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璁 [明] 明中后期阁臣
(1475~1539)
张璁(1475年-1539年),字秉用,号罗峰,卒谥文忠。汉族,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瓯海区)三都人,张璁因和明世宗嘉靖朱厚�同音,世宗为其改名孚敬,赐字茂恭,明代政治家,文渊阁大学士。张璁少好经学,对《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造诣颇深。13岁时,题诗以卧龙自许。弱冠游乡校,督学使者惊其论议,以为前程不可限量。弘治十一年(1498)中举人,复七试不第。正德十三年(1518)在五都姚溪(今龙湾瑶溪)创办罗峰书院,有屋三间,园五亩,招收学生30余人,进行讲学。其间与王守仁有交往。 正德十六年(1521)始登进士,年已47岁。同年三月,武宗朱厚�病死,无子,大臣拥立堂弟朱厚�为帝。即……[详细]
|
王沛 [明]
(1485~1558)
王沛(1485―1558),字子大,号仁山,永嘉英桥里(今温州瓯海区永昌镇)人。出身仕宦世家,舅父张璁为明内阁首辅,长兄王澈官兵部员外郎,次兄王激任国子祭酒兼经筵讲官,沛行三,不乐仕进,习医为人治病。王德(1517―1558),字汝修,号东华,王沛从侄。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东昌府(今属山东省)推官,有能声。丁父忧,起复补大名府(今属河北省),署滑县事。升户科给事中,以风节自持,上疏请简任辅臣,为当路所忌。二十九年,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备兵岭南,与抚台议事龃龉,谢病回乡。嘉靖三十一年,倭寇掠黄岩,“侦导薄乐清县,永嘉人卒莫之备”。沛聚集乡人千余家,简健士,明训约,慎固厄塞,乡自为守,并……[详细]
|
王叔果 [明]
(1516~1588)
王叔果(1516―1588),字育德,号西华,永嘉英桥里(今温州市瓯海区永昌镇)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随父住北京。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历任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员外郎、协司署郎中,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广东按察副使等职。三十七年,回家扫墓,正倭寇猖獗,乃上疏请筑永昌堡,由其弟叔杲筹集资金,具体负责监造,次年落成,使一乡得到保障。四十三年,因风疾辞官回里,先后捐资修筑陈大埭、黄石浦东一带海塘,在第二桥建水闸;设义塾、购置义冢;为乡人请减渔税,合理处理盐税等。曾说:“为天下惜财,不必藏于己;为天下任事,无宁迂其身。”万历十六年(1588)辞世,终年73岁。编著有嘉靖《永嘉县志》(藏日本尊……[详细]
|
董每戡
(1907~1980)
董每戡(1907~1980)董每戡,永嘉横屿头村(今瓯海区潘桥乡)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民国16年,任北伐军第十六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该年“四・一二”事变后,逃亡上海。民国17年年底,一度到日本,入东京日本大学文学院攻读戏剧一年。民国18年底回到上海,先后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从事进步戏剧写作和演出活动。在这里结识了郑君里、赵丹等著名演剧界人物。抗日战争起,他在湖南开展戏剧救亡宣传,在长沙组织了“一致剧社”,任社长。所创作和导演的三幕剧《敌》,曾多次上演,极富鼓舞性。后应田汉之邀赴武汉,在郭沫若主持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戏剧工作。武汉失守后,他辗……[详细]
|
金雯
(1908~1942)
金雯(1908―1942),字叔章,永嘉郭溪(今属瓯海区)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在战斗中腿部中弹受伤。后调人中央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为航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后留校任飞行教官。1936年,任空军第七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西安事变中担任国共双方空中交通联络工作。国共第二次合作后,率领空军第六中队由洛阳进驻西安,继续承担国共双方交通联络任务,曾多次接送周恩来往返于延安、西安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率领空军所属中队投入战斗,曾轮番轰炸上海日军阵地和长江口敌舰,重创敌舰“出云号”,受到上级嘉奖。在武汉会战中,与苏联空军志愿大队并肩作战,立下战功。后又率空军第六中队参加台儿庄大战、徐州会战以及晋南……[详细]
|
李振声
(1893~1932)
李振声(1893―1932),字日照,化名陈伯南,永嘉桥岙�村(今属瓯海区)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下河乡一带宣传革命、建立农会、发展党员,被选为永嘉县农会负责人。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温州城郊莲花心、慈湖等地坚持斗争。192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馨来温州组建永嘉县委,振声为县委委员,负责宣传和农运工作,并和王金姆一起组织赤卫队,进行抗租、抗债、反霸、闹荒等斗争,曾打开下寅粮仓,分粮给穷苦农民。次年4月,任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委员,赴上横、下剩、巽宅、上董、桥下街、二十四垄、朱涂等20多个村庄建立农会,开展反苛捐杂税、反土地陈报等斗争。1929年,浙南大灾,永嘉西楠溪农民4……[详细]
|
王国松
(1902~1983)
王国松(1902―1983),字劲夫,永嘉永强(今属瓯海区)人。1916年秋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以成绩优异,深受师友赞誉。五四运动期间,参加反帝爱国斗争。1920年考进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科。1925年以第一名毕业成绩留校任教,后浙江工专改称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一直在校讲授数学和力学课。1930年参加公费留学考试,又以优异成绩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深造。先后获电机工程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平行导线的集肤效应》独具见解,对电磁理论作出新的贡献。1933年8月学成归国,受聘浙江大学电机系副教授。1936年任浙大工学院电机系主任,次年晋升教授,讲授《直流电机》、《电工数学》等课……[详细]
|
王国桐
(1913~1980)
王国桐(1913―1980),永嘉南田乡上田村(今瓯海区梧埏镇)人。高小毕业后,进温州南门一钱庄当学徒,继在永源钱庄任职工。后考取浙江农民银行训练班;毕业后在温州农民银行(地方政府办)供职,曾任业务股长。抗战时期,与友人戴志成在上海租界合办诚隆贸易有限公司,并在温州东门成立分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温州分公司经理,将温州土特产运至上海,从上海贩回工业品至温州及内地。日机轰炸温州,东门分公司遭炸。抗战胜利后,在上海集资组织南强航运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拥有7000多吨南强轮一艘,往来东北、华北等地运煤,后又开辟至台北、天津、香港等地航线,并随着业务的扩大,在福州、天津等地设立分公司。上海解放前夕,国民……[详细]
|
王晓梅
(1896~1968)
王晓梅(1896―1968),永嘉永强(今属瓯海区)人。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毕业。曾任永嘉县第一、二小学和永强崇实小学教师及温州中学艺术教师。1918年起,连续在温中附小任教师、主任18年。1940年起协助叶氏三兄弟(希禹、希黎、希贤)创办三希小学并任校长达16年。在温中附小期间,对教材、教学法、教学设施及学校管理制度等曾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曾试行单级教学、二部制、复式教学和设计教学等,并在学生中开展木刻、歌咏、演戏等课外活动。在三希小学任内,主张学校面向社会、面向科学,提倡全面教育。将学校命名为“三希”,不光是为纪念三位创办人,更重要是体现出办学方向,即希望儿童成为健康的、科学的、社会的……[详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