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邱中建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地质,石油,井位邱中建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月,邱中建背着铺盖卷,奔赴胜利油田坨1井井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观察掌握坨1井的动态。后来,坨1井钻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2段时发现油层,经试油,日产原油达400多立方米,预示了胜坨油田的诞生。同时也突破了当时以勘探沙三段为主要目的层老框框的束缚。他们认真分析了坨庄-胜利村地区的钻探资料,结果惊喜地发现,早在一年前钻探的胜利村营5井,也有这一整套很厚的沙二段油层,只是当时误解释为含油水层(原本有油层65m,只解释了油层2.8m)。坨1井的喷油驱散了勘探认识上的迷雾,进一步提高了对胜坨油田的认识和评价。据此,营5井重新在沙二段试油,果然日产原油高达400多立方米。
坨1井、营5井获得高产油流之后,胜利油田会战总指挥部集中了10多个钻井队钻探胜坨构造。新的地质问题又相继出现,即首批钻达油层的井,油层和水层交互出现。邱中建与油藏组组长陈斯忠、副组长陆荣生反复研究地质资料,结论是:胜坨油田有两套油水系统,即上下油组各有自己的油水系统,中间有一段隔层。这是一个“两层楼”的油田,每段油柱高度和构造闭合度密切相关,钻探结果完全证实了这一解释的正确性。胜坨油田的发现和评价,扩展和丰富了地质学家们对新层系和新油藏类型的认识。
邱中建 - 个人简历
1933年6月9日 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四川省广安县。
1938-1945年 在重庆市及附近农村小学学习。重庆市求精中学初中。
1946-1948年 江苏省南京市市二中初中毕业,市一中高中一年级。
1948-1950年 重庆市求精中学高中及市立巴县中学高中毕业。
1950-1953年 重庆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毕业。
1953-1964年 在西北野外队、松辽平原综合研究队任队长、松辽石油勘探局、石油部勘探司任地质师。
1964-1967年 在胜利油田任地质师、室主任、四川气田任副总地质师。
1968-1972年 在湖北省潜江“干校”学习。
1973-1979年 任北京石油规划院副室主任、石油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
1979-1987年 任南海西部油田总地质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
1987-1989年 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司长、总公司勘探局局长、总公司副总地质师。
1989-1999年 1989年任副指挥,1990年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指挥和工委书记,其中1990-1996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中期兼任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矿业协会副会长。
1999年 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至今 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
邱中建 - 主要论著
1 邱中建,周宝昌.祁连山东段北麓石油普查总结报告(存长庆油田档案室).1955
2 邱中建,吴天骥.内蒙棹子山东麓石油详查总结报告(存长庆油田档案室).1956
3 邱中建,关中志.松辽平原及周围地区综合研究总结报告(存大庆油田档案室).1957
4 邱中建.关于石油及天然气勘探程序的商榷.石油工业通讯,1956 (10)
5 邱中建.再谈勘探程序.石油工业通讯,1957(14)
6 邱中建.加速渤海湾油气勘探的几点想法――复式油气聚集(区)带机理(存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档案室).1974年8月
7 邱中建,龚再升.国外对含油气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的某些特点.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
8 翟光明,邱中建.中国南海地质特征及含油远景――11届世界石油大会论文(英文),1981年(存集团公司档案室)
9 邱中建,龚再升,等.含油气盆地早期资源区域评价.石油学报,1983,4(3)
10 龚再升,邱中建,等.含油气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局部圈闭评价.石油学报,1983,4(3)
11 阎敦实,邱中建,等.中国含油气区的划分及主要油气富集带构造类型(中、英文).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
12 邱中建.松辽平原早期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纪实.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13 邱中建.我国石油勘探的经验和体会.石油学报,1999,20(1)
14 邱中建.塔里木――21世纪天然气的新热点.天然气工业1999.2
15 邱中建,龚再升,等.中国油气勘探(1~4卷).石油工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1999
16 邱中建.我国西部天然气东输的可行性.中国工程科学,第1卷,第1期.1999,1(1)
17 邱中建.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塔里木气区的发现.中国工程科学,2000,2(9)
邱中建 - 社会评价
正气,是人格的象征。凡是认识邱中建的人,都会感受到他那令人肃然起敬的一身正气。这里,记述了邱中建几件感人的事迹。
1957年,邱中建任松辽盆地116地质研究队队长。他深知找油人是注定要吃尽千辛万苦的。一天,他带领3名队员在开鲁凹陷测量一条地质剖面,恰逢老哈河水洪流暴涨,当他们完成任务傍晚返回的时候,老哈河水吼声如雷,翻卷的浪头一个接一个。他们4人还是手拉手趟进了河水里。突然一个浪头高高地冲压过来,淌在前面的雷茂文一下子被打进急流,冲出好远。此时,邱中建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扑向巨浪,疾速游向队友,他猛追紧赶,紧紧抓住了雷茂文,拖上岸边护送到了安全地带,终于化险为夷。
1965年,四川石油会战时,邱中建到威远构造威2井进行天然气测试和酸化处理。他带头经常参加现场作业中紧张的体力劳动,有一段时间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和以往在大庆时参加井场劳动,把50kg重的水泥袋背到高处的漏斗平台上,然后割破袋子倒入漏斗,和工人同甘共苦,一起摸爬滚打,晚上和工人们一块儿睡在上夜班的简易床板上。这位来自会战指挥部的工作组组长,以他强烈的献身精神和以身作则、带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受到井队干部、工人的好评。
1999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播放了邱中建的事迹,其中有一段情节感人至深。“邱中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石油地质专家,一个在塔里木戈壁大漠奋力拼搏的领导干部,拥有辉煌的事业。但是在家庭里,他作为儿子,至今还觉得有深深的内疚,当记者问起他家庭情况时,他想起几年前已94 岁高龄的母亲,长期卧床不起,满身褥疮的情景,顿时忍不住热泪盈眶。
邱中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当遇到国家需要与家庭需要冲突矛盾的时候,他在高龄母亲羸弱弥留之际,没有沉湎于常人难以割舍的亲情的漩涡,而是将感情和理智的天平向祖国倾斜,以国事为重。在为老母亲安排好护理之后,他精神上承受着极大的矛盾和痛苦,最后毅然决然掩面挥泪西行,奔赴工作岗位……”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