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罗伯特・欧文简介(资料简历介绍)
他的,的人,儿童罗伯特・欧文简介(资料简历介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马克思对欧文的学前教育理论和一系列的试验作了赞赏,评价道: “……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由于欧文没有认识到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才能建立起共产主义制度和实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真理,所以,他的教育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注定了他的教育实践将遭到挫折。后来,当他公开发表自己的共产主义观点时,他就被资本主义社会极端仇视,而受到资产阶级的卫道士们的一致反对,以致他很多的学前教育主张无法得到实施。
空想社会主义者1799年,欧文与他后来的岳父合伙购买了一家大企业,在此基础上办起了新拉纳克工厂,欧文任经理。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鼎盛期,一方面是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资产阶级财富的极度膨胀,另一方面是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加剧。欧文决心在自己的工厂进行改革社会不合理状况的试验。他的改革原则是既有利于工厂主,又有利于工人。他把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为10小时,禁止不满九岁的童工劳动,提高工人工资,工厂暂时停止工资照付。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设立工厂商店向工人出售比普通市场价格便宜的消费品,开办工厂子弟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建立工人互助储金会。欧文的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厂增加了利润,工人生活得到改善。
1812年,欧文为宣传自己的改革成就,发表了《关于新拉纳克工厂的报告》,引起欧洲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后,欧文为了争取议会制定工厂法和限制工作日的立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815年他在《论工业制度的影响》一书中,呼吁制定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议会法案。经过不断努力,议会终于在1819年第一次通过了限制工厂中女工和童工劳动日的法案。
1817年,欧文在《致工业和劳动贫民救济协会委员会报告》中提出建立合作社来解决失业问题的主张。1820年,欧文在《致拉纳克郡报告》中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改革社会的理想主张,这标志着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
为了用典型示范自己改造社会的计划是可行的,1824年欧文到美国创办了“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欧文的这些想法只能是幻想,行动的结局也必然是失败。1829年欧文回到英国,适值英国工人运动处于高涨时期。他一方面在工人中宣传自己的主张,一方面投身于蓬勃的工会运动。
1833年10月和1834年2月,欧文主持了英国工会和合作社的代表会议,成立了英国工会运动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总工会――“全国大统一工会”,并任联盟主席。但是后来由于欧文坚持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反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他逐渐脱离了工会运动。
欧文的一生是一个伟大改革者和空想家的一生,他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的制度,指出劳动人民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他幻想建立完美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反对通过暴力对社会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他同情工人阶级的处境,但不了解这个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尽管如此,欧文的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其它贡献综述
罗伯特・欧文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他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学说为马克思的教育理论提供了基础,他的教学论思想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他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取得了成功。作为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同时也是一位在教育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教育家。
首先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衡量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是否是教育家的标准有0:一是是否提出有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教育理论;是否提出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教学论;三是是否有成功的教育实践。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称之为教育理论家;只有实践没有理论的称之为教育改革家,既有教育理论又有成功实践的就是教育家。欧文就是一位既有教育理论又有成功教育实践的伟大教育家。他首先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马克思说:“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萌芽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和智育、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并在其教育理论中直接继承了这条理论,毛泽东也将这条理论作了继承和发扬,并曾作为指导中国教育实践的一条方针。
欧文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产生是有一定背景的。当他19岁任一家拥有1000 多名工人的纺织厂经理时,看到了童工的生活和劳动状态十分恶劣,过着非人的生活,于是着手进行改革,规定儿童在10岁以前必须先入学受教育;10岁以后白天到工厂做工,夜晚到夜校学习,做到边读书边参加劳动。他认为生产劳动本身就是教育的要素,欧文希望把儿童培养成为能独立地、合理地思考并积极从事社会活动的人才。他所说的劳动不是莫尔、卢梭或裴斯泰洛齐所说的手工劳动,而是大工业劳动,是以科学技术指导为基础的工业劳动。欧文的实验是有价值的,它证明在现代生产劳动条件下,儿童们完全能够做到一面学习,一面从事生产劳动,这是培养手脑并用人才的极为重要的一种途径。
如若从现代教育理论来说,欧文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仍然是有局限性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以教育为主,生产劳动作为认识自然的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一种直接的生产劳动,是对间接理论的论证,是获得直接经验的途径。尽管欧文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对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面向21世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仍然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系统提出环境决定性格的学说
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们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习染的不同,便渐渐地相差很远了。他说的性,是人的本性,是指先天的素质,习就是习染,指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充分肯定了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孟母三迁” 的故事更说明了教育孩子时环境的重要性。
在西方教育史中,系统地提出环境决定人的性格的学说是罗伯特・欧文。他认为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人获得善良和高尚的性格,坏的环境使人的性格变得十分低下。他说:“人们在幼婴时期和儿童时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成年后也就是什么样的人,现在如此,将来也永远是如此。”(P89)根据这一规律,要改变人的性格首先就要改变环境,环境改造好了,人的性格也就随之得到转变。他提出了要消除那种产生罪恶的环境,代之以适应于养成守秩序、讲规矩、克己稳重,勤俭耐劳的习惯的社会环境。那时人们就可以养成这些社会所要求的品德。他说:“运用适当的方法可以为任何社会以至整个世界造成任何一种普遍的性格,从最好的到最坏的,从最愚昧的到最有教养的性格。”
上一篇:朱然简介(资料简历介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