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通 [清]
(?~1664)
唐通(?~1664),陕西泾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汉军正黄旗,明末重要将领,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唐通于明亡前夕为宣化总兵、密云总兵等要职。手握兵权,举足轻重。崇祯皇帝曾召见唐通并赐莽玉,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但唐通终负所托,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身份变换不定。《清史列传》将其列入《贰臣传》。崇祯七年(1634),任榆林守备,从总督陈奇瑜征剿张献忠于郧阳。不久迁汉中游击。历宣府副将、密云总兵。崇祯十四年(1641),清军围攻锦州,蓟辽总督洪承畴令唐通、马科、王朴、吴三桂、李辅明、曹变蛟、白广恩、王廷臣八总兵领十三万人援救,到达松山。唐通和曹变蛟屡次与清军交战,均失败,清太宗皇太极亲率……[详细]
|
李世达 [明]
(?~1600)
李世达(?~1600年),字子成,明代大臣。陕西泾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曾任户部、吏部主事、文选郎中、南京太仆卿、南京吏部、兵部、刑部尚书等职。万历二年(1574),李世达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不久升右副都御史,总管河道。李因故未到任,改派为浙江巡抚,后因病回乡。病愈后督漕运兼凤阳巡抚。当时黄河泛滥,淮安告紧,李世达建议修石堤捍城。宝应汜光湖风涛险恶,每年冲淹良田,李世达请示朝廷开越河以杀水势,都得到神宗同意。后历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后入京任刑部尚书。中官张德打人致死,李世达请示朝廷法办了张德。大兴知县王阶因痛打乐舞生被停职,神宗……[详细]
|
张芾 [清]
(1814~1862)
张芾(1814~1862)名黼侯,字小浦。陕西泾阳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庶子,值南书房。大考一等,擢少詹事。二十二年四月王鼎自缢后,张以门生至王家,与陈孚恩“共劝王沆”,同意由陈代改遗疏,得穆彰阿赏识,超迁内阁学士,督江苏学政。二十五年(1845)授工部侍郎,任满仍值南书房,旋调吏部;二十九年(1849)督江西学政。咸丰帝即位,张应召陈述政见,提出“明黜陟,宽出纳,禁糜费,重海防”。得咸丰帝赞赏、采纳,调任刑部侍郎,任满着署江西巡抚,不久实授。咸丰二年七月下旬(1852年9月中旬),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张奉清廷命偕同在籍尚书陈孚恩组办地主团练武装,筹备江西防务。……[详细]
|
雒遵 [明]
(1527~1590)
雒遵(1527~1590)字道行,陕西泾阳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吏科都给事中,官至右佥都御史。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户部主事。隆庆末年(1572)时任吏科都给事中。这年六月,神宗初登帝位,太监冯保在宫中掌权,每当皇帝在大殿临朝时,冯保都侍立在侧。雒遵上疏说:“冯保不过是一个侍从皇帝的仆人,竟敢立在天子宝座旁边,文武群臣是拜天子呢,还是拜宦官呢?”他认为这是冯保欺负皇帝年幼的无礼之举,要求予以严惩。由于雒遵是首席大学士高拱的门生,冯保怀疑此举是雒遵受高拱的指使,即阴谋驱逐高拱。雒遵的上疏遂留中不发。随之,雒遵又上疏弹劾兵部尚书谭纶,并推举海瑞代之。吏部尚书杨博称赞谭……[详细]
|
董昭仪 [汉]
董昭仪(?―?),父董恭。汉哀帝妃嫔之一。因其兄董贤为汉哀帝刘欣的男宠,被召进后宫封为昭仪。史料《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第六十三》上以贤难归,诏令贤妻得通引籍殿中,止贤庐,若吏妻子居官寺舍。又召贤女弟以为昭仪,位次皇后,更名其舍为椒风,以配椒房云。昭仪及贤与妻旦夕上下,并侍左右。赏赐昭仪及贤妻亦各千万数。迁贤父为少府,赐爵关内侯,食邑,复徙为卫尉。又以贤妻父为将作大匠,弟为执金吾。……[详细]
|
何友发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沈阳军区原顾问。何友发同志是陕西省泾阳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游击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信员、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支队长、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司令员等职。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196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对敌斗争机智勇敢,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石咀子战斗和百团大战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古北口保卫战、应县攻坚战、大同外围战,参加了保南、青沧、清风店、石家庄、察绥、热西冀东战役和平津战役、太原战……[详细]
|
高鸿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8~2013)
高鸿(1918年-2013年)陕西泾阳人,我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分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1945年2月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专攻分析化学,1947年9月获化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48年2月回国。历任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终身教授,并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1980年11月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擅长仪器分析,特别致力于电化学分析的研究。他在近代极谱分析基础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先后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曾多次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优秀图书奖等国家级奖励。……[详细]
|
卫志毅
(1905~1973)
卫志毅(1905~1973)陕西泾阳人。1925年考入国民军第三军杨虎城部在耀县开办的三民军官学校。1926年4月随军进西安参加反围城斗争。11月底,西安城解围后,转入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任政治保卫部部长史可轩的随从副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初入西安中山学院军事政治班学习,任校学生会主席和纠察队队长,2月经院长刘含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奉中共陕甘区执委会之命,以国民党特派员身份,前往商县龙驹寨(今属丹凤)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先后成立了国民党龙驹寨区分部和龙驹寨农民协会、学生会、教师会、商民协会,5月又秘密成立了中共龙驹寨特别支部,卫任特支干事。大革命失败后卫奉调回西安,先任……[详细]
|
雒于仁 [明]
雒于仁,字少泾,陕西泾阳人。其父雒遵是高拱的学生,官至吏科都给事中。雒于仁官至大理寺评事。万历十七年(1590年)十二月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发,从此皇帝将奏折留中,无限期扣押不予处理,遂成惯例。其子雒献书、雒宗昂。人物简介雒于仁,字少泾,陕西泾阳人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肥乡县(治今河北省肥乡县西南)、清丰县(治今河南省清丰县)知县,均有美政。万历十七年(1589)入朝为大理寺评事。他经过一年的观察,认为神宗皇帝听信奸佞,不理朝政,长此下去,会贻误国事,于是,在这年岁末,上疏……[详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