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跨越鸿沟(跨越鸿沟读后感)
老年人,数字,互联网跨越鸿沟(跨越鸿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跨越鸿沟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跨越鸿沟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数字遗民”到“数字移民”,“银发族”这样跨越鸿沟
——中国老年人数字生活研究报告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网络适老化研究课题组执笔: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者按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国老年人数字生活已有显著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实施网络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人积极有效地融入数字生活。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光明智库刊发研究报告,对此问题进行深入解析。
手机课堂进社区。新华社发
在数字时代,老年人如何融入数字生活,成为影响“银发族”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为全面掌握当前我国老年人的数字生活特点,了解其对网络适老化改造的切实需求,课题组于2021年6月至8月针对北京、黑龙江、江苏、安徽、四川、宁夏等地老年人进行访谈,对全国30个省区市老年人进行网络调查,对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间互联网各个渠道的网民评论数据展开分析。同时,将调研结果与2017年课题组同类调研进行比照,由此得出本报告,为老年人数字生活及信息能力精准画像,对我国更好地开展网络适老化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工作人员在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石洞子沟街道永安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核对社区老年人线上订单。新华社发
1.网络生活能力、数字融入信心双提升
——当前我国老年人数字生活画像
看视频、玩游戏、会支付,“银发族”打开网络新天地。调研发现,我国老年人网络使用情况与2017年相比显著改善。与一般印象里老年人单调、被动的网络生活不同,他们所能操作的网络应用已经实现多种类覆盖,很多老人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
从使用种类看,在接触网络的老年人中,91.6%会每天上网看新闻资讯,87.3%会每天上网阅读文章,82.5%会每天上网聊天,84.3%会每天上网看视频(含短视频)。其中,近10.9%的老年人每天看视频(含短视频)超过3小时。
老年人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不高,只有23.3%,消除类和卡牌类游戏最受欢迎。74.8%的老年游戏玩家表示玩游戏很开心,能忘掉烦恼。值得注意的是,子女对高龄父母玩网络游戏的态度有较大转变。2017年,对父母玩手机游戏的支持率为17.38%,表示中立的占67.21%,明确反对者占15.41%;此次调研,三种态度占比分别为31.3%、63.9%、4.8%。可见,“老年人不适合玩手机游戏”的刻板印象开始改变,老人作为网络用户的主体在更大程度上获得了家庭成员的认可与接受。
此外,老年人网络支付比率增幅巨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推动其使用网络支付的重要动力。以微信支付为例,近两年内老年用户增长了近20倍。2017年调研发现只有少部分老年人使用网络支付,且60.5%没有绑定银行卡。此次调研,使用网络支付的老年网民中只有16.1%没有绑定银行卡。这表明,老年人对移动支付的使用趋向常态化,日常购物、生活缴费、电商为主要使用场景。
成为获取、创造、传播主体,老年人信息能力全方位提升。调研发现,2017年能够网上缴纳生活类费用的老年人仅占22.1%,2021年提升至83.4%;能网上挂号的比例从2017年的12.1%提升至63.8%;应用手机导航的比例从33.1%提升至75.0%;会制作手机相册的比例从25.0%提升至83.9%。
分领域看,老年网民的信息获得能力较强,83.4%的人能够查找最近的新闻,90.8%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安全能力与意识尚可,85.9%的老年网民能保护个人信息,81.9%不浏览不安全网站,84.5%不把手机交给陌生人,72.3%不轻易点开链接,61.9%手机上安装了防病毒工具。信息管理能力有限,只有四成多人会把手机内照片存入其他存储设备。信息甄别能力较低,62.3%的老年网民依靠网站和手机APP核对信息真假,48.6%的老人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基本可靠,很少质疑。信息创造能力较强,但在满足一些更加复杂的生活需要方面,很多老年网民还不能自如运用网络资源完成。受访者中,四分之一不会使用手机导航,超三分之一不会订外卖和网上挂号,超过40%不会网上订车票、不会用手机软件打车。
数字融入信心出现标志逆转,积极信息观普遍树立。调研发现,大多数受访老年人认为互联网对生活有积极影响,如联络便利(96.4%),使生活更有趣(97.5%)。
整体上,老年人使用网络的信心出现了标志逆转。感觉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的老年人比例从2017年的57.5%提高至93.7%;认为有必要学习手机操作的人从2017年的44.3%提升至96.0%;认为老年人用不好互联网的人数从45.3%降至10.0%;认为自己能学会上网操作的人数从66.5%提升至89.9%。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展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程序。新华社发
2.主动还是被动,拥抱抑或疏离
——老年人数字分层愈加明显
老年人数字分层的四大类型
生活在数字化社会,老年群体体现出较为显著的数字分层。以信息能力、数字融入态度两个维度作为聚类依据,可识别出四类老年网民。
主动拥抱型。此类老年人信息能力高,数字融入必要感知高。他们会积极学习网络操作技能,增强信息能力,主动融入互联网生活中。调查中,此类老年人占49.7%。
被动拥抱型。此类老年人信息能力较强,但对融入互联网社会、提高数字能力的必要认知有限。他们能较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但学习网络应用的主观意愿不强,体现出被动型的信息卷入特征。调查中,此类老年人占17.7%。
主动远离型。此类老年人信息能力低,数字融入必要感知低。他们能独立完成的上网操作较少,并不看重自己是否能利用数字资源,主动选择不去融入信息化生活中。调查中,此类老年人占10.6%。
被动远离型。此类老年人信息能力低,但数字融入必要感知高。他们掌握的网络操作较少、数字生活范围有限,但认为老年人学会运用各种数字资源十分必要,主观上希望融入。调查中,此类老年人占22.0%。
造成数字分层的主客观原因
从影响老年人数字分层的一般变量看,年龄、受教育程度、退休前职业等都有直接影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需要克服的困难更多;退休前职业需要使用电脑等网络设备的老年人适应更强。
影响老年人数字分层的主要因素还包括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等。社会角色变化是老年期重大变化之一。退休后,老年人从以往的社会角色退出,易于产生自我概念的适应问题。此时,如能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角色,则使用互联网的内生动力更足,自我效能感也更高。访谈中,一些从事志愿服务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更加积极主动,不但借此满足个人生活、情感、娱乐需求,还将其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工具。
上一篇:卡诺莎之辱(卡诺莎之辱视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