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艾敬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我的,作品,中国艾敬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喜欢黑色和白色,一直都喜欢。黑白像是两股力量, 两个世界,又像是《创世纪》的两个手指之尖儿那样渴望碰触。黑和白也是独立的两个不可侵犯的个体,它们各自反思独处,它们无边无际。这两幅黑白"LOVE"系列由工整的排列透出冷漠的工业感,通过颜色不断的堆积和重复中注入情感;呆板机械化地重复,堆积出黑和白各自的尊贵。作品近看呈现出的凹凸感,远看似无,人生也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
作品十一:ILOVE COLOR
创作于2012年,该作品是艾敬"LOVE"系列重要转变。这幅的作品创作方式,更像是在做游戏,孩童般地涂鸦方式,随意开始,无意中结束。用色彩绚丽的油画材料以及油画棒,一层一层地涂抹,每一层色彩都非常美丽,然后“推翻和重建”;像是孩子们般的无畏和勇敢,天真和憧憬,好奇与期待,然后无所谓地离开,奔向下一个游戏。该作品在国博展出时得到很多关注和好评,可谓从过去的"LOVE"系列作品理性的工业化和机械化创作中得到了某种释放。2013年5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999,000港币价格拍出。
艾敬自述:“生活是多样而丰富的,就像鲜花,每朵都不一样,都有各自芬芳。 我们被锁困在欲望和责任中,每天奔跑和追赶着。
艺术家最大的快乐是拥有时间,创作上最大的投入也是时间。在 这样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最大的快乐是在色彩中游戏。我一直在尝试,用“LOVE”这个符号去建立色彩的构成以及画 面的可读性。
《I LOVE COLOR # 1》是系列的第一件作品,在中国国家博 物馆展出时得到很多关注和好评,可谓从过去的 "LOVE" 系列作品中 理性的工业化的和机械化的创作中得到了某种释放。
“I LOVE COLOR”系列作品在探索和尝试:用推翻和重建色 彩游戏去颠覆符号与具象的界限。这样的作品的创作周期在一年左右, 有时候搁置在一旁,画面干透了再画。每一层颜色都留下痕迹,每一 种绚丽又被覆盖。这个创作过程对我是考验,这些色彩在欢快奔放的 同时,你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它们去向哪里,知道了又不好玩儿了,因此, 我手中各种颜色的画笔好像是无数只顽皮的狗,我牵着它们,它们也 牵着我。
“I LOVE COLOR1”的系列作品的创作方式,更像是在做游戏, 孩童般地涂鸦方式,随意开始,无意中结束,犹如野马在悬崖前止步, 什么时候奔放,什么时候收手。像是孩子们般的无畏和勇敢、天真和 憧憬、好奇与期待,然后无所谓地离开,奔向下一个游戏。
我一直喜欢孩子们画画,每次看到我外甥的画我都想签上自己的 名字,就像一只馋猫蠢蠢欲动地盯着别人碗里的鱼。
我发现自己原来很勇敢,正是这份孩子般的勇敢才使得我自己可 以不断去尝试和挑战自己。”
作品十二:宝贝我爱你……
2008年5月20日,我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抗震救灾义演,在飞机上看到来自地震灾区的一篇报道:一位母亲用身体保护她怀中的婴儿,为此献出了生命,她给幸存的孩子在手机上留言:“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记住妈妈爱你!”。这幅作品创作了两个多月,采用综合材料涂抹,透视出坍塌的断壁残垣,孩童手里的玩具……《宝贝,我爱你》是一个多角度的多身份的爱的讯息,记住了过去,也展示了未来。
作品十三:R先生的魔咒
还记得在我筹备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期间,我每天手提着 重重的公文包,里面全是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其中我常常带着的一 本画册是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我非常喜欢他的 作品和那些色彩。我对他的作品不陌生,但是我对于艺术家本人却没 有任何认知。我从未去查阅有关他的资料,虽然我十几年前就买过他 的画册。他的作品常常出现在拍卖预展上,我曾近距离地观看,我琢 磨不出他的作品有什么高深,但却是那么深深地吸引着我。开始我觉 得他对色彩层次的把握有点像中国的水墨画,轻薄而细腻,但后来又 觉得他的色彩似乎在传达着色彩以外的语言。
直到我的装置作品《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在我母亲和家乡亲友 们的帮助下完成后,我才惊异地发现,这个作品背后的色块呈现那么 像是罗斯科的作品。不可思议,这种巧合激励着我去探究和实践。我 开始着手创作色块作品“R 先生”系列(这是我作品完成后才想到使 用的名字),尽管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想去想这个人,但是他的影响就 在我的周围,那些色块儿的构成总是脱离不开他的影子。我愤怒,我 挣扎,我想去超越,却如同抽丝剥茧一般痛苦!绘画已经在 20 世纪死 亡了吧?!我怀疑。
一年多的起伏与跌宕,我在渐渐地试图去理解这些色彩之间的关 系和构成、逐步地进入了“R 先生”的世界。我发现这些色彩就像迷 人的魔,无形无踪影,让人痴迷、陶醉、迷失。
任何游戏都是有危险性的,颜色的游戏也不例外。
我决定不再画“R 先生”系列,就这几张已经足够。这个世界上 不需要另外一个罗斯科,没有人能够超越他,我不能,也不想了。我 不想成为他,也无法成为,我就做我自己,一个能够拥抱阳光和土地 的我。
多年前我就曾经预言了自己,在我出版的《艾在旅途》中我写道:“在 人生的旅途中,我一路采集一路收获,直到有一天我遇到自己的土地, 在那里将有更大的快乐和幸福等待我去耕耘去劳作。”
色彩的记忆
回到北京的画室,面对那么多昂贵的丰富的绘画材料,我盘算着 自己该如何把它们用好。我在想自己最喜欢什么色彩,我喜欢蓝色。 蓝色那么深邃,那么清凉,那么自由,有蓝调音乐、蓝领阶层。日本 语“蓝即是爱”。
于是我画蓝色,将各种蓝色叠加在一起,无法自拔,陷入分不清 理还乱的境地。
我想到了自己儿时的记忆,我的家乡沈阳,我儿时寒暑假常常去 的新民县,乡村里的苞米地和丰收,土地和金灿灿的太阳,或许那是 属于我的色彩?
于是我背起行装,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土地。如今的乡村已经大 变样,我几乎找不出视觉的记忆。我发现,所有记忆都是有关情绪的。 也就是说,视觉艺术、音乐、诗歌或者文学语言都是在描绘主观情绪 和情感,100% 去呈现现实是另外一件事情。
回到北京,我以记忆中的东北乡村,以大自然的丰收景象、玉米地、 金黄色、太阳、不同阶段的绿色作为基调展开了我的色彩之旅。我欣 喜地发现,原来自己非常善于运用色彩,大胆准确,毫不迟疑。我常 常不自觉地采用明亮的黄色,这些黄色也有不同的层次,由深黄到更 鲜亮的黄,就像太阳和光亮。我在这些色彩前面画超过两个半小时就 会被这些光亮刺激而昏眩。我夸张地使用这些色彩,把自己的情绪和 情感痛快地表现出来。
在其中一件作品《I LOVE COLOR #6》创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 画到最后,我是关掉画室的灯在傍晚画画,享受着那些颜料和色彩之 间产生的光影。在没有照明的帮助下,透过窗外的自然光线我还在叠 加颜色,很有意思。
展览履历
2007年12月 深圳艺术方位艺术展联展“预感”
2008年11月 北京今日美术馆艺术个展“ALL ABOUT LOVE”
2009年5月 上海华氏画廊艺术个展“LOVE IN SHANGHAI 2009”
2009年9月 宋庄杰森画廊“落花时节又逢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