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徐立清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军衔,政治委员,上将徐立清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49年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包尔汉任主席,高锦纯、赛福鼎·艾则孜任副主席。同时,成立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王震任书记,徐立清任副书记。新疆分局成立后,摆在王震、徐立清面前的一大任务是要从新疆部队中抽调一大批干部到地方去建立人民政权。当时新疆的局势非常复杂,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反动的民族主义分子勾结帝国主义势力举行叛乱;盛世才以及国民党长期反动统治所造成的民族隔阂仍然存在;旧的政权机构需要清理,新的政权需要建立。
1943年,徐立清在绥德会议间隙学习为了加速建政工作的进展,王震和徐立清从部队中抽调两万余名干部战士,组成各级工作团(队),深入农村、牧区,参加了地方民主建政、建党、减租反霸、土改、牧区改革、镇反、“三反五反”等各项工作,摧毁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根基,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使各族人民从政治上得到了翻身解放。随着各地建政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有的干部已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这时,在徐立清的主持下,新疆分局召开会议,要求尽快从各民族团体中选拔一批觉悟高、能力强的群众,壮大民族干部队伍。原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铁木尔·达瓦买提,就是其中一位民族优秀干部的代表。
早在抗日战争末期,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人民,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组织了民族军,建立了以伊犁为中心的解放区。由于他们处于边疆,对党的民族政策不太了解,一些国民党特务趁机造谣惑众,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谎言,加上历史形成的民族隔阂,使如何处理民族军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为此,王震和赛福鼎曾几次派人到民族军中去做工作,宣传共产党、解放军的宗旨。但他们对共产党和解放军仍然缺乏足够的信任,有时还四处放火,与解放军对抗。这个时候,赛福鼎准备同毛泽东去苏联访问,临走前他对王震说:“民族军问题很难办,咱们要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个问题。”王震说:“现在我最担心的也是民族军问题。它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啊。”
1950年4月,徐立清向王震请缨,主动要求带一个工作组到伊犁去做民族军的工作。王震不同意:“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你要慎重啊,这儿离不开你,能不能换一名同志去。”徐立清坚持必须自己亲自去。民族军的首领听说新疆分局派来了工作组,很不欢迎,甚至认为解放军带队进驻伊犁,是在拉帮结派,搞分裂活动。形势十分严峻。徐立清带领工作组到达伊犁后,首先找民族军的首领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中,徐立清充分肯定了民族军在反对国民党统治方面所起的作用,并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和光荣传统。民族军的首领以前只听说徐立清是一名为人很平易谦和的领导干部。这次见到后,更增添了对他对徐立清的敬意。民族军首领对徐立清说:“今天见到您,就有一种像老朋友那样的感觉,真妙!真妙!”民族军上层中还有人说:“这位解放军派来的代表,没有一点官架子,和蔼可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
1950年初,徐立清在乌鲁木齐徐立清在民族军中不仅找首领们座谈,还召集不同层次的干部战士交流、拉家常。徐立清把从一兵团派到民族军的干部召集起来,让他们一个一个地汇报思想,听取意见,并要求他们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处处做模范,不要处处以汉族老大哥自居,要做民族的模范,要做解放军的模范。徐立清夜以继日的工作精神,感动了民族军的干部。他们经常把一盘盘热腾腾的烤羊肉送到徐立清住的地方,并安慰他好好休息,注意身体。通过徐立清耐心的教育,第一兵团派去的干部和原民族军的干部,很快密切了关系,增强了团结与合作。
1949年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新疆的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的番号,并任命原首领继续担任第五军的领导职务。命令下达后,民族军的广大干部、战士欢呼雀跃,庆幸自己加入解放军的行列,有的战士还打着“欢迎王震、徐立清到伊犁来”的巨幅标语,场面十分感人。许多年后,新疆的一位老干部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徐立清到伊犁去做民族军的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主要是一些人对解放军有严重抵触情绪。徐立清很有耐心,讲话很有道理,这是他成功的一个因素。当初,如果不是徐立清到民族军去做工作,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的工作恐怕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徐立清让军衔
在1955年的授衔过程中,一些同志认为给自己授衔高了,主动要求低授一级军衔。其中徐向前、罗荣桓要求不授元帅军衔,徐海东、许光达要求不授大将军衔,徐立清要求不授上将军衔,孙毅要求不授中将军衔。最后评定的结果,除徐立清由上将降为中将之外,其余要求低授的同志在组织上做说服工作后,都授予了他们应授的军衔。
早在1955年让上将军衔之前,徐立清就已在评级中主动提出让级别,要求将自己的正兵团职降为副兵团职。总干部部罗荣桓部长、赖传珠副部长也都认为徐立清应定正兵团级,但又为徐立清这种高尚风格所感动。罗荣桓部长在大会小会上多次表扬徐立清,称徐立清是一位“以身作则的楷模,同志们学习的榜样”。
后来,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专门找到徐立清,明确提出不同意他定副兵团级。因此在定级的申批报告上,彭德怀又将徐立清的副兵团级改为正兵团级。
按照授衔条件,徐立清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可他三番五次地给**、毛主席写信,请求不要上将军衔,在全军传为佳话。当时在正兵团级干部中,徐立清是唯一没有授上将军衔的。一位老将军这样称赞道:“徐立清精神可嘉,人品难得,从古至今,少有少有。” 黄新廷对徐立清这种精神给予支持和赞赏。他表示:“你历来对自己要求很严,不争名不争利,你这种思想很值得同志们学习啊,如果全军的广大干部都像你这样,就没有那么多矛盾了。”
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当时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的许世友来京开会,徐立清和他聊起了这件事,表明了不要上将军衔的态度。许世友听后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说:“好样的,好样的,我支持你,你是榜样。”
几天后,徐立清在和一位干部谈心时说了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人只考虑个人的待遇得失,名利地位,不考虑大局,就不会得到同志们的信任,更不会为党为人民作出贡献来。”
徐立清还和夫人党秀玉商量让衔这件事。党秀玉也很支持:“咱不要在待遇上、名利上和别人争高低,你要中将我支持你。”在亲人和战友的支持下,徐立清下定决心,这次授衔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心愿。
周总理说:“主席说许光达是一面明镜,**人自身的明镜,我说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镜,是难得的一位好同志嘛。”
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条件,正兵团级现役军队高级干部一般都要授予上将军衔。徐立清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条件的。可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要个中将为好,这样对个人对工作都有利。徐立清还考虑到红四方面军是个“大山头”,资格老、级别高的干部太多,不能在上将中占比例过高,要与其它“山头”拉平。于是徐立清就下决心,先把自己减下来,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减少四方面军在上将中所占比例,不突破主席最初的设想;二是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地估价,激励斗志,克服名利思想;三是便于做一些争军衔人的工作,保证授衔工作的正常进展。徐立清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我不要上将,给个中将就行了。”
上一篇:刘伯舒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