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举
刘学举,男,汉族,195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柳林乡洪坪村村民。刘学举不宽裕,但他宽厚仁孝、省吃俭用,赡养包括远亲在内的11位老人,为他们构筑安享晚年的温馨港湾,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刘学举是三世单传之子,跟他生活在一起的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在村民眼里,刘学举是个大孝子,和老人从未拌过嘴,从未说过不是。他谦虚地说:“我们屋里老人多,条件差,要说孝敬说不上,不过有一点我做到了,那就是我从来没在老人面前红过脸。”母亲患妇科病,不能走路。他每隔3天,早上背着母亲到卫生所治病,晚上再背回家,来回背着母亲走6个多小时15公里山路,整整坚持了一个多月,直到……[详细]
|
余曼白
(1918~1968)
余曼白(1918―1968年),名超,字立寰,号祥雯;因推崇齐白石、苏曼殊,遂改名曼白,竹山县田家坝人。幼年家贫,只读两年私塾,喜雕刻、书画。1940年后,颠沛于以东一带,开始艰苦的自学生涯。1946年,流落四川达县,以经营书刊、字画为业并致力剪纸技艺,尤善人物剪纸,后迁自贡市定居,继续钻研。新中国成立后,技艺得到充分发挥。1955年,当选为自贡市政协委员,中国美书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同年编成《剪纸图案集》出版发行,次年制作的《英雄胜过赵子龙,干劲赛过穆桂英》剪纸门画获四川省美术创作一等奖和全国美术作品创作奖。1959年国庆10周年时,赴京参加人民大会堂装饰设计。1960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详细]
|
袁白涛
(1900~1975)
袁白涛(1900―1975年),竹山县得胜镇人。幼年在私塾读书,自学国画、书法和金石篆刻。1924年,人湖北省立农业高级中学就读。1926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早期党员。曾任武昌工人学校教导主任、武昌第一纱厂工会和武昌造币厂秘书。国共0后,转入地下工作。历任武昌山后区街迈支部书记,武昌县委组织科长,武汉市委交通科长,南京、上海互济总会组织科长、秘书,沪东区互济会主任职务。上海“1.28’事变后,国民党向日本投降,袁白涛等组织群众--声援义勇军,不幸被捕入狱。西安事变后出狱到武汉,奉中共武汉办事处主任董必武令到郑州13军游击司令部任秘书,再先后转到洛阳抗敌后援会、中共豫西特别委员会、洛……[详细]
|
郭西莲
(1895~1955)
郭西莲(1895~1955年),女,竹山县城关人。幼年随父郭肇明在武昌读书。1915年回竹结婚,先后在城关东路、南路学堂女子班任教,创竹山女子任教之先例。郭治学严谨,为倡导女子读书新风,方便女子就学,把教室、操场、校门均按男女分开,因而学生增多,东、南两学堂班额爆满,不能容纳。又在城关关帝庙置西路学堂,设二班,有学生90余名。郭教学讲求实效,在手工课程中,教学生制作简易日用品,进而习针织毛衣、手套及其它装饰图案等技艺。她除注重智育、体育各科外,更重视德育,特选有益于学生言行的歌曲教唱,深受家长称赞。1918年,竹山社会-,兵匪骚扰,人心不安,郭离乡赴武汉。1919年,董必武、陈潭秋等为宣传马克……[详细]
|
徐玉麟
徐玉麟(1887一?),宇尧陔,竹山县城关人。自幼承受祖训,偏嗜读书,明白事理,不喜浮夸,留心国事,深恨清廷丧权辱国、贻害百姓。1906年,约集同学数人奔赴武昌投笔从戎。同年人陆军28标2营后队充当正兵,次年考入陆军特别学堂。在校期间,他接触了很多革命志士,立志推翻封建朝廷,建立共和政体。1910年,加入进步革命团体“文学社”,为开展革命活动,积极参与组织“自治团”,发起“超泰社”等进步团体。毕业后,赴东北投陆军78标2营前队任队长。期间,联络该队石星川、李颐吉、冯鼎勋等组织东三省文学社分机关。1911年,武昌首义后,上司派徐往滦州驻扎。徐拥护共和政体,反对封建-,欲易帜反清,事未成,秘逃天津……[详细]
|
陈正宽
(1898~1985)
全国劳动模范陈正宽(1898--1985年),竹山县潘口乡人。历任县五届人委会委员、县委委员、县贫协副主任,湖北省三、五届人大代表,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任村互助组长,同时被选为龙王乡造林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响应政府“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号召,提出本年造林200亩的计划,发动群众育苗,实现自育自栽,带领群众苦战一年,实际完成270亩,被评为湖北省林业模范。至1957年,造林5000亩,成活率达到85%。陈正宽不仅带头造林,还摸索出了树苗浆根移栽的经验在群众中推广。是年,被评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所在乡被评为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到70年代初,他带领群众累计造林100……[详细]
|
冯嗣鸿
(1875~1926)
冯嗣鸿(1875~1926年),名应昌,号志固,竹山县城关镇人。冯嗣鸿出身于小手工业家庭,自幼聪慧勤奋,生活艰苦。成年后,自办私塾教书。后因家境贫困而背乡离井到武昌,被招为广西军队学兵并在广西将弁学堂受训两年,因成绩优异,毕业后留任将弁学堂教官,不久又调部队任下级军官。1904年,升为江西省抚标第55标标统,后又升为第13协协统。辛亥武昌首义,武汉战斗激烈,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致电各省求援,立即得到各省响应。江西省出兵援鄂,冯奉命为江西援鄂军总司令,率领队伍向武汉进军,在阳逻及黄陂县一带与清兵展开血战。据《武汉文史资料》李白贞遗稿《辛亥革命武汉战斗实录》记载:“扛西援军统领冯嗣鸿,率所部一协驰……[详细]
|
张英山
(1890~1933)
张英山(1890~1933) 湖北房县(一说竹山)人,出身贫苦。民国初投奔武当山学武,后参加军阀部队,民国十八年(1929)兵败溃散,流落至紫阳高滩。后得下南区区团长张宝周赏识,代为组建大刀会,以抗土匪。十九年(1930)春,高滩大刀会正式成立,以刘运中为首,张英山为师傅。小股土匪闻风匿迹,社会秩序稍安。土匪气焰虽有收敛,军队扰民却接踵而至,尤其是驻军韩世昌(绰号韩剥皮)团为祸最烈。次年夏,刘运中、张英山与夏析藩、赵雨龙等配合,组织各地大刀会,发起驱逐韩剥皮的武装斗争。当年5月,赵、夏率队渡汉江,袭占莴坪河;张英山率队进占红椿坝,击溃韩部一股,并杀其头目钱聋子(绰号),获枪40余支。驱韩斗争胜……[详细]
|
施季高
(1907~1927)
施季高(1907―1927年),字吉地,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系施洋烈士的三弟。1922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在校被推荐为中华大学中学部学生代表,并当选为武汉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同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23年2月7日,“二・七”大罢工爆发,施洋被反动军阀吴佩孚杀害。16岁的施季高在武汉党组织惨遭破坏的情况下,毅然要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即与竹山在汉的共产党员贺华等组织成立了中共竹山党小组。1926年10月,党组织派施季高等回竹山县开展党的工作。回竹后首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竹山县支部委员会,施季高任宣传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后又相继成立了竹山县农民协会。农会经过斗争,拘押了恶……[详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