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线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粤剧,红线,广东省红线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红线女(1924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8日),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
红线女一生出演过近百部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搜书院》、《昭君出塞》、《关汉卿》和《山乡风云》等。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
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8日晚8时40分,红线女因突发急性心肌梗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病逝,享年89岁。2013年12月17日上午10时,粤剧艺术一代宗师红线女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殡仪馆白云厅举行,七常委送花圈。
,人物简介
红线女,广东开平人,著名粤剧艺术大师,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现任广州市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曾六次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红线女从艺七十多年来,曾主演数十部脍炙人口的粤剧和近百部电影,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女性艺术形象,她所创造的红腔和红派表演艺术代表着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享誉海内外。
红线女历年来获得过许多国际、国内重大艺术奖项:1957年以一曲《昭君出塞》荣获第六届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曲比赛一等奖;1985年荣获联合国亚洲表演艺术协会授予的“杰出艺人奖”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授予的“表演艺术奖”;2001年荣获美国纽约文化事务部、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纽约美华艺术协会联合颁发的“粤剧艺术终身成就奖”;2002年荣获广东省政府颁发的唯一“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同年荣获国务院文化部颁发的首届“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戏剧界仅有三人(红线女、袁世海、王金璐)获此殊荣;2005年获香港浸会大学颁发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被广东省委授予“三有一好”优秀党员称号。
红线女创立了红派艺术,但她并没有就此止步。几十年来,她提倡继承传统,革新创作,排演现代戏,培养新人。红线女在艺术事业上:永不言休,永远追求!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收藏的红线女档案资料包括《红线女从艺纪事》、《论红线女舞台艺术》、《红线女速写》、《南天一抹嫣红》、《红豆英彩》等记录红线女艺术人生的各类书籍;声像档案有其早年主演的粤剧电影《搜书院》、《关汉卿》,纪录片《红线女艺术之路》,粤剧经典唱段《红线女粤剧经典》等光盘。以下为部分馆藏档案资料。
从艺经历
成名
1924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州西关一户殷实的药材商人家庭,祖籍
会“八和会馆”的会首;外祖父声架南(谭杰南)是著名粤剧武生;舅父靓少佳是一些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享有盛名;舅母何芙莲也是著名花旦。开平水口镇泮村。她的家族和粤剧有很深的渊源,堂伯父曾是粤剧行
1940年,红线女随何芙莲临时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靓少凤喜欢红线女聪明听话,勤奋好学,有空便对她悉心教导,尤其在用气发声功法和行腔叶字技巧方面,红线女受益良多,为她打下良好的唱功基础起了很大的作用,靓少凤还认为红线女当时用“小燕红”的艺名不好,建议改为“红线女”。
1941年在上海演出,红线女当上了第三花旦。是年年底,日军占领九龙和香港,红线女住在师父家中练功,帮做家务,还替师父摆地摊卖衣服。
1942年,参加马师曾剧团在两广内地演出,得马师曾悉力教导和重用,改用红线女艺名,逐渐成名。15岁掌花旦正印,声名渐著。其后不停到抗战后方巡演,多演马派剧目,如《苦凤莺怜》、《斗气姑爷》、《软皮蛇招郡马》等。1943年,她在肇庆演出,在内地第一次用“红线女”这个艺名。
1944年,与马师曾结婚。抗战胜利后定居香港,成为影剧两栖演员,拍影片80多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香港学习京剧三年,后得何贤赞助成立“真、善、美粤剧团”,先后与马师曾、薛觉先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
1945年后,演出范围扩大到香港、澳门、越南、新加坡、马来亚、菲律宾一带,成为首屈一指的“花旦王”。曾在香港组织“真善美”剧团,并参加拍摄《家》、《春》、《秋》等多部影片。1946年在香港连续一个月每天不停演出粤剧戏目《我为卿狂》轰动全港,次年以《我为卿狂》为题材拍摄了第一部电影。
建国后
20世纪50年代初组建红星粤剧团,与马师曾领衔到广州演出现代戏《珠江泪》。
1952年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并且尝试改编《蝴蝶夫人》和莎士比亚剧作为粤剧。
1955年从香港回穗参加广东省粤剧团,代表作有《搜书院》、《昭君出塞》、《关汉卿》和《山乡风云》等。
1957年凭《卖荔技》获世界青年联欢节东方歌曲竞赛金质奖章。同年正式以个人身份加入广东粤剧团(今广东粤剧院)。期间拜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师;请程砚秋设计身段、水袖;请俞振飞指点《桂芝告状》;请周小燕改进《思凡》的唱腔;并且研究将朱传茗、郭兰英、王昆等唱腔技巧融入粤剧发声,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及西洋美声技法,创造出著名的粤剧唱腔“红腔”,使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线女一家受到迫害,被逼离开艺术行业,到广州街道打扫,并且多次被“造反派”剃“阴阳头”。1967年被下放到广东英德茶场劳动。
1980年,红线女与秦中英合作改写《王昭君》,扭转悲剧情节成为《昭君公主》,与陈笑风等人合演。
1984年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粤剧戏曲小调的独唱音乐会,这是其文革后首次登台演出。
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广州粤剧团到北京举行“红线女专场”。
1998年,由广州市委、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红线女艺术中心”组成,举行了落成典礼暨红线女从艺60周年庆祝大会。几年来,在红线女的亲自策划、领导和参与下,“中心”先后录制了《红线女艺术之路》电视艺术片和《红线女音像艺术大观》等一批音像制品,拍摄了粤剧动画电影片《刁蛮公主戆驸马》,编辑出版了《论红线女舞台艺术》评论集和不定期学术刊物《红线女艺术研究》,举办了“爱心助学”义演等活动。
晚年
1994年在北京主演《白燕迎春》。并创办了红豆粤剧团,培养粤剧接班人。晚年红线女致力培养粤剧新人,她领导“小红豆”剧团,对粤剧艺术继续贡献力量。
活动年表
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唱粤剧《花市》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
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演员
梅兰芳、裘盛戎、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张君秋、李世济、童芷苓、方荣翔、李维康、俞振飞、新凤霞、常香玉、郎咸芬、红线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陈书舫、竞华、筱文艳、严凤英、侯宝林、马季、高元钧、骆玉笙、蒋月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