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江礼坤(姜力琨)
谶纬,预言家,未来江礼坤(姜力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种方法对牛顿来说很管用,一旦发现万有引力的数学规则,他就能够预测天体的运动。
从那以后,科学家们一直在运用同样的思路:更多的法则,更多的形态,更多的预测。
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决定论,它基于以下信念:
未来事件遵守一些规则和形态,它们决定了这些事件的轨迹。
某著名经济学家这样阐述他的决定论思维:“历史遵循一定的形态,这种形态是可以观察的并可以用来预测未来事件的轨迹。”
但是,科学是分为硬科学和软科学的。
硬科学就像牛顿万有引力规则,是以经过证明的自然法则的等式为基础。
这种等式详细地说明了当前A点的一个现象如何前进到未来的某一B点。
所以,科学家曾利用它精确地预测出了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将与木星撞击。
硬科学是没有半点人存在的,它就是它,有人和没人都在那儿,从始至终都一样。
数学、物理、化学等,都属于硬科学。
而软科学呢?
基本上所有有人参与的学科都可称为软科学,比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它们其实不能算是科学,而应叫学科,它们研究的领域基本都是人是主角,研究的是社会系统之中某一方面人的行为。
很奇怪的是,其中的经济学如今已经跑偏至居然不以研究人为主,专攻研究货币和商业了,都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连本质都没找对的研究,必然差的不是千里,而是十万八千里。
社会系统之复杂不言而喻,包含了大量不可预测的力量,光是其中的人,就属于高深莫测,根本无法测量,人心叵测。
所以,它们根本就不存在经过证明的自然法则的等式,甚至可以有多个相反的理论同时存在,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可以同时获奖。
1913年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评价社会学的那句话:“一门拥有最多方法和最少结果的科学。”
既然没有绝对的等式,那么无论是经济、股市、商品价格、人口,还是其他归属于社会的现象,没有清晰的历史模式能给未来刻下明显的印记。
历史不会自己重复,未来大多是不可知的。
社会科学家可能根据他们的理论进行预测,但这样的理论并非自然法则,经不起科学方法的检验,它们的预测并不比简单预测,甚至是“明天和今天差不多”这样的幼稚预测好多少。
另外,当代科学正在证明对世界的决定论认识是幼稚的,混沌理论和复杂理论揭示了未来在根本上是不可预测的。
霍金曾在《时间简史》直接指出,预言宇宙的未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它是一个不稳定的混沌体系。
三、很多预言就是赤裸裸的造谣
许多预测,特别是政治、经济、股市等社会经济类预测,其中的错误惊人,而其背后往往隐藏着预测者不可告人的企图,甚至根本就不是在提供预测,而是蛊惑和传播谣言。
比如:蛊惑民心的人利用预言企图控制民众以达到成为社会主宰的目的,他们往往声称预言是“不可避免的”、是“无情的”。
再比如:最近出现频繁的降准“预言”,其造谣背后隐藏的是股市大鳄想洗劫韭菜的野心。
在人类历史中,确实就有这样的典型案例,在这种错误预言背后闪烁的是对权力的渴望和探求。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伪造预言以证明他的信念的正确:“因为亚利安德意志民族是优秀的民族,所以它注定要成为统治者。”
19世纪美国创造出一个虚假的预言——“天命”,以证明从墨西哥和印第安人手中夺取大片北美大陆土地的正确,根据“天命”,上帝授权制度更优越的美国殖民者接管北美大陆的其余土地。
接着,坤鹏论要说说中国古代的谶纬。
正如卡普费雷所说,谣言是最古老的媒体。
古代人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媒体,很难进行大范围的动员和宣传,谶就是他们的宣传工具。
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测吉凶祸福或治乱兴衰的隐语、预言。
谶有谶言、图谶等形式,如“亡秦者胡也”即为秦代的一句谶言。
而记载这些预言的书就叫谶书。
后来中国民间发展为庙宇或道观裹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
有个成语叫一语成谶,它的意思就是,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再后来,又出现了纬书,它是西汉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制造的依附于“经”的各种著作,是上古谶纬思想学说的辑录,并非出于某一作者。
再再后来谶、纬逐渐合流,合称谶纬,是古代中国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即位后崇信谶纬,“宣布图谶于天下”。
于是,儒家谶纬之学就成为了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也就形成了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的特征。
当时用人施政、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依谶纬来决定。
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甚至也要向谶纬看齐。
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
可以说,谶纬之学主要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谶纬神化刘姓皇权,奉孔子为宗教主,将儒学发展为儒教,具有完整的宗教神学体系,而成为东汉官方意识形态。
由于谶纬本就是人为制作的,可以被一些人利用,造谶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其中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止。
在隋炀帝正式禁毁之后,谶纬之书大量散失。
当然,谶纬中也并非全是荒诞的东西,其中还含有许多天文、历数、地理等方面的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我们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就能见到造谶的典型案例:
《陈涉世家》中说: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这里的歌谣和鱼腹中书,就是典型的由时人造作的预言。
再往后,元朝末年又出现类似的事情。
公元1351年,黄河决口,元王朝强征几十万民工挖掘河道,而韩山童、刘福通两人早早谋划,派几百人加入到挖掘河道的队伍中。开始传播一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
终于当河道挖到山东境内,一个独眼的石人被挖了出来(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入),民工们惊奇的发现石人背后就刻着他们一直传唱的歌谣。
这时候韩山童、刘福通分别以宋朝皇族和大将后裔的身份站了出来,并表示,歌谣和石人是上天给他们的暗示,要他们顺应天道推翻蒙古人的统治。
民工们早就苦元已久,于是纷纷响应加入韩、刘的红巾军。
自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元序曲。
前面说了,在古代,预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传播,那么预言就需要尽可能写得通俗,甚至押韵,方便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中传播开来。
所以,古代中国的预言,多用拆字、谐音、简单算术,使预言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谜语”,一经点破后又特别容易理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