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谢宏(企业家)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行业,贝因美,中国谢宏(企业家)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宏(1965年-),企业家,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毕业于浙江大学,贝因美创始人、董事长,贝因美首席育婴专家。有《造就冠军宝贝》 、《婴幼儿营养与科学喂养》、《贝因美成功生养教》、《系统经营论》等20部论著。
1991年成功研制贝因美婴幼儿速食营养米粉;1984年毕业留校,先后从事食品科学研究、教育行政管理及学生教育。1987年进入浙江大学攻读第二学位,其间对婴幼儿生养教产生浓厚兴趣,经深入研究婴幼儿的认知、语言与意识发生,形成了“贝因美成功生养教理论”的雏形。1992年创办贝因美;2008年,被评为浙江年度经济人物。
,人物简介
谢宏,1965年出生于素有“中国模具之乡”美誉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贝因美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担任中国儿童食品专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浙江大学MBA导师、浙江工商大学客座教授、浙江省妇幼婴童产业商会会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等多种社会职务。
他是中国婴童行业的知名人士,他传奇的人生经历、用心做出的每件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五岁就读大学―神童;出身高校、拥有双学位的大学教师―儒雅、博学;投身婴童行业,为宝宝提供专业产品与服务―爱心。
1991年,谢宏的人生道路出现了一个三叉路口。这个15岁上大学的年轻人,早就是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最年轻的教师,并且在学校高级别的行政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然而他最终选择了下海,把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研制的一款速食婴幼儿营养米粉商业化。这个决定造就了中国婴童行业的知名企业――贝因美。
学校领导出于好意,为谢宏保留了工作机会,然而谢宏心里明白,走出创业这一步,就不会再回头了。
贝因美首席育婴专家有《造就冠军宝贝》 、《婴幼儿营养与科学喂养》、《贝因美成功生养教》、《系统经营论》等20部论著。
主要经历
1965年出生于教师家庭。
1980年15岁的谢宏进入现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杭州商学院就读。
1984年毕业留校,先后从事食品科学研究、教育行政管理及学生教育。
1987年进入浙江大学攻读第二学位,其间对婴幼儿生养教产生浓厚兴趣,经深入研究婴幼儿的认知、语言与意识发生,形成了“贝因美成功生养教理论”的雏形。
1988年在国内婴童行业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谢宏先生就敏锐地发觉到中国婴童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实业强国的理想驱使下,他开始自主研发并从婴幼儿食品入手。
1989年浙江大学毕业时,创建一家以产品与知识服务并重的婴幼儿专业服务企业的构想在他的头脑中形成。
1991年研制成功第一个符合中国婴幼儿生理特质的婴幼儿配方食品――贝因美婴幼儿速食营养米粉。
1992年谢宏辞去大学职位,创办贝因美。
创业经历
性格决定命运
1991年年末,谢宏的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了杭州城边余杭的一家乡镇饼干厂。这家企业当时因为经
营不善,已经停产。谢宏接受聘任成为这家小厂的新厂长,并以技术入股取得了20%的股份。当时,垄断国内市场的亨氏和雀巢的米粉产品都沿袭了西方国家的配方。谢宏就根据国人生理特征重新调整配方,把产品定位为“为中国宝宝研制”。
1992年,“贝因美婴儿配方米粉”正式面市。谢宏看到亨氏的产品定价都在14元以上,就把贝因美的零售价定在13元左右。谢宏当时每月还只有300元工资,他向同乡借了18万元,用于企业发展、刊登广告。
很快,浙江开始推行乡镇企业改制试点。头脑灵活的谢宏看准机会,完成了企业向私营的改造,然而他再一次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这一次,他没有再向老乡借钱,而是把融资的目标瞄准了海外。谢宏的一位老师介绍了一个德国人科尔。喜欢哲学的科尔很快被谢宏的胆量和他对哲学思辨的兴趣所吸引。其实,贝因美的英文名字――BEINGMATE颇有些存在主义的味道,科尔同意投资10万美元认购这家小企业的30%股份。贝因美也成了货真价实的合资品牌。
这次合作,不只是解决了贝因美最为急需的资金问题,更是让贝因美拥有了企业机制的先发优势。在那个年代,一罐中国奶粉戴上合资的帽子在市场销售上节省了不少广告费用。谢宏也尝到了国际化的甜头。
在杭州商学院“十年磨剑” 杭州商学院当时是商业部直属院校,谢宏从而有机会读到不少当时社会上不可能看到的西方商业理论著作,有效管理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了他。
贝因美产品上市后,谢宏在大学里学习的营销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棋局”里,产品上市后不是全线铺开,而是集中精力先抢占上海、江苏、浙江三个婴幼儿辅助食品中心市场。采取中心城市以直营、特约经销为主,非中心城市以代理为主的销售网络。有了这个营销系统,贝因美和竞争对手亨氏在长江三角洲市场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1995年,连续3年超过100%的销售增长率让贝因美的资产从最初的260万元增长到近3000万元。这年年底,一家国际食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年度报告中,将贝因美列为中国市场潜在的“第一号对手”。
此时,谢宏已经感觉到原有工厂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企业迅速扩张的需要,他决心再建一条华东地区最大的年产量1.5万吨营养米粉的生产线。米粉帝国的梦想似乎近在咫尺,但这一冒险却差点儿让企业倒闭。
1997年年底,谢宏已经十个月发不出工资。春节前,40多个原材料供应商把谢宏堵在了办公室里,目的只有一个:讨债。最后大家都累了,谢宏把他们带到附近一家鞋厂门口的小店吃饭。大家一起喝酒,喝着喝着,谢宏醉了,但结果却峰回路转:一些债主同意把债权转为股权,成为贝因美的股东。
追问之下,谢宏道出了当年的“杀手锏”:“我带债主们去工厂参观,让他们看到先进的生产线,看到忙碌的工人、良好的管理,看到在工厂门口排长队提货的汽车,我还把企业的账本拿出来给他们看。他们看到,贝因美的生产销售都很良好,只是欠缺现金流而已。当然,我本人也有良好的信用记录。”
多年之后,寡言的谢宏回忆起那次小酒馆的酣饮,仍庆幸自己很早就遭遇到那个挫折。这次教训是深刻的:企业产能扩大了,市场费用也要增加,而且市场需要的费用远比建一个工厂所需资金量更大。幸运的是,骨干力量都没有走,和企业共渡难关。
学会对机会说“不”
喜欢思考的谢宏,把自己定位为“创业家”而不是“企业家”。 在他看来,即使贝因美2007年的营收就达到10亿元,却依然是创业期的企业,因为“企业从1个亿走向10个亿的时候,倒下的太多了”。他要求自己的企业有健康的企业文化,以及稳扎稳打的作风。为此,需要学会对机会说“不”。
几年前,谢宏和当时一家声名鹊起、在国内相当有规模的民营企业谈合作。初次接触后,谢宏放弃了这个打算,他觉得这家企业领导人的作风很冒进,虽然对方在资本市场上有骄人的业绩,但在谢宏看来,企业发展的第一层面是市场,第二层面是产业运作,是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第三层面才是资本运作,资本运作必须为产业发展服务,而不只是圈钱。没多久,那家民营企业突然崩塌,成为震惊国内的金融大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