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乃正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乃正,有机化学家 1950年11月25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台山。1973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197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科学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化学讲座教授、新亚书院院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有机合成研究,早期从事红霉素的全合成,后从事高张力分子的合成及若干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得到了一种稳定的具有环间连接的三苯骈环辛三烯炔,这是全共轭的平面结构,从实验上验证了HŸckel关于非芳香性4n的规则。合成了一类环番化合物,其中四个苯环处于正交,是经典意义上的共轭而分子轨道并不共轭的化合物,曾被著名的有机化学……[详细]
|
黄景棠 [清]
(1870~1915)
黄景棠(1870~1915年前后),字诏平,广东新宁(今台山市)人,是近代有民主思想、有远见的爱国企业家。他父亲黄福,是位侨商,故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新加坡、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度过。民间流传着一段关于黄景棠的传说:当时统治马来亚的殖民主义者,经常挑起排华活动。大概黄景棠十四五岁时,殖民警察又追捕华人,景棠也被追捕。他慌不择路,走进小巷避入一户人家的园中。这家只有两位老人,老人见他是一位少年,便把他留住,避过了追捕。景棠不忘老人救援之恩,经常到他家探望以解其寂寞。后来老人告诉他,自己是一个部族酋长,领地被殖民者占去了,族人也被赶离本土,只好来城市居住以度晚年。景棠非常同情老人的遭遇,以后更加关心他……[详细]
|
叶玉如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玉如,女,神经生物学家。1955年7月30日生于香港,原籍广东台山。1977年毕业于美国Simmons学院,198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理学院副院长、生物化学系主任和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运用现代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方法,探讨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元发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用于治疗神经性病患的可能性。首先或参与发现了NT3,NT4和NT7三个新的神经营养素,研究了它们的作用特点和部分作用机制发现CNTF受体为三元聚合物,其受体机制与白血病抑制因子有相同之处,并研究了CNTF的作用特点发现各神经营养素的作用可以相互协同。阐明神经肌肉突触……[详细]
|
林为干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9~2015)
林为干,微波理论学家。1919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台山。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电子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关于一腔多模的微波滤波器理论》首先发现一个圆柱谐振腔中有5个同谐振频率的简并模可资利用,受到同行们的重视,至今仍广被引用。在发表的百篇科学论文中,保角变换应用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英国马可尼丛书》第二卷大量引用他的外圆内矩的特种截面的数据和公式,认为其特性抗阻的公式和数据是当时最准确的。对高校教学作出了贡献,1989年获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际著名微……[详细]
|
余国琮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余国琮, 化学工程专家 1922年11月18日生于广州,籍贯广东台山。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天津大学教授、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化学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工程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主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特别在精馏理论和技术方面,如开拓过程与设备合一的模拟放大理论,多变参数动态精馏理论,气液界面现象以及高效填料塔新技术等均取得成果。曾获……[详细]
|
邝宇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邝宇平, 理论物理学家 1932年11月9日生于北京,籍贯广东台山。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从事粒子理论研究。在重夸克偶素物理、TeV能区物理、有效拉氏量理论等方面做出重要工作。建立重夸克偶素强子跃迁的合理模型和系统计算方法建立含耦合道效应的强子跃迁理论给出等价定理的严格证明和正确表述给出在TeV能量对撞机上探测电弱破缺机制灵敏度的全面分析提出通过WW散射灵敏探测Higgs玻色子反常耦合的新方法等。 ……[详细]
|
林伟俦
(1905~1998)
林伟俦(1905-1998),黄埔军校出身的著名将领之一。又名济泉,清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十五日生于广东省台山市水步镇大岭乡兴隆村。父亲德慎,母亲黄顺。他原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他排行第五,大哥、二哥先后因病夭折。1913年林伟俦八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1919年在校长的鼓励下,林伟俦与同乡几个同学考入台山县立师范学校,立志做个教师,将来为国家培养人材,振兴中华。1922年林伟俦在台山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到本县五十区培元小学任教师。军事生涯黄埔军校时期1925年7月,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在广州文明路广东大学招生,林伟俦前往报考,幸获录取。入校时林伟俦被编入入伍生第二团一营四连三排七班。……[详细]
|
刘天一
(1910~1990)
刘天一,原名刘厚吉,学名刘善庶,广东台山人。民国4年(1915)随父母居广州,民国14年就读于广州宏英中学。学校里有一位英语教师,课余经常辅导学生演奏音乐。刘天一也随师学习拉椰胡。中学毕业后,他经常参加业余音乐社的活动,在家中亦努力自学粤曲板式以及有关演奏的书籍,如《弦歌必读》等。这段时间的勤学苦练,为他后来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民国19年开始在广州市“知行琴行”任音乐教员。业余参加广播电台演出,音乐节目取义于“天得一以正,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物得一以精”,故改艺名为刘天一。民国20年参加广州市著名的业余音乐社“素社”当高胡演奏员。民国22年在第十九路军总司令部军乐队任……[详细]
|
马超俊
(1885~1977)
马超俊(1885―1977),字星樵, 广东台山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投靠蒋介石,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曾参加国际劳工大会。历任广州特别市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工人部长、国民政府劳工局长、广东农工厅厅长兼建设厅长、南京市长、广东省党部整理委员、广州市党部指导委员兼宣传部长、-部长、中央训练部民众训练处处长、华北党务特派员、中央训练部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农工部部长、第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第一届“国大代表”。人物生平在美国期间,马超俊适逢孙中山到旧金山宣传革命,得致公堂黄三德介绍,他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献身革命。1905年,……[详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