称自己已经做好准备:“我昨天读完了你的书……如果有必要的话,为了支持你,我已经准备好挥起大棒了……至于那些会对你狂吠的杂种狗们,当你面对他们,请一定要想起你的一些朋友……而且一定是那些能征善战的朋友……他们将帮助你站稳脚跟。为了做好万全准备,我正在打磨自己的利爪和尖喙。”
至于无限猴子的说法要追溯到1860年的6月30日,在这一天赫胥黎与英国主教塞缪尔·威尔伯福斯(Samuel Wilberforce)进行了一场辩论,或至少通俗历史将其记录为一场辩论。事实上,更准确地说他们二人当时在哈佛大学参加一篇论文的演讲会,演讲后是公开讨论环节,而且在讨论中多位杰出的科学家都分享了他们的想法。
当时大家讨论的话题是达尔文提出的新理论,而且当时的情形与今天对这类讨论的通常印象完全相反。比如,威尔伯福斯主教的发言其实更关注该理论的科学功绩,并不是向人们想象的那样以宗教内容为主要观点。
其实这并不奇怪,如果你了解不久后爆发的那一场“神创论、进化论辩论”就会发现,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基督教神学家并不认为进化论与《圣经》之间存在什么巨大的矛盾,因为《圣经》并没有具体描述神是如何创造生物的,只不过记录了神创造世界万物的大致顺序。在这场辩论的早期,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神创论、进化论之间唯一的小小矛盾不过就是需要明确时间尺度。
不管怎么说,先回到1860年的那场讨论。据称,威尔伯福斯在讨论的某一刻提出一个经典的论证,“一块手表的存在暗示了制表师的存在”——换句话说,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不可能偶然发生。据称,赫胥黎对此进行了反驳,并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
6台永恒的……给猿猴6台永恒的打字机、无尽的纸张与墨水,如果它们也拥有足够的时间,就有可能偶然写出一部诗、一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甚至写出一本书……而它们只是随机地敲击打字机按钮而已。
那么,无限猴子理论确实出自赫胥黎吗?
似乎并非如此。
© Gifer
要知道,虽然这也许是几个世纪以来最有名的科学辩论之一,但事实上,当时甚至没有人想过要详细记录这场讨论中每个人都说了什么。在当时,这只不过是一场比较友好的公开科学讨论。这并不是什么头条新闻,也就没有人坐在会场里潦草地速记每一句话。不仅如此,如今人们已知的大多数这场讨论的原话,其实都是在几十年后从当年在场的人那里重新收集并整理出来的,或者从同时期的信件中搜寻关于这场讨论的只言片语。
关于第一种信息来源,就请读者们自行判断其可靠吧,不妨尝试着回忆你在几周之前进行的一场冗长讨论,看看自己能不能准确回想起任何讨论细节——或者干脆看看自己能不能想起任何与那次讨论有关的事。更何况第一种信息来源在收集信息时,已经与那场讨论相隔了20年、30年之久。
至于那一场被称为“赫胥黎、威尔伯福斯辩论”中的讨论发言,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时隔几十年之后收集讨论发言并进行整理工作的人主要是达尔文的支持者。
这些整理好的信息引发了很多流行的误解,与之相反的是,仅存的少数同时期记录似乎表明这场辩论是温和的,而非激烈的,在讨论中有多人发言,而且他们都认为自己的发言是最优秀的。比如,赫胥黎不久后表示他是“辩论会后24小时之中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相反地,威尔伯福斯则表示,“我和赫胥黎进行了一场漫长的辩论,我认为自己已经彻底击败他了”。参与这场讨论众多科学家中的一位,约瑟夫·胡克(Joseph Hooker)也在信中写道,“我受到了哈佛最资深的学者的鼓励与赞赏。”
而胡克也是达尔文的好友,在辩论之后不久,胡克给达尔文写信,在信中他似乎对赫胥黎的辩论并无过多印象,他在信中写道:
山姆·奥克森(Sam Oxon)起立后花了足足半个小时的时间谈论精神的独特。赫胥黎的反驳令人钦佩……然而……他并没有提及山姆发言中的致命缺陷,他也没能用一种足以吸引听众的方式来继续这场讨论。
至于此后其他人的回忆,不过就是在争论到底谁在这场讨论中提出了最犀利的观点——如果真的有人能做到这一点的话。
上一篇:厂库(厂库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