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江礼坤(姜力琨)
谶纬,预言家,未来江礼坤(姜力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江礼坤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江礼坤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预言随预言家所持见解而有不同。对于一些重要的事,预言家可以说是无知的。——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尽管不少投资大师再三证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股市预测大神,但韭菜们就是“不信,不信,不信!”
凭什么我拼命亏钱,却有人玩命赚钱,他们不是有内幕消息,就是能神准预测!
韭菜顽强的固执,坤鹏论真的不懂!
当然,坤鹏论也不会100%否定世界上就没有货真价实的预言大师,虽然至今还未曾有幸谋面。
历史上也有无数人众里寻他千百度,但怎么慕然回首也不见有人在那灯火阑珊处。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99%以上的预言都是胡扯,大部分所谓的预言家与神棍的距离无限接近。
所以,今天坤鹏论就来聊聊预测,聊聊那些假冒伪劣预言家的惯用伎俩。
一、科技不断发展,预测依然和几千年前不相上下
假装知道未来的人总是有市场的。
聆听今天预测家的行为,就像古代国王请人看绵羊的内脏一样疯狂。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预言,包括我们自己也在不知不觉地进行着预言。
后来,有人专门对7种成熟的预测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它们分别是:经济学、股票投资、技术研究、人口学、未来学、公司组织研究、气象学。
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大量数据、实证以及文字记载等反复证明着一个事实:这7个领域包含了足够多的神学和胡扯。
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几千年过去了,预测业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靠谱,不过,这根本不影响它依旧兴盛不衰,甚至科技越发达,预测越昌盛,因为,它与时俱进地披上了科学的华丽外衣,传播力更强,更具迷惑。
如今,预测业已发展为年产值高达几十亿美元的产业,为成千上万人提供着工作,它涉及的职业繁多,从博士密集的科学领域,到普通的白领工作,再到江湖算命先生。
据统计,光是美国预测行业一年就能提供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基本上是错误的。
在对各类著名预言与现实进行有理有据的客观对比后,人们发现,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人口统计学家,还有科学家,各类专家过去的预测成绩普遍不佳。
他们通常都无法预测到影响全球的重大事件,从经济、股市、天气到新技术,甚至就连一些主要的转折点都猜不中。
即使是科学界也一样,在有准确数据可考的近现代史中,专家们几乎完全没能预测到那些曾经改变我们生活的重大突破技术。
他们错过的创新包括:电力、电话、灯泡、收音机、飞机、电视、雷达、原子能、喷气推动器、手机等。
以上这些重大创新似乎都是突然之间到来的,论起预测能力,专家还不如科幻小说作家。
美国有本杂志曾回顾了1556项技术预测,最终的结论令专家们可以羞愧到无地自容:“非专家和专家做得一样好。”
当然,肯定有人会举出一两个专家预见了一些令人吃惊的大事,但是由瞎猜而中的事和纯粹的偶然真的难以区分。
概率论表明,如果有成千上万的预言家预言了成千上万的事,必然有人在某个时期会出现一个辉煌的预言。
一般来说,这些凤毛麟角的幸运儿在享受15分钟的声名鹊起后,都会转向提出完全错误的预言,重新跌回平庸大军。
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令人遗憾的是,专家们在预测方面并没有起色,在某些方面,几乎不比通过分析动物内脏来进行未来重大决策的罗马人或希腊人更高明。
二、为什么人类如此钟爱预言
1.为了“利”人类一直渴望预知未来
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曾说过:“如果要我说人类普遍感到最不安的事情,那就是未来会怎样。”
渴望了解未来是人类一种深层的心理需求,从人类成为有意识的思想者到现在,所产生的各种哲学、宗教都植根于此。
了解未来之所以如此令人痴迷,是因为借此人们渴望获得物质利益,或是躲避灾祸,用成语来讲,就是趋利避害。
当然,在和平年代,安全有基本保障时,人们对于未来的执念更多的是利。
比如:知道明天哪只股票会涨,哪只会跌;未来哪种技术将获得商业成功;谁会成为下一个BAT;谁是冉冉升起的马云第二等,这些都可以让人提前布局,从而让成为百万富翁易如反掌。
当然,不管是获利,还是避开灾祸,其实都算是对自己有利(自利)的需求。
那么,归根结底,人类一直渴望预知到未来的根本只有一个字——利。
2.人类天生易轻信
人天生就是善于欺骗的动物,同时也是轻信和易骗的动物。
欺骗狡诈和轻信易骗同时是人的组成部分,二者都是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康德说,“人这根曲木,绝然造不出任何笔直的东西。”
哈佛大学哈佛学院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曾说过,“人们首先倾向于相信所见所闻,如果有质疑的话,那也在其次。”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则认为:“轻信看来是我们做的最多的一项精神活动。”
当然,如果深究人类为什么容易轻信,那将又会另一个不小的话题,坤鹏论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要点。
(1)验证偏见:这个介绍过多次,就是如果主观上已经有了某种看法或观点时,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或直接接受那些能够支持原有看法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可能推翻原有看法的证据,疑人偷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相似捷思:人们总会以为熟悉的就是靠得住的。人对陌生人有天生的戒备,但也最容易上熟人的当。
用老乡、同事、同学、熟人的连带关系套近乎,往往是欺骗和拖入下水的第一步。
(3)便捷思维:这是行为金融学的泰斗——特沃斯基和卡尼曼提出的,他们认为,人有两套推论和判断思维系统,一套是分析和批判的,它慢,另一套是经验和直觉的,它快。
卡尼曼还专门写了本《思考,快与慢》来阐述。
人在信息不充分、不确定的情况下,或是由于没有时间细思慢想,必须快速决断,这时候,人经常只是运用经验和直觉的便捷思维,经验越丰富,直觉可能越可靠,可惜普通人类的经验永远跟不上专家和骗子的节奏。
(4)群体思维:这个坤鹏论聊过多次,只要人一入群,多半人云亦云,人们愿意接受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的意见(适应态度),人们对于自己难以理解的事物,愿意使用他人的行为作为信息来源(社会比较)。
另外,分辨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根本就没有概率观念,所以,将预测和可能仅仅是偶然发生的事件相区别也不容易。
总的来说,人们被专家的预言所欺骗是轻而易举的。
3.相信科学是万能的
自从科学主宰人类,主宰世界后,人们越来越相信科学万能,科学的力量可以预测未来。
而科学家们则把世界看作一个由无数自然法则统治的有序场所,这些法则一俟发现,就会被认为能够令科学家通过对历史形态和周期的外推预测未来是什么样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