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班级,赫尔,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班级授课制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班级授课制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们分享的内容是教师招聘考试和资格证考试中的高频考点——班级授课制。我们从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发展、概念、特点、优缺点以及特殊形式复式教学这几个方面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
所谓班级授课制,这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是班级授课方式的拥护者和提倡者。他对班级授课的一些阐述,是班级授课思想的萌芽。而直到16世纪,“班级”一词被正式使用,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十七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1902年,清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后,班级授课制逐渐在全国广泛推行。
特点
(1)按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2)按“课”教学。
(3)按时授“课”。
(4)统一授“课”。
(5)全班统一开学,统一上课,统一考试,统一升级、结业和毕业。有人将班级授课制特点概括为“班”“课”“时”。
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之处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与自主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
复式教学
班级授课有一种特殊形式叫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练习题
梳理复习了一遍班级授课制的知识点,现在一起来做几道练习题吧!
选择题
1.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2.教育史上,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杜威
3.对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
A.班、课、室 B.师、生、室
C.师、生、时 D.班、课、时
4.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5.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答案:CADBD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