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密特朗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密特朗,法国,戴高乐密特朗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倒翁部长
1944年8月,盟军已兵临巴黎城下,戴高乐将军任命了一个由15名秘书长组成的特别机构,临时负责政府工作。不满28岁的密特朗被任命为负责战俘工作的秘书长。一个月后,在成立的新政府里,密特朗因没有得到相应的部长职位而离开了政府。密特朗经过选择,终于加入了左翼的民主社会抵抗联盟,并在1946年11月举行的第四共和国首届国民议会选举中,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第四共和国时期是法国政局最为动荡的时期。在它存在的近12年间,政府更迭竟达22次之多,而密特朗参加了其中的11届政府,因此被人称为第四共和国的“不倒翁部长”。
1947年1月22日,年仅30岁的密特朗被第四共和国第一届政府总理保罗·拉马迪埃任命为退伍军人部长,成为近百年来法国最年轻的部长。年轻的密特朗初露锋芒,成为第四共和国知名的部长之一,并开始受到政界的重视。后来由于政府更迭,密特朗与执政的乔治·皮杜尔总理意见不合,拒绝接受部长之职。
非洲之行
1950年1月,密特朗到非洲作了一次巡回演讲。这次的非洲之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此时的密特朗已是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密特朗,他从非洲之行中获得的不仅仅是身心上的愉快,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对非洲的直接认识。密特朗发现在法国政坛中,非洲殖民地问题犹如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一再被历届政府冷落,而殖民地正是法兰西帝国存在的基础,不对现行的殖民政策作一番改革,法国就将失去这些宝贵地区。回国后,密特朗下决心要敦促政府改变对非洲的政策。正好法国政府再次更选,新总理勒内·普利文邀请密特朗参加他的内阁。密特朗直率地提出担任海外领地部长的要求,于1950年7月13日正式上任。此后,他的部长生涯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处理殖民地事务。在对非洲政策进行改革的问题上,密特朗博得了非洲民主联盟的信任,但却得罪了法国的统治阶级。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密特朗被迫退出政府,但他在民主社会抵抗联盟内的威信却大大提高。因为他赢得了非洲民主联盟议员的支持,争取他们同民主社会抵抗联盟议员共同组成议会党团,壮大了联盟的力量。两年后,密特朗终于取代普利文,成为民主社会抵抗联盟的主席。
内政部长
1954年,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受命组阁。他选择了与自己殖民地及第四共和
1959年时的密特朗
国制度等问题上见解相同的密特朗出任重要的内政部长职务。这次密特朗希望重复之前对非洲民主联盟的政策,但又一次遭到沉重的打击。但是,此时的密特朗已经习惯了政治舞台上变幻莫测的风雨袭击,非常坦然地离开政府,而继续他的民主社会抵抗联盟主席的工作。接下去的两年时间里,法国的内阁危机越演越烈,政府更迭愈加频繁。在野的密特朗也曾跃跃欲试,想问鼎总理宝座。但在接下来的一次机会里,由于戴高乐的到来并组阁新政府而打破了密特朗的总理梦想,密特朗最后选择了不与戴高乐派合作的道路,开始了长达23年的在野生涯。在野的密特朗境地十分孤立,但他毫不气馁,仍坚定地树起反戴高乐的旗帜。他一面重新积聚力量,搜罗一切反戴派的组织和个人,一面撰文立说,抨击戴高乐的政策。他还不辞劳苦地为重新夺回自己的竞选基地而四处奔波。他的努力终于收到了效果。农堡市长
1959年3月,密特朗当选为涅夫勒省希农堡的市长。后来他一直保持着这个职位直到当选总统为止。1959年4月,他又被选进参议院。正当密特朗快要东山再起之时,1959年秋发生的“天文台事件”几乎断送了密特朗的政治前程。经过短暂的歇息,密特朗心头的烦闷得以平息,他又开始向戴高乐政权提出挑战了。在1962年11月法国的立法选举中,他终于击败戴高乐派的候选人,再次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密特朗又恢复了他的政治活动。接下来的两年中,密特朗为了寻求支持者,壮大反戴高乐派的力量而四处奔波,八方联络。
左翼领袖
1964年,他终于成功地使他的民主社会抵抗联盟同50多个“左派”政治俱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16张)
乐部合并成“共和制度大会党”,密特朗当选为主席。接着密特朗又着手同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和激进党结成“社会民主左翼联盟”,参加1965年的法国总统竞选。这次总统选举的结果给密特朗以极大鼓舞。大选后,他立即带领社会民主左翼联盟投入1967年的立法选举,与戴高乐派争夺议会的席位。最后戴派仅以一席之优势,勉强保住了议会的多数。由于密特朗的才干,他被公认为当时左翼反对派的领袖。1967年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一旦戴高乐辞去总统职位,密特朗将会轻而易举地击败蓬皮杜而担任下届总统。正当密特朗踌躇满志,准备组建一个听命于自己的政党,积蓄实力问鼎爱丽舍宫时,1968年5月,法国爆发了轰动世界的“五月风暴”。出现大规模的学生游行、工人罢工,国内形势瘫痪,戴高乐在巨大压力下准备下台。此时密特朗大喜过望,以为入爱丽舍宫的机会到了。正当他准备行动时,戴高乐派又重振旗鼓地上台了。密特朗这次所遭受的打击比“天文台事件”更加严重,他的一些盟友甚至在公开场合上故意冷落和疏远他。但他仍然没有气馁。他密切注视着巴黎的政治动向,不知疲倦地在全国各地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
1971年6月11日至13日,在塞纳河畔的埃皮纳体育馆召开了社会党和共产党两党合并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密特朗在会上发表了一篇充满社会主义激情的富有魅力的演讲,征服了与会的多数代表。结果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还没领到社会党党证的密特朗就被推选为社会党第一书记。当选后的密特朗首先改组了社会党的组织机构,启用了他的一些亲密助手担任党内的重要职务,以建立自己在党内的基础。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左翼阵营,他提出与法国共产党合作,并克服重重困难,在1972年6月同法共签署了《共同纲领》 ,实现了左翼反对派的大联合。
出师不利
1974年4月2日,乔治·蓬皮杜总统因病突然逝世。法国又要进
弗朗索瓦·密特朗[3]
行总统大选,此次左翼密特朗和右翼吉斯卡尔·德斯坦成为总统候选人。但结果,由于密特朗与共产党的主张不一致,遭到左翼联盟的谴责而落选。选举过后不久,密特朗并不罢休,立即就在巴黎主持召开了“社会主义者大会”,以扩大社会党的队伍。他还注意选拔了一批30多岁和40岁出头的才华出众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密特朗的领导下,社会党的影响大大增强。同时,他还致力于加强左翼联盟的团结。在1976年3月的省议会选举及1977年3月的市政选举中,左翼联盟取得了很大胜利。然而,随着左翼联盟力量的不断发展,联盟内部两大力量社会党和共产党之间争夺领导权及一些原则问题上的矛盾有增无减,终于导致了左翼联盟的破裂,使得左翼政党在1978年3月的议会选举中再度失利。
屡败屡战
1981年春天,七年一度的总统选举揭开了序幕。是进还是退,密特朗面临重大抉择。前两次的竞选总统他都失利了,这次的成败对密特朗来说实在是非同小可。若参加竞选再次失利,他将无颜面对广大社会党选民,到时只能非常难堪地退出政坛。
上一篇:孙权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