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密特朗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密特朗,法国,戴高乐密特朗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1916~1996)。1945年入选国民议会。此后曾在8个内阁中任职,先后担任过国务部长、内政部长、司法部长等职。1965~1968年担任民主社会联盟主席。1971年继续担任社会党主席。以反对戴高乐主义著称,1965年和1974参加总统竞选,均告失败。1981年在以患癌症之身击败在职的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成为法国第一个社会党人总统。任内实行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失败后被迫和右翼总理雅克·希拉克实现共治,后来利用外交手腕连任总统,拉拢德国,平稳处理了苏联解体带来的欧洲震荡,加速欧共体的统一。在任期间参与对台军售,导致中法关系降低至冰点[1] 。卸任不到一年病逝。
,基本内容
弗朗索瓦·密特朗(1916-1996),法国总统。
1916年10月26日诞生于法国西部夏朗德省推尔纳克市。他先后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文学及政治学,做过记者和律师。
1939年应征入伍,战时受伤被俘,囚于德国中部一集中营。
1942年越狱成功,潜逃返法,参加地下抵抗运动。法国解放后,参加1944年8月成立的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以后担任退伍军人部长、总理办公厅情报国务秘书、海外领地部长、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司法部长等职。
1971年当选为社会党第一书记。
1965年和1974年曾两度参加总统竞选,1981年5月10日,当选为法国总统。
1988年5月蝉联总统成功。
1995年退休。
1996年l月8日因患前列腺癌逝世
1人物简介编辑
弗朗索瓦·密特朗(1916-1996)。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1981~1995)。生于雅
弗朗索瓦·密特朗
纳克市一铁路工人家庭。就学于巴黎政治科学学院,曾任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入伍,1940年被俘,拘留在德国集中营后脱逃回国,参加抵抗运动。1943年在阿尔及尔会晤夏尔·戴高乐在临时政府中负责战俘和流亡者的工作。并参与组建民主和社会主义抵抗运动。战后长期任国民议会议员(1946~1958),先后任总理办公室新闻国务秘书、海外领地部长、国务部长、内政部长、司法部长等职。1958年反对戴高乐上台,对第五共和国持批评态度。1959~1962年任参议员。1965年参加总统选举,被戴高乐击败。遂致力于左翼力量的联合。先后出任民主和社会主义左翼联合会主席(1965~1968)、共和机构大会党主席(1970~1971)和社会党第一书记(1971)。1972年和法共签署共同政府纲领。1974年参加总统选举,以45%选票再次失利。1981年在左翼各党支持下击败吉斯卡尔·德斯坦,出任总统。任内实行改革,宣布建设法国式的社会主义,加速国有化进程,对外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86年议会大选后,右翼取胜,与总理雅克·希拉克实行“共治”。1988年 5月在总统选举中获胜,蝉联总统[2] 。接下来的国会选举社会党亦胜利,故再次由社会党人出任总理。推动91年对台“拉斐特”护卫舰军售和92年第二次对台“幻影2000”战斗机军售,直接导致中国关闭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以及部分中法大型合作项目被撤销[1] 。风水轮流转,1993年国会大选右派再次胜利,故再次任命爱德华·巴拉迪尔为总理。双首长制成立。在爱德华·巴拉迪尔的推动下,1993年12月28日,中法草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法国政府承诺今后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1] 。1995年5月,任期届满退任,翌年1月8日因前列腺癌逝世。密特朗在生命的黄昏曾经说过:“让历史来裁决我吧。”密特朗逝世10周年之际,有关他的书籍、纪录片、研讨会像雪崩一样问世。仿佛谈论他就能填补他留下的空白,仿佛他曾占据的国家元首和左派领袖位置至今无人取代。这个男人,以他的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阴暗、伟大与不幸,给他的时代留下了印记。
密特朗逝世一周年时,有人认为密特朗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继戴高乐之后最伟大的一位总统。他执政功大于过,尽管他没有解决法国的问题,甚至还试图阻止两德统一。当时,总统与病魔顽强搏斗、两个家庭同时出现在灵柩前、私生女玛扎琳的痛苦等等事实让国民震撼。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密特朗执政功劳的判断也在变化。排在前面的是社会改革、取消死刑、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推动影视自由。他在第二任期内被揭露出二战期间有不端行为,奇怪的是,苛刻的法国人似乎渐渐把这些淡忘了。
2政坛老手编辑
少年时期
密特朗出生于法国西部夏朗德省雅尔纳克市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密特朗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特别是法语、拉丁语和哲学。其父约瑟夫·密特朗是巴黎至奥尔良铁路公司的职员。密特朗的童年是在家乡和外祖父家度过的。他聪明好学,颇得外祖父疼爱。他每天潜心读书,除了文学,对史地极感兴趣,他曾这样说:“史地是我童年最亲密、最好的朋友,玫瑰色的法国地图和绿色的德国地图常常使我爱不释手。”
参与政治
1934年,他到巴黎上大学,最后以优异成绩于1938年获得了法学与文学学士学位。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密特朗日益感到难以回避政治问题。当时正值国际局势剧烈动荡的年代,国际法西斯势力在欧洲大陆上猖獗起来,任何人要想置身于事外显然是不可能的。
1938年希特勒德国对奥地利的兼并,终于使年轻的密特朗义愤填膺。他在一份名叫《蒙达朗贝》的学生刊物上撰文抨击法国与英国政府过于软弱,遂使希特勒得以轻易取胜。21岁的密特朗终于承认他个人有必要或者说有义务参加政治活动了。1938年9月,欧洲大陆上空战云密布。刚从学校毕业的密特朗也应征入伍了。二战爆发后,密特朗成为战俘,战俘营的生活痛苦不堪,失去自由,对密特朗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他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囚笼。他先后三次逃离集中营,前两次均因计划不周而未获成功,最后一次是在1941年底,在地下抵抗组织的帮助下,他获得成功,终于回到了故乡。
抵抗活动
随后不久,因为被捕的危险,他再次离开故乡。他先来到维希政权的控制
密特朗年轻时的军装照
区内,在维希政府的战俘总署任职。但暗地里,他建立了秘密组织“莫尔朗小组”,把以前曾在德国集中营关押过的人和战俘组织起来,既可从他们那里得到有关德军的情况,援助仍被关押的战俘越狱,还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抵抗武装,为法国的抗战事业作贡献。在这期间,密特朗以自己的杰出才能和胆略赢得了人们的钦佩。他在地下活动中曾多次遇险,但都凭他那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本领而化险为夷。1943年,在一次维希政权头目出席的公众集会上,密特朗公开痛斥维希政府头目的卖国行径,使他们狼狈不堪。待警方人员过来逮捕他时,抵抗运动的人员早趁会场的一片混乱保护他安然脱险了。密特朗的这一勇敢举动受到了总部设在伦敦的“自由法国”组织的高度赞扬。再后来,密特朗经过一番周折,当选为统一的“全国战俘与逃亡者运动”主席。在他领导下,这个抵抗组织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法国国内抵抗组织中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为法国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孙权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