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隼 [清]
(1646~1703)
王隼(1646~1703年),号蒲衣,番禺人,是南明爱国诗人王邦畿之子。隼,鹰中的最小者,其父对儿子的命名,寓意于孩子的成长,有如鹰的展翅高飞也。小王隼天性聪颖,幼受庭训,7岁能诗,得家学渊源,奠定了后来诗、书、音乐的基础。及长,娶同邑儒学教谕潘梅元之女孟齐为妻。潘女生于诗礼人家,貌美而贤德,邑中之才女也。真是郎才女貌,夫妻恩爱有嘉,常以诗书为乐。婚后生女名瑶湘,亦以诗才而名世。虽一家三口,常谈诗论道,大有“人家灯火围儿女,书声常散入夜……[详细]
|
黄啸侠
(1900~1981)
黄啸侠(1900年―1981年)又名钜添,石�镇莲塘村人,是享誉国内外的近现代武术家。他先后拜蔡李佛拳师李恩、陈官伯为师,后入广州精武体育会,师从赵连和、陈铁笙、王凤岗,学习北派武术。后来因仰慕著名保镖孙玉峰的武功、武德,向孙学习罗汉拳。1937年日寇侵华,黄啸侠激于义愤,亲自编写《抗日大刀法》教材,以国民体育会的名义,发动群众,练武卫国,组织抗日大刀队,向抗日的民众与士兵传授刀法。在他的影响下,佛山鸿胜会也建立起同样的组织,大刀队雄风……[详细]
|
汪兆�
(1816~1939)
汪兆�(1816-1939),番禺人,于1889年中举人,曾为两广总督岑春炫幕僚。1918年被推为《番禺县续志》分篡。1921年,广州拆城筑马路,他收集不少残砖,写成《广州城残砖录》。后又收集岭南历代画人事迹,写成《岭南画征略》。……[详细]
|
叶雅各
(1894~1967)
叶雅各,林学家,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他从事高等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技术工作40余年,注重学以致用,培养了一批林业科技人才。他极力宣传森林富民强国之道,倡导广修林政,开展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生产。设计和建设了武汉大学校园及武汉珞珈山地区的造林绿化。他以森林生态学的观点提出了防治森林虫害的战略思想。1894年4月30日生于广东省番禹县。1916年入菲律宾大学学习。1918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森林系,获科学学士学位。1919年入美国……[详细]
|
邝安�
(1902~1992)
邝安�(1902年~1992年),广东台山人,著名内科学家,内分泌学家。博士生导师,一级教授。1902年11月2日生于广东番禺。1992年8月2日卒于上海。1919年赴法留学,在里昂大学及里昂化工学院攻读化学,1923年去巴黎大学攻读医科。1929年毕业时顺利通过了巴黎医院住院医师的严格考试,成为考上这个职务的第一个中国人。于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即任震旦大学医学院皮肤科和小儿科教授兼主任,1935年起任……[详细]
|
方朝 [清] 岭南七子
(1675~1734)
方朝,[清](1675-1734)字东华,广东番禺人,方还之弟。生卒年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前后在世。方还之弟。东华幼岁失明,复明时,年十三四矣。考九谷先生,不令习时艺,文读诸子,诗读汉、魏、盛唐,宋、元以下书均未寓目,故著述无时下一点习气,喜结宾客,与乃史东吠。二方之名,远近交推之,而弟名尤著。集中尤长五古,故所收诸体从略。居吴,喜以诗结纳四房。诗人来吴者,登广歌堂,服饰饮酒无虚日。朝工诗,誉兄还称“吴下二方”。又为“岭南七子”之……[详细]
|
方还 [清] 岭南七子
方还,约公元一六九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番禺人,方殿元之子。生卒年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前后在世。居吴,喜以诗结纳四方。诗人来吴者,登广歌堂,赋诗饮酒无虚日。还工于诗,为“岭南七子”之一。与弟朝称“吴下二方”。著有灵洲集,《清史列传》行于世。……[详细]
|
方殿元 [清] 岭南七子
方殿元,[约公元一六七一年前后在世]字蒙章,号九谷,广东番禺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十年前后在世。康熙三年(公元一六0年)进士。历官江苏江宁县知县,能以经术饰吏治。旋引疾去,侨寓苏州。犹于故乡置祭田百亩,以给贫困之兄弟。殿元工诗文,尤长于乐府,为“岭南七子”之一。所著有九谷集,与环书《清史列传》并行于世。……[详细]
|
王邦畿 [清] 岭南七子
(1618~1668)
王邦畿(1618―1668),字诚斋,明隆武元年(1645)举人,绍武时以荐官御史。桂王即位于肇庆,邦畿舍家从之。桂王西奔云南,追随不及,避地顺德龙江。晚年礼僧函是于雷峰出家为僧,法名今吼,与程可则、梁佩兰等,结兰湖社,合称“岭南七子”。著有《耳鸣集》。有子王隼,亦出家为僧,取名古翼。死于安逸,被当地人民所纪念,在一些史书有其资料记载。王邦畿、陈子壮、黎遂球、梁朝钟、苏曼珠、张穆等都是岭南的著名诗人,都有诗集传世,产生了“海云诗派”和“……[详细]
|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