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奕�D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咸丰,大臣,文宗奕�D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失去权力的奕��深知慈禧的狡诈与阴狠,为躲避杀身之祸,他以养病为由离开政治漩涡,躲在西山戒台寺不问政事隐居长达十年。即使远离了混乱龃龉的官场,他也远离开不了对于衰微国运的思考。所以这十年对恭亲王来说绝对不是坐禅入道、夜读吟诗、优游不迫、超脱尘俗的十年。相反,在戒台寺十年恐怕是不堪于往事老境孤苦的十年,是他隔绝于时局命运却又残存希望的十年 ,是他尝尽与亲人聚散之痛的十年。纵使这十年间或也给予他隐逸闲适的短暂快慰,但这也一定是以他思虑大清江山的忧郁为背景的。
戒台寺坐落在北京西部的马鞍山麓,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称“慧聚寺”。寺内有建于辽代的戒坛,辽代法均大师在此设坛。戒台寺的戒坛有“天下第一坛”之称。因乾隆皇帝曾作“戒台六韵”诗,故俗称戒台寺。戒台寺有五大名松(卧龙松、自在松、梅花松、九龙松、抱塔松),皆倚壁凌云,傲然有帝王之相。卧龙松的名碑即为奕��所题,想他题写此碑时候难免要触景生情了,其中也难免要寄托着他对回到朝廷的希翼。这其间必然有过斗争:一方面他对着自然寂静的寺庙,希望能求取自身的宁静和高洁。他自勉诗云:“檀心标素质,数朵殿芳春。玉树亭亭立,银花片片断。琼葩谁与伍?明月是前身体。洁白同冰雪,清芬不染尘。”(“玉兰花”――《萃锦吟》)而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对清廷事务毫无知觉,否则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他不会以衰老之身重出。
尝过大荣大辱,他自然可以慨叹出“金紫满身皆外物,文章千古亦虚名。……猛拍栏杆追往事,一场春梦不分明。”(《元夕独酌寄怀宝佩蘅相国》)然而尴尬和不能自主的时代往往把人也推入尴尬与不能自主的境地。也正是奕��大荣大辱的经历和先赋身份使他难于根绝对皇朝命运的牵挂。需要强调的是,他的是身份始终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他写玉兰花如此超尘脱俗,洁身自爱,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分裂的。他的脱俗里浮现着悲苦,高傲里郁结着无奈。
奕�D - 关于复出
光绪二十一年七月初一(1894年8月1日),清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从平壤到威海,北洋舰队节节败退。已经亲政的光绪帝王主战,要求起用三朝元老恭亲王奕��。我个人觉得这个时候光绪有点而天真,他大概以为奕��还是那个罢黜前独担一切可以与西太后相抗衡的恭亲王。事实上,六十一岁的奕��已然不能胜任了。他对日主和,反而在群臣中落得畏缩之名。其后的三年中,他并未能在清廷中发挥什么实际作用。清史编年之类粗粗浏览,这其间绝少见到关于他的文字。这是命运跟奕��开的一个玩笑,让一个风烛残年的人眼睁睁看着国家衰亡,而又只能在无能为力中走向自己的死亡。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1898年3月二日),恭亲王奕��病故。光绪为其丧辍朝五日,渝“王忠诚匡弼,悉协机宜,诸臣当以王为法。” 谥“恭忠亲王”。满清历十君267年,其间宗室诸王参政辅佐有多位,而参政诸王以身前之功获身后之谥,其中得谥“忠”者二人只有睿忠亲王多尔衮和恭忠亲王奕欣了。二人各处于大清朝首尾,很有呼应之趣。
“忠勤谋国数十年,宵旰公明从头拾河山,功高齐日月,名垂史册败不朽。
清正持躬身如一日 ,弼辅亮直诚肯兴办洋务,业大盖山海,光耀后人成辉煌。”
这是宝 悼其挽联。或者因为是至友,同处末世惺惺相惜,又或者出于礼仪的需要,这副挽联可能有过誉的嫌疑。且看宝 其人,满洲镶白旗人,家境贫寒,祖上无官,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咸丰二年,荣升内阁学士,次年调任礼部侍郎,官至正二品。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北伐军进逼北京,朝中临时成立巡防处,他为任命为该衙门大臣之一。从而与时任军机大臣、主持巡防处的恭亲王一同运筹帷幄,成为至交。此人性情耿直,由此看他的挽联仍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身为皇子、亲王、议政王、军机揆首,一生五起四落,断断续续执政三十一年。当是时,列强环向,虎视眈眈,民变不断,烽烟四起。清帝国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受命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操纵时局,扭转危机,延缓了大清朝的覆亡。这就是文字抽象出来的恭亲王。
奕�D - 子嗣
长子载��(1858年-1885年) 次子载滢(1861年-1909年) 孙溥伟 孙溥儒(心��) 孙溥�a(叔明)(1906年2月25日-1963年1月29日) 三子载浚,早逝 四子载潢,早逝
奕�D - 兄弟姊妹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时为�F宁藩邸使女,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妃。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即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p,过继给��恪亲王绵恺,为��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过继敦恪亲王绵恺为嗣,降袭为多罗敦恪郡王,咸丰十年(1860)正月晋封和硕敦恪亲王,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岁,卒后谥“勤”。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D,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时为静妃。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X,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贵人。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M,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 皇长女,端悯固伦公主(1813.7.3―1819.10.20),母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时为嫡福晋,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仅7岁,追封为郡主,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 皇二女,(1825.1.13―1825.7.14),母祥妃钮枯禄氏,时为祥嫔,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殇,未封,无名。 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1825.2.20―1835.11.8),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殇,年11岁,葬陈家门园寝,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 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1826.4.6一1860.3.3),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札布,16岁,不久封为寿安固伦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三日卒,年35岁,葬京师郊外园寝。同治元年(1862)三月额附请移葬藩部,不许。 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1829.10.19―1856.7.9),母为祥妃钮祜禄氏,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为寿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指配恩祟,年14岁,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岁。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咸丰七年(1857)正月荐授满洲副都统,寻兼内务府总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载淳讳改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内务府总管职,二年(1863)五月署汉军副都统,三年(1864)再兼署内务府总管,不久即卒,无嗣,以从子为嗣。 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2.7―1859.4.13),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丰九年(1859)四月十三卒,年30岁。 皇七女,(1840.7.2――1844.12.20),母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殇,年仅5岁。未命名。 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1841.11.26―18668.2),母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札拉丰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岁。 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1842.2.13――18842.14),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嫔,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光绪七年(1881)十月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光绪十年(1884)二月十四卒,年43岁。 德徽,(?―1865)博罗持氏,父裕恒,世袭诚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1865)正月卒,无子,以从子为嗣。 皇十女,(1844.3.17―1845.1.20),母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次年(1845)正月二十殇,未封,无名。
上一篇:林瀚铭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