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珍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2~2001)
李绍珍(1932.9.16-2001.3.14)(女)眼科学专家。1932年9月16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台山市人。1954年毕业于华南医学院医本科,1962年于中山医学院(以上均为中山医科大学前身)眼科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山医科大学眼科教授、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眼科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全国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国际防盲组织HKI中国顾问、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方面:率先开展二期植入术、创用激光断线和综合控制法防治手术角膜散光、改进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受卫生部委托主持手术推广、与国际合作在省内建立5个防治点、率先研究患……[详细]
|
黄翠芬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1~2011)
黄翠芬(1921.3.6-2011.8.9)(女)微生物、免疫及遗传工程专家。广东省台山市人。1944年毕业于广州私立岭南大学化学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全军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基因工程创始人之一。50―60年代,研制成功四联创伤类毒素、高效甲、乙型肉毒类毒素和“354装置”,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成就。70年代,在国内率先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细菌毒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研制出高保护率的幼畜大肠菌腹泻预防基因工程疫苗及人用腹泻预防基因工程疫苗。80年代后,开展了基因工程多肽药物研究,首先在国内……[详细]
|
余程万
(1902~1955)
余程万(1902年-1955年)号坚石,广东台山白沙镇涨村宁兴村人,国军高级将领。早年毕业于番禺师范学校、广东铁路专门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陆军大学研究院。早年长期从事政工工作,1940年任74军57师师长,1943年11月至12月率部8000守卫抵挡日军116师团30000精兵常德12天之久,部下仅剩五六十人人弹尽粮绝他率部突围。次日即带增援部队32团-常德,当日收复。战后,蒋介石闻知常德失守,以违抗军令罪,下令将其送交军法处审判 。孙连仲、王耀武出面求情 。余程万被判服刑两年 。余仅被囚4个月,王耀武再向军法处说情,将余程万保出 。旋任命为74军……[详细]
|
黄高扬
(1918~1945)
黄高扬,又名炳增,1918年生于广东省台山县西村乡高龙里村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在美洲谋生,高扬在母亲身边长大。1925年,黄高扬进入本乡的绍宪小学读书,13岁小学毕业。1931年秋到广州念中学,正值九一八事变,黄高扬立志要学好本领,拯救国家。他奋发读书,追求革命真理,利用假期练枪习武。1937年七七事变,正值黄高扬高中毕业。他毅然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黄高扬由延安返回广州,受中共广东省委派遣,任东莞县委武装干事,10月出任中共东莞县清溪区委书记。1939年1月初,部分东莞模范壮丁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在苦草洞整编为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共计120余人……[详细]
|
余文炎
余文炎,广东台山人,1937年出生,1989年3月去世。1959年从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和上海光机所长期从事光学和激光研究,是国内第一台法布里-珀- 涉仪和调Q红宝石激光器的研制者。1965年开始,和邓锡铭教授一起在国内最早开拓高功率激光和激光聚变领域,持续研究24年之久,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负责研制万兆瓦激光装置,并首先获得聚变中子。“激光核聚变”项目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在“6路激光装置”的研究中,又成功地实现了薄壳微球靶的向心压缩。该装置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他还和合作者一起提出了宽频带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创议,并在其产生、传输及打靶物理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果,在……[详细]
|
温应星 清华大学校长(1928.4 - 1928.6)
(1887~1968)
温应星(1887年-1968年5月28日),字鹤孙,广东新宁人(今广东台山),父亲为清朝进士、七品知事。1901年进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预科学习,后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前身,今西南交通大学),1904年毕业并赴美留学,进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1905年6月15日奉命转入西点军校,为我国首批入学西点军校的2人之一。当时为了西点是否能接纳中国学生,美国国会还特别通过法案批准。温将军于1909年以全级103人中的第82名毕业,但他的 [实用军事工程] 科目成绩名列全级第二。温的同届同学中有著名的戴维斯上将(Jacob L.Devers,二战欧洲盟军副总司令),巴顿将军(George S……[详细]
|
伍连德
(1879~1960)
伍连德(1879~1960年),广东新宁(今台山县)人,生于南洋槟榔屿(今马来群岛)。1899年,伍连德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在校7年间,曾去利物浦研究疟疾,去德国、法国研究细菌学。1903年受聘为伦敦丕兰顿医院内科医生,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槟榔屿开诊为业。1907年回国被清政府委任为天津北洋陆军医学堂副监督。此间曾去英、德两国对有关陆军军医进行考察。1910年(清宣统二年)12月间,东北地区鼠疫流行,哈尔滨疫情严重,仅道外(傅家甸)平均每天死亡50余人,最高达170余人。当局虽有措施,但不能控制疫情蔓延,伍连德作为全权总医官到哈尔滨,迅速组织防疫队伍,深入到道外疫区探查疫……[详细]
|
蔡睿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4~2014)
蔡睿贤, 工程热物理学家。原籍广东台山,1934年2月生于广东汕头。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分析复杂总能系统中,创立了比较法,并由此总结出各种总能系统的多种简明定性规律建立了强调正确评价准则的热力学分析学说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合理准则与系统分析。在叶轮机械理论方面,全面发展了中心流线法,有些内容已列入国内外教科书中在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方面首先导出了环壁约束条件与给出一系列三元标准解析解。首次集体发现了实用机组中内围带对轴流式压气机不稳定性能的影响,对国内后来多种型号机组的调试起了重要作用。近年……[详细]
|
陈新滋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新滋, 有机化学家 1950年10月30日生于广东台山。197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化学系。197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讲座教授,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曾先后任美国Monsanto公司高级研究专家、台湾大学访问专家、中兴大学访问教授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等职。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手性催化配体和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的工作,在均相氢化不对称合成反应历程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机理,得到国际广泛引用研究开发了手-物萘普森的不对称合成的可行方法,被认为是1991年国际化学方面的重要进展在手性催化配体和催化剂的研究中发现了螺环氧膦配……[详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