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陈俊贵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班长,天山,战友陈俊贵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乔尔玛烈士陵园的建成,了却一生的心愿”
乔尔玛位于被称为塞外江南的伊犁州的尼勒克县最东端,风景如画,矿产丰富,牛羊成群,各项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蒸蒸日上。为纪念在筑路工程中光荣献身的英烈们,1983年在尼勒克县修建了乔尔玛烈士陵园,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在筑路施工中光荣献身的指战员英名。而今,乔尔玛烈士陵园成了当地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党员模范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同年,尼勒克县委、县人民政府找到我,希望我能为乔尔玛烈士陵园做出更大贡献,给我解决了城镇户口和事业编制。这更坚定了我为班长和筑路英烈们守墓的决心。没过多久,我将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的遗骨迁到乔尔玛。
2008年12月,尼勒克县再投资60余万元,建立了烈士纪念馆并于今年7月开馆。如今,我在乔尔玛除了看护陵园外,还充当义务讲解员,把一件件烈士事迹向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解。以前陵园只有我和爱人看护,今年县里又派了两名工作人员,使我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作为从生死线上走来的我,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就让我的一生为班长和筑路英烈们守候吧!是班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幸福美满的生活,我有义务有责任把陵园的工作做得更好,让天下所有的人们都永远铭记天山深处的筑路英雄们!
人物评价
战友评语
陈俊贵虽已脱下军装,但蜕不去的却是他那铮铮军人本色。作为一名军人,我为有这种高尚奉献精神的战友而倍感自豪!――四连班长马明让 --陈俊贵守住的不仅仅是救命恩人的墓碑,更是一种信念,一项党和人民赋予的特殊任务和使命。 ――一连指导员凌新波 --战友情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呢?曾经我也迷茫过。入伍以前,我看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一些人就是"墙头草,两边倒",遇到好事争着上,遇到难事四处躲。他们如果懂得战友情,就不会这样。――特勤连战士季亚齐 --陈俊贵如同一块宝石,折射出人性的美与善,以及流淌在人们心底的那种舍生取义、不屈不饶、无私奉献、知恩必报的民族精神的璀璨光芒。我们取一点光辉照亮我们的心灵,践行到一言一行上,熔铸在一岗一哨里,落实在一职一位中,才能祭奠逝者的英灵,表达生者的追思。――政委孙伟明 --我们现在穿着新军装、住着现代化的宿舍,生活水平这么好,待遇在提高,更应该懂得感恩和回报,为报效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机炮连班长甄亚斌
网友评论
哈尔滨一位搜狐网友留言:“感动得无法形容,心疼我们的子弟兵,他们牺牲时还都是孩子啊!别人的孩子为我们戍边站岗,别人的孩子为我们开山铺路啊……”
北京一位新浪网友留言:“陈伯伯,您还记得我吗?去年暑假,我去看过您。我的父亲也曾亲身参与修建天山独库国防公路,并打了8年的天山隧道。去年暑假,我与父亲重走天山路,父亲感慨万千,他说了一路,我哭了一路……” 有的思考人生。南宁一位新浪网友留言:“人间的真情原来就是这样的!80后的姑娘向你敬礼!” 广东一位搜狐网友留言:“太令人感动!你感人的事迹将会激励许多人思考。究竟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追逐名利、荣华富贵,还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情义?在陈俊贵身上就会找到答案!” 山东日照一位署名“一个平凡的工人”的搜狐网友留言:“一个洗涤灵魂的战士,一段刻骨铭心的事迹,浩浩浮尘遮蔽了多少人的心灵和眼睛!当我们回望自己的人生时,有谁无愧于心?” 重庆一位中新网友留言:“我也去过天山,那是一个高原,十分寒冷的地方,我的战友曾经在那里修建独库公路。为修建这条公路,无数军人付出了他们的青春年华,甚至付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但是,他们的业绩永远为后人所称赞。
回顾那段历史,确实是一段英雄的历史,一段光荣的历史,每一个参加天山筑路的军人,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们这一生,不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可以骄傲地说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家人,也对得起自己。” 有的燃起了从军的热情。浙江一位腾讯网友留言:“永远悼念离去的英魂!一生敬佩军人精神!我虽然还没感受到军人的生活,但军人的作风是我一生崇拜的偶像。” 深圳一位新浪网友留言:“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无数次默念着这句简单再简单的一句话。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黄继光、董存瑞。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98抗洪的战士。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5·12地震时人民子弟兵抢险的身影。我没有从军的经历,这是我终生抱憾的一件事。如有条件,我一定要让我的儿女有从军的经历,哪怕只有一天……” 有的则反省。常德一位新浪网友留言:“做好最简单的事最不简单啊!20多年!是什么信念使得老哥哥坚持下来?中国魂!太震撼人的心灵!老弟50岁下岗算不了什么……” 烟台一位搜狐网友留言:“陈俊贵是我们老兵的骄傲!我们在敬��和骄傲的同时,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身边的战友尤其那些生活陷入困境的战友或他们的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广东一位新浪网友留言:“饮水思源,我们真的不能忘记当年为祖国和人民牺牲的英烈们。没有他们,我们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生活。不管是作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都要以这个为教材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四川在线网友124.161.181留言:“是这些无名英雄的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会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以微笑来面对人生。” 2月13日下午,新四军老战士、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离休干部王遐方手拄拐杖找到本报编辑部。王遐方1984年与其他老干部共同发起建立全国第一个“关心下一代协会”,在全国28个省市作过4000多场报告,先后被评为全军、全国先进离休干部,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全国优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他拿出刊登陈俊贵故事的《解放军报》,满含热泪地连连说:“那个年代的战友情真的是这样,陈俊贵真的了不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