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周柏春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滑稽,滑稽戏,他的周柏春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周柏春 - 童年
1922年12月22日,周柏春出生于旧上海十里洋场一条普普通通的里弄。童年是在贫病交迫中煎熬过来的。他的爹爹当时在钱庄当一名小职员,微薄的收入不够维持一家人的日常温饱,市面不景气经常失业在家。全家因付不起房租,走马灯似的搬家,房子越搬越小,结构越搬越差。
即便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一家人还是难以聊生。几经商议,一家人不得不化整为零,各投生路。姆妈带着兄姐在上海度日,周柏春则跟着善良懦弱的爹爹到宁波去投亲。寄人篱下,万般无奈。在投亲的那一段日子里,他耳际经常听到的只是伯母的骂声。
周柏春 - 人物特点
自述:冷面滑稽
我提出来冷面,就是能够让观众耐人寻味,他想想也笑,当面看也笑,回到家里想想也笑。我演了60多年的滑稽戏,就是一个宗旨,要让观众喜欢,让笑声、笑料、笑声撒向人间。
周柏春 - 艺术特点
姚慕双、周柏春的滑稽戏以洋派、书卷气为特色,他们的段子中常带英文,姚、周都毕业于上海育才中学,英文基础不错。他们最有代表性的滑稽戏段子就是《学英语》,其中,有周柏春很著名的倒背26个字母,笑料主要集中在学英文的语音不准和中国式英文。《学英语》由美国ABC广播公司录像后在美国播放。其表演动作和语言柔软娇曲,富有弹性,铺垫从容,波谲云诡,具有“冷面滑稽”特点。创作演出的独脚戏获奖的有《解放千字文》、《啥人嫁拨伊》等。1985年和姚慕双去香港演出,颇为轰动,当地报纸誉为"大陆超级滑稽双档"。
周柏春 - 代表剧目
《老帐房》《不夜的村庄》《满园春色》《出色的答案》《路灯下的宝贝》《解放千字文》《啥人嫁拨伊》《学英语》
周柏春 - 荣誉
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文化突出贡献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周先生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终生成就奖。
周柏春 - 对弟子的教导
周柏春和姚慕双共同培育了大批滑稽戏人才,仅“双字辈”就有近30人,如王双柏,王双庆,吴双艺,童双春,李青等。 对钱程等更年轻一辈的滑稽演员,周柏春也是关爱有加。滑稽明星钱程回忆说,他的《十三人搓麻将》就是周柏春亲授的。钱程说:“那时,我就到周老师家里学艺。学会后,周老师还会问:‘什么时候再来啊,我再给你说一说啊。’”之后,周柏春又把自己最拿手的《说英语》也传授给了钱程。钱程说:“这是姚周的吃饭家什呀,他都毫无保留地全教给了我。”钱程深切地感到:“周老师走了,再要出现像他那样的冷面滑稽,太难了。”
现在滑稽功夫很深的严顺开,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他1963年一分到上海滑稽剧团就傻了眼,因为他对怎么逗人笑一窍不通。严顺开回忆说,他和周柏春先生合作的第一部滑稽戏叫《一千零一天》。开排时严顺开对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周柏春先生就做他思想工作。结果严顺开的首演很成功。以后的新戏演出中,周柏春总是坐在台下观看,这给了严顺开极大信心。
作为曾经受过周柏春指点的年轻一代,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滑稽演员王汝刚回忆说,虽不在同一个团,但他经常能得到周柏春的无私指点和帮助。性情和气的周柏春从不训斥青年人,总是以鼓励为主,激发年轻演员的潜力。周柏春没有门户之见,无论是不是他门下的弟子,他都加以悉心指导。在晚年,他不但常为年轻演员开讲座传授技艺,还时常亲临现场看青年演员的演出,并在演出后提出中肯意见。“在周老师身边,年轻演员都有如沐春风之感。他真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王汝刚感慨。
周柏春 - 人物事迹
周柏春常常对记者回忆起自己差点没命的往事:5岁那年,他得了骨痨,高烧整日整夜不退,爹妈变卖了家中稍有价值的东西,请来的医生装腔作势地叫魂,抓些香灰给他吃,弄得他奄奄一息,只剩一副骨架。后来,他爹妈总算找到一个有真本事的外科医生,让周柏春又吃中药又开刀,总算捡回了小命。9岁那年,营养不良的周柏春为了生计也要干活,一天他头顶着装满糯米块的竹匾往前走,因头顶压了东西,挡住了视线,“扑通”一声连人带竹匾掉进浑浊的河里。他绝望地拼命挣扎,心想:可怜的爹爹、姆妈、阿哥、阿姐,我再也见不到你们了!“抓住水草!”突然,周柏春耳边响起呼喊,他乱摸乱抓,真的抓到了水草,爬上岸来。
一辈子学戏学英文
在上海,一提起滑稽戏和独角戏就不得不说起周柏春。1939年起,周柏春随兄姚慕双在电台演播独角戏,1950年与姚慕双共组蜜蜂滑稽剧团,1977年加入上海曲艺剧团。他长期与姚慕双搭档,“软逗”、“阴噱”,《各地堂倌》、《学英文》、《一枕黄粱》等节目令人捧腹不已。他那怪里怪气的笑容,成了他的招牌。那个年代不少艺人都有教了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他至今还记得一个因为偷学而发生的滑稽事:“一个老字辈在台上每天讲一段,知道我在偷听后,只好每天讲同一段,他不换,我就每天‘偷’,他情愿被老板辞掉也不让我偷。后来还是被我学会了,学会了以后我就讲这段,很滑稽的。”
周柏春的《学英文》段子最广为人知,他还曾特别到澳大利亚“深造”,行至关口时,海关人员问道:“有随身行李吗?”周柏春不慌不忙地回答:“Yes!(有的)”对方又问:“是这两个包吗?”周老师又答:“Yes!”对方接着问:“有没有携带违禁物品?”周老师还是一脸温和地笑答:“Yes!”海关人员立即把周老请到一边,开包检查,没想到,还真查出违禁物品――一只苹果。澳大利亚是不允许旅客带新鲜水果入境的。周柏春是真的听懂了问题,还是撞对了?
其实,周柏春毕业于上海的名牌中学育才中学,英文水平不错,到了晚年依然读书学习,倒背26个字母更是经典之作。周伟儿说,周柏春平时非常注重文化知识积累,看到、想到好玩的事物就记录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还坚持剪报。
出自传“花色品种”一样不少
“观众都很熟悉舞台上的我。在大家的心目中,我似乎就是欢乐的化身。其实,生活中的我和所有的人一样,有追求、有收获、有成功、也有失败,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花色品种’一样伐少。”2003年,《周柏春自述》出版,让人们更完整地了解周老。此后的签售中,一生认认真真的周柏春害怕现场签名速度太慢,让读者等待太久,还主动提出先在家里“做功课”,工工整整、认认真真地写好200遍“周柏春”带到书城,以飨读者。
出书是周柏春的一个心愿。书里的他少了些人前的“噱头”,多了些对人生酸甜苦辣的思考,“都是些人生故事。若能为读者在茶余饭后带来一笑,平生足矣!”(晚报记者 谢正宜报道)
周柏春 - 养生经验
周柏春说得好:“长生不老的人是没有的,但益寿延年是可求的。
周柏春作为普通人,有常人一样的生活起居:从小养成的习惯,不睡懒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晚上现在没有演出任务,通常看一会电视节目,一般10点以前睡觉。午后稍作午睡“打一会盹“。一日三餐很简单,早上一只大饼、一根油条、一瓶牛奶,中午和晚上吃饭,每餐饭量小汤盅大半碗,有时晚上也吃粥―食粥可以护胃养生致神仙。小菜荤腥不拘,以素为主,爱吃腌笃鲜(咸肉、鲜肉加竹笋合煮的汤)。周柏春患有糖尿病,他作为病人的养生经验是“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贪(多吃)不馋(吃甜食)。故吃东西尽量避开甜食,但偶尔也吃一二口以煞煞馋(解馋)。从来不吃保健食品,以致别人送的保健品搁置过期而发霉变质。饮料通常只是茶水。他晚上爱看电视节目。因为看不清报纸上的细字,都由子女和妻子读报,他则以耳代目。因为《上海中医药报》上有较多介绍治疗糖尿病、养生保健等的文章,这也成了他在众多报纸中喜欢、常常听读的报纸之一。生活环境,包括夫妻恩爱体贴、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及其事业、工作、下一代的前途等,对于养生十分重要。
上一篇:于仁泰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