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多奎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戏院,演出,老旦李多奎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多奎 - 含冤辞世
万一英回忆:
万一英动情地讲起她的师傅――著名老旦演员李多奎先生的不幸遭遇。 1966年文革开始后的红八月,一群红卫兵抄了李老的家。他们竟然不顾李老年老多病,长期半身不遂卧床不起,把李老从床上拉到地下,狠狠地抽打李老麻木了的半边身子100鞭子,直打得半身红肿,胳膊肿得和大腿一样粗…… 朋友点好的菜已经上桌了,我只好和万一英道别,进包间吃饭。我一边吃菜,一边讲李老的不幸遭遇。程老接着我的话茬说:“挨打的何止是李多奎老先生一个人呀,京剧界受迫害致死的就有马连良.周�糠迹�叶盛章.言慧珠……数不清啊!”年近80的邵老师给我们讲了1966年8月23日在孔庙揪斗荀慧生等人的情况。那天红卫兵把旧戏装旧戏箱都集中在孔庙,点火烧,让文艺界的“牛鬼蛇神”跪在火堆旁,在八月流火的日子里,用火烤。从女八中来的两卡车女红卫兵,站在“牛鬼蛇神”的身后。这些16岁的女娃娃,比男人还厉害!她们用手中的铜头皮带,拚命地抽打比她们的爷爷年龄还要大的人。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被打得遍体鳞伤,扒在地上。挨打最厉害的是作家肖军,还有老舍。老舍当时已经68岁,还有病,不一会儿就被女红卫兵打得头皮开裂,鲜血直淌。第二天就跳进太湖自杀了。邵老师当时就在现场,他严厉地制止这些女娃娃:“不能再打了,这样会打死的。”一个女娃柳眉倒竖,杏眼园睁,恶狠狠地说:“打死活该!” 这是什么世道?当时有种说法:十八岁以下的红卫兵打人不犯法,打死活该!现在,这些16岁的女娃娃大约也是53岁左右了,还没见有一个人站出来承认错误。你不能公开承认,在网上说句人话也行嘛。 由于十年浩劫,造成京剧演员断档,剧目断档,观众断档。李瑞环同志创意策划的“音配象”工程,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我们的京剧艺术是三大国粹之一,代表了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发扬。我们必须发扬好的,抵制坏的,我们的青年才有希望。通过文革,我悟出一个道理:“人之初,性本恶”!人必须一辈子学好。学坏有一个钟头,一部黄片,就可能学坏了,很容易。要想学好,要苦学一辈子,努力克制自己的各种私欲。京剧是一种高雅艺术。欣赏京剧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有一些青年人,文化素养低,好吃懒做,分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她们)不喜欢京剧,一是缺乏历史知识,看不懂,不会欣赏,二是迷恋社会上的大量诱惑,从本质上迷恋“吃.喝.嫖.赌.抽”,报纸上有大量的犯罪事实,不再一一详述了。总之,“说书唱戏劝人方”!我希望年青人,能耐下心来听一听京剧,可以净化心灵。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妙方。
赵鸣华回忆:
我的老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老旦泰斗李多奎先生与我们诀别已二十年整了。
“文革”期间,恩师受到迫害。我曾几次冒着风险进京看望他老人家。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是在一个落叶纷纷、萧瑟凄凉的深秋。当走到离老师家不远的胡同口,蓦地,看到先生正在艰难地清扫着路上的垃圾。我不远千里而来,不就是为了看望恩师、畅叙别后的积愫吗?然而此时师徒二人却站在堆满残枝败叶的垃圾旁,潸然泪下,相对无言。1974年,我的老师在“四人帮”的迫害下,含冤离开了我们。
刘嵩��回忆:
“文革”时家中被抄惨遭迫害,年近七旬的李老,被打得遍体鳞伤,全家被赶至一间屋内栖身,但他依然豁达开朗,坚信共产党。随着病情日益加重,1974年初,住进了友谊医院,7月25日21时25分,因患肺气肿病逝,享年76岁,后葬于佛山陵园。
李多奎 - 活动年表
1898年十月初六,李多奎出生于河北河间 1911年,李多奎在孙弼臣办的庆寿和科班与贾多才等一起边学边演 1920年9月12日,第一舞台,北京梨园公益总会十六省水灾急赈义务戏,李多奎与尚小云、程砚秋、程继仙等合演《双探母、回令》 1922年10月,和声社,上海亦舞台,李多奎与侯喜瑞合演《李逵探母》 1922年10月26日,李多奎与吴富琴等演出《探寒窑》 1923年2月21日,玉华社,中和戏院,日场,李多奎等演出《法场换子》 1924年9月19日,玉华社,中和茶园,李多奎与吴彩霞等合演《别宫》 1925年1月18日,玉华社,中和园,李多奎等演出《打龙袍》 1925年5月23日,中和园,李多奎等演出《打龙袍》 1925年6月14日,中和园,李多奎等演出《胭脂虎》 1925年,李多奎加入程砚秋“鸣和社”,为主要老旦演员 1926年1月23日,鸣和社,华乐园,日场,李多奎与陈少五等合演《行路》 1926年1月31日,鸣和社,华乐园,日场,李多奎等演出《孟津得宝》 1926年9月21日,中和园,李多奎等演出《游六殿》 1926年9月29日,中和园,李多奎等演出《目莲救母》 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春节义务戏,李多奎与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等合演《大登殿》 1929年,李多奎加入“扶荣社”,任主要老旦演员 1930年初,李多奎加入程砚秋重组后的鸣和社,任主要老旦演员 1930年,李多奎加入庆云社,任主要老旦演员 1930年,李多奎加入庆群社,任主要老旦演员 1930年3月11日,开明戏院,李多奎与赵瑶琴等演出《胭脂虎》 1930年3月29日,扶荣社,中和戏院,日场,李多奎与董俊峰等合演《打龙袍》 1930年4月1日,李多奎与陈德霖、程砚秋、言菊朋等合演《探母回令》 1930年5月18日,李多奎与陈德霖、黄桂秋、言菊朋等合演《探母回令》 1930年8月11日,“鸣和社”发起陕灾义务戏,于中和戏院演出,李多奎与霍仲山合演《滑油山》 1930年9月25日,鸣和社应张群和上海市长之邀赴沪演出,李多奎等先行自天津乘顺天丸船赴上海 1930年11月19日,第一舞台由市公安局各区署筹募辽宁水灾赈济会、梨园公会、世界红十字会联合筹办三场义务戏,李多奎等参加演出 1930年12月1日,鸣和社,中和戏院,李多奎与慈瑞泉合演《钓金龟》 1930年12月31日,鸣和社,中和戏院,李多奎与吴富琴等合演《母女会》 1931年8月30日,“鸣和社”于北平中和戏院演义务戏助赈江淮流域水灾,并于报纸刊出启事,李多奎为发起人之一 1931年9月2日,“鸣和社”演赈灾义务戏,中和戏院,李多奎与慈瑞泉合演《钓金龟》 1931年9月13日,北京第一舞台,北平梨园公益总会十六省水灾急赈义务戏义演,李多奎等合演《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 1932年2月,李多奎演出《巧办花灯》的赵州桥部分 1932年3月5日,庆盛社,华乐园,日场,李多奎等演出《滑油山》 1933年3月26日,李多奎与马富禄合演《钓金龟》 1933年5至6月,程砚秋自欧洲归来后,再次重组“鸣和社”,李多奎任主要老旦演员 1933年10月4日,庆盛社,华乐园,日场,李多奎与马连昆、慈瑞泉等合演《打龙袍》 1934年2月28日,中和戏院,李多奎与慈瑞泉等合演《哭灵托兆》 1934年5月22日,第一舞台,立达学校筹款义务夜戏,李多奎等演出《长寿星》 1934年9月4日,程砚秋歇夏后与李多奎等演员同台演出 1935年2月17日,程剧团,中和戏院,李多奎与慈瑞泉合演《钓金龟》 1935年5月14日,晚10时20分,李多奎与“鸣和社”四十余人抵汉口,寓东方旅馆,安顿后即假座泰安里陆宅欢宴 1935年8月28日,第一舞台夜戏,全国赈灾大义务戏,李多奎等演出《滑油山》 1935年9月8日,庆盛社,华乐戏院,李多奎与裘盛戎在第二出唱《天齐庙》 1935年9月16日,程剧团,中和戏院,李多奎等演出《行路》 1935年9月17日,程剧团,中和戏院,李多奎与慈瑞泉合演《孟津得宝》 1936年,张君秋搭雷喜福班社演出,与李多奎合演过《大登殿》等戏 1936年1月4日,庆乐戏院,李多奎与张永全、存平泉合演《行路训子》 1936年2月29日,应山东旅平同乡会鲁乡水灾筹赈会之约于中和戏院演义务戏,李多奎等演出《滑油山》 1936年4月11日,程剧团,中和戏院,李多奎等演出《别皇宫》 1936年10月10日,北京军政当局首领宋哲元在中南海怀仁堂办堂会戏,庆祝双十节,李多奎与程砚秋、荀慧生、王凤卿演出《大登殿》 1936年12月1日,三里河织云公所姚宅堂会,李多奎等演出《长寿星》 1937年2月14日,华乐戏院,李多奎在倒第三演出《钓金龟》 1937年2月15日,华乐戏院,李多奎与金少山演出《断后、龙袍》 1937年3月13日,日场,新新大戏院,李多奎等演出《岳家庄》 1937年4月21日,程砚秋改组“鸣和社”为“秋声社”,李多奎为主要老旦演员 1937年5月9日,新新大戏院,日场,李多奎等演出《游六殿》 1937年5月12日,新新大戏院,李多奎等演出《滑油山》 1937年9月11日,日场,新新大戏院,李多奎与李四广合演《钓金龟》 1937年10月8日,程剧团,中和戏院,李多奎等演出《目莲救母》 1937年12月4日,新新戏院,义务戏,李多奎在第二出演《钓金龟》 1937年12月18日,李多奎与奚啸伯、沈蔓华、张春彦、王泉奎、周瑞安、侯喜瑞、茹富蕙、陈盛泰、扎金奎等合演《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芦花荡》 1937年12月30日,庆乐戏院,李多奎与茹富蕙合演《钓金龟》 1938年1月12日,新新大戏院,李多奎与张昆等演出《滑油山》 1938年1月13日,庆乐戏院,李多奎与张昆等合演《滑油山》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