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雪涛(教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汉学,德国,中国李雪涛(教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内明》235期 (1991年10月号)
《三论玄义》初探(上)
《内明》237期 (1991年12月号)
短文
“绘事后素”
《读书》1991年6期
佛陀与耶酥的人生观
《读书》1991年7期
善恶报应
《读书》1991年12期
1992年
论文
慈寿寺与永安塔
《佛教文化》1992年1、2期
《三论玄义》初探(下)
《内明》238期 (1992年1月号)
从《大乘玄论》看三论宗之佛性主张
《内明》239期 (1992年2月号)
《二谛义》识小
《内明》241期 (1992年4月号)
德国伟大的佛教学者格奥尔格・格林(Georg Grimm,1868-1945)的生平与著作
《内明》243期 (1992年6月号)
赞宁译学主张释例
《内明》246期 (1992年9月号)
知堂与佛教
《内明》247期 (1992年10月号)
从存在哲学大师雅斯培(Karl Jaspers)的观点看佛教
《内明》248期 (1992年11月号)
1993年
译文
佛陀(译自Karl Jaspers: Die Großen Philosophen一书)
《内明》253、255、258三期 (1993年4、6、9月号)
辞典
《佛教文化百科》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撰稿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第1版 共1326页。ISBN 7-201-01185-5/G・540
1994年
论文
关于“玄奘译言考辨”的两个问题
《内明》263期 (1994年2月号)
译文
佛教的界说(译自Walter Brugger: Philosophisches Wörterbuch 中的“Buddhismus”条)
《内明》262期 (1994年1月号)
龙树(译自Karl Jaspers: Die Grossen Philosophen一书)
《内明》267、270、271三期 (1994年6、9、10月号)
1995年
译文
龙树菩萨传今译 (译自鸠摩罗什:龙树菩萨传)
《内明》281期 (1995年8月号)
1996年
论文
�e字漫谈
《内明》292期 (1996年7月号)
评吴汝钧《佛教哲学大辞典》
《内明》294期 (1996年9月号),后《法音》1997年8月号转载
1999年
辞典
A Multilingu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m(《多语对照中国佛教术语词典》)与Christoph Kleine和Michael Pye合著。德国慕尼黑iudicium出版社,1999 年,共324 页,ISBN 3-89129-692-4
2001年
译文
“北齐佛教造像及其艺术典范” 收入:《佛陀归来》, 苏黎世2001年
ISBN 3-907077-01-6
2003年
译著
《佛像解说》(译自Helmut Uhlig: Das Bild des Buddha一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ISBN 7-80149-849-6/B・136
Schätze der Himmelssöhne u2013 Die Kaiserliche Sammlung aus dem Nationalen Palastmuseum, Taipeh(《天子之宝――台湾故宫博物院德国展目录》)
联邦德国艺术博物馆出版,波恩2003年
论文
《佛像解说》译后记
《法音》2003年3期
“二拍”与佛教
《普门学报》第18期(2003年11月),第343-363页
报刊文章
“那一瞬间一切都静止了”
《北京晚报》2003年11月13日“五色土副刊”
2004年
译著
《大哲学家》(译自Karl Jaspers: Die großen Philosophen一书,主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100万字。ISBN 7-80190-436-2
论文
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及世界哲学史的观念
《开放时代》2004年第1期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上)
《普门学报》第21期(2004年5月)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下)
《普门学报》第22期(2004年7月)
Wie Migration Glaube und Gottesbild verändert u2013 Das Beispiel des chinesischen Buddhismus
Herman Weber (Hrsg.) Religionen auf Wanderschaft u2013 Chancen und Probleme der interreligiösen Begegnung im Zeichen globaler Migration, Jahresakademie 29. April u2013 2. Mai 2004. Katholischer Akademischer Ausländer-Dienst e.V., Bonn 2004. S.121-128.
(移民是如何改变信仰和上帝的形象的――以中国佛教为中心的研究
赫尔曼・韦伯[主编]《移民中的宗教――在全球移民朝背景之下的各宗教间相遇的机会与问题》)
德国天主教国外学术服务中心KAAD,2004年4月29-5月2日年会,波恩,2004。ISBN: 3-926288-24-8。第121-128页。)
译文
幻想与幻灭之间――二十年来汉语学习实践经验谈
《国外汉语教学动态》2004年第1期,第45-49页。
报刊文章
“我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年代中的经历”(德文)
《儿科医生转与杂志päd》第10卷(2004年),德国汉堡。
2005年
编著
《德国汉学:历史、发展、人物与视角》主编之一,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11月。ISBN 7-5347-4021-5/K・174
论文
《孽海花》德文版译者序
《国际汉学》第12辑(2005年04月)
进入大师们的世界
《西方学术界新动向――寻求新人道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0月)
图像与文字――汉字是以何种方式而成为象征符号的
《国际汉学》第13辑(2005年11月)
报刊文章
与大哲学家们共同体验真实的生存
《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05月27日)
犹有后人怀旧德,几滴秋雨祭宗师
《中华读书报》(2005年06月29日)
卫礼贤――中国文化西传者
《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07月22日)
福兰克――德国汉学大家
《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07月22日)
沙皖――法国文学巨擘
《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07月22日)
略论佛典汉译的译场组织
《中华读书报》(2005年08月03日)
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背后――由孔拉迪对林语堂的博士论
《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08月03日)
莱布尼茨的中国观
《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08月12日)
奥尔登堡老文理中学前的沉思
《中华读书报》(2005年08月17日)
为了照亮这个时代的历史
《社会科学报》(2005年09月01日)
纳粹铁蹄下的一位德国知识分子的余生――记第三帝国期间在海德堡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中华读书报》(2005年09月07日)
莱布尼茨与他理想化的中国――读《中国近事》
《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09月23日)
痛定思痛――雅斯贝尔斯对纳粹极权时期罪责问题的反思
《中华读书报》(2005年10月19日)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写在顾彬教授60华诞之际
《中华读书报》(2005年12月07日)
极权主义:极端的恶抑或平庸的恶
《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2005年12月23日)
辞典
《佛教文化百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2005年05月)
2006年
译著
《达芬奇画传――一个对童年的记忆》(第一译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6年05月。
论文
一位传教士记载的王锡侯《字贯》案
《寻根》(2006年04月)
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历史回顾――从创立至今的汉学发展
《世界汉学》第3期(2006年05月)
利玛窦对中国佛教的认识
《国际汉学》第14辑(2006年05月)
他乡夫子的飨宴
《世界汉学》第3期(2006年05月)
德语区汉学历史的回顾与前瞻
《世界汉学》第3期(2006年05月)
天职宁容袖手观感――雅斯贝尔斯的德意志身份认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