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德生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周恩来,同志,工作李德生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周恩来亲自给李德生打电话说:“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调你到北京来工作。”李德生身兼党政军数职,努力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去做。
1969年7月下旬的一天,李德生正在召开安徽省委常委会,研究抓生产问题。忽然,他接到周恩来亲自打来的电话:“德生同志,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调你到北京来工作。”李德生感到很突然,便向周恩来说:“总理啊,我长期在军队,经验不多,比较适合在下面工作,是否请中央再考虑一下,我仍在安徽工作。”周恩来在电话里答复道:“这是中央决定了的。请你尽快到北京来,来之前给中央办公厅打个电话,好安排飞机去接你。”李德生简要地交代了一下工作,与各地市领导打了声招呼,便于7月28日乘坐中央派来的飞机赶到北京。当天下午3时,他来到中南海怀仁堂等候周恩来接见。
周恩来亲切地对李德生说:“德生同志,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让你到中央来工作。现在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主要是在军委工作呢,还是主要在国务院工作?”
李德生考虑到这两年自己在安徽抓经济建设有些效果,就回答说:“我在部队时间长了,愿意干地方上的事。”周恩来听了微微一笑,说:“中央已经决定了,你除了参加政治局活动外,还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活动,同时仍然兼着安徽省、安徽省军区和十二军的职务。”李德生刚到北京不久,毛泽东便要亲自接见他。被毛泽东点名请去面对面谈话,这对于李德生来说是生平第一次,兴奋中不免有些紧张。可是,当他走进毛泽东居住的房间后,紧张的心情便不知不觉消失了。毛泽东的房间没有什么摆设,满眼都是书,尤其是线装的古书特别多,连睡觉的大床上也堆着书。毛泽东的随和、简单使人感到亲切。特别是在谈话时,毛泽东随手拿起周恩来的老花镜,往眼睛上试戴了一下,还远近看看合适不合适。这个常人的举动更让李德生感到亲切。
毛泽东对李德生说:“你是十二军的,是南京军区的。我了解你,不是通过南京军区,而是通过其他同志了解的。他们都说你不错。”
李德生在安徽平息武斗、稳定局势的一系列举措,是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肯定的,他的才干和品质自然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和赏识。应该说,毛泽东对李德生的了解和赏识是从他在安徽的表现开始的,而其中周恩来慧眼识英才的推荐更为重要。他们的谈话很轻松,周恩来在一旁不时地插话补充。毛泽东问李德生:“看没看过《红楼梦》?”李德生不好意思地回答:“报告主席,我还没有读过。”毛泽东认真地说:“要读《红楼梦》,我看了五遍才解开。《天演论》和《通鉴纪事本末》也要看。”
李德生当时并不能一下子理解毛泽东叫他读古书的用意。后来,他在实践中逐渐明白,这是毛泽东想让高级领导从历史中学会借鉴,博古才能通今。
接受考察
我们只是看一下,在李德生到中央工作以前,毛泽东两次当面考察李德生的情况。第一次是1968年10月,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开幕式上。10月13日,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幕,周恩来宣布会议议程、人员组成和编组、会议开法。当时宣布的会议议程是:九大代表产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党章草案,国际国内形势,专案审查工作。周恩来宣布出席会议人员的编组名单。当他念到华东组列席的李德生时,毛泽东突然打断周恩来的话,问道:“哪个叫李德生?”这是因为毛泽东虽然在多次文字报告中,熟悉了十二军在安徽“三支两军”的情况,却未见其人。
周恩来曾在向李德生交待十二军到安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时,见到过李德生,后来又见过几次。他当即介绍说:“李德生同志,是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十二军军长。”他随即向李德生招招手,说:“李德生同志,请你站起来一下。”
李德生从列席人员的位置站起来。
参加会议的人也有点奇怪,毛泽东为什么对一位列席人员、一位军长感兴趣,不由得回过头来看李德生是个什么模样。
毛泽东当着众多与会人员,笑着说:“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
毛泽东这样亲切地询问到会同志,使人们想起战争年代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的亲密关系。毛泽东确实不认识李德生,而李德生当然认识毛泽东,并且从红军时期起,他多次在各种场合见过毛泽东。他对于毛泽东的点名,也感到有点意外。
“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啊?”毛泽东再次发问。“我是河南省新县人。”李德生大声回答。毛泽东接着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了?”李德生回答:“52岁。”
毛泽东转向与会人员,他说:“我看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我们不是通报了他那个整芜湖吗,芜湖整得不错嘛!那个芜湖问题可是复杂了。”
两个月前,毛泽东亲自确定转发十二军“整芜湖”的报告,芜湖制止武斗的经验,他是了解的。他还要直接听听李德生的看法。又问李德生:“你们是怎么搞的啊?”
人们掉转目光,准备听李德生介绍经验。不料李德生只说了一句话:“就是大造舆论!”大家以为只是开场白,静了一会,却听不见下文。这才明白李德生讲完了,隔了片刻,引起一阵笑声。
毛泽东也笑了。他肯定李德生的经验,并且把这一话题引导到我党我军的历史经验:“是啊,就是要造舆论。我们共产党人闹革命,几十年了,就是靠造舆论。不然的话,怎么能拉起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搞那么多队伍。不做群众工作,你没有群众,也就没有军队,没有党,没有无产阶级政权。”
在宣布编组名单的时候,出现毛泽东同列席人员这样大段对话,是很少有的事啊!
毛泽东同李德生的第二次谈话,是在1969年4月,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德生作为安徽省选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1969年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周恩来宣布选举结果,在念到政治局候补委员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再次提出:“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周恩来示意李德生,李德生习惯地戴好军帽,站起来敬了一个军礼。周恩来笑着说:“德生同志,请你把军帽摘下来吧。”
李德生摘下军帽,露出一头浓密乌黑的寸发,宽宽的额头,微微谢顶。他端庄地面向主席台,十分精神。毛泽东看到这位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负过6次伤的老红军战士,正值壮年,体魄魁梧,红光满面,风华正茂,当时年已76岁的毛泽东不禁再次问道:“你今年多大年纪了?”李德生答道:“我53岁了。”“啊,53岁,53岁!”比李德生年长23岁的毛泽东,接连重复几遍。
党的九大和九届一中全会之后,许世友回到南京,陈锡联回到沈阳,李德生回到安徽。
回到安徽后,李德生按原定部署,以更大的干劲抓省里的经济建设。
安排工作
周恩来向毛泽东谈了对李德生的工作安排。李德生说:“自己水平不高,怕不能胜任这么多重要的工作,安徽、南京的工作能不能免去?”毛泽东把手一挥说:“不要免,一个也不要免。南京的不要免,安徽的也不要免。”
上一篇:潘少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