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方展荣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潮剧,演出,艺术方展荣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87年,方展荣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了《张春郎削发》、《柴房会》等剧目,受到首都观众高度评价。其间,他还不忘拜师学艺,向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戏曲艺术》主编纽骠学习《访鼠》,观摩京剧艺术家袁世海、叶少兰、李维康、刘长瑜主演的剧目。
1995年,他率团赴上海演出《无意神医》、《柴房会》、《闹钗》等,参与“白玉兰奖”的角逐,演出期间,他天天注射青霉素,带病坚持工作,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同年,《柴房会》赴北京参加全国中老年戏曲汇演,获“牡丹奖”。这一年,他被评为汕头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
1997年,他与吴玲儿主演的《柴房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拍摄成潮剧首部电视艺术片;同年,在中国文联《德艺双馨》大会上,他被评为《德艺双馨》会员,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1998年,他主演的《老兵回乡》一剧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曹禺文学提名奖”,并担任“广东省第二届戏剧表演艺术大赛”评委。
1999年10月24日,新编潮剧《葫芦庙》在汕头潮剧艺术中心慧如剧场演出,方展荣在剧中饰贾雨村,演出好评如潮,大获成功。
2012年6月28日于香港荣获「中华名人录」之「卓越华人奖」。
艺术表演 炉火纯青
“潮丑,是潮剧的戏魂。潮丑艺术是一个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灵活多变的天地”,“潮剧丑角是饱含着鲜明的潮汕地方特色和乡土人情的艺术形象”,这是方展荣对于潮丑的一个总结。
在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方展荣塑造过的角色不计其数,然而“潮丑”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从《闹钗》中的胡琏,到《柴房会》中的李老三;从《访鼠》中的娄阿鼠,到《无意神医》中的张无意,个个栩栩如生。有专家评价,方展荣演丑角的成功之道,最主要在他的表演艺术上。在《柴房会》中,他充分展示了他的“椅子功”和“梯功”,把“功”的表演与人物内心世界的体现和性格塑造结合起来,使作为平民既善良又胆小的李老三的形象十分生动而可信。再加上方展荣那滑稽的眼神,诙谐的表情和情景交融的唱念功夫,更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他独创的梯子倒溜等技巧,更是人物心理外化的经典之作,令满台生辉。
除了“椅功”和“梯功”外,方展荣的绝活儿还有“扇子功”,这一绝活儿是演《闹钗》时向名师蔡锦坤学的。1978年时,方展荣才刚刚出道,家中宿舍狭小,为了练功,他把家具挪在一边,腾出地方,一有空就练起来,有时一天练三场,整整坚持了10年!如今他饰演的“小公子”胡琏出场,只见他一边撩着长衫走矮步,一边用一只手指顶着一把折扇如车轮般旋转。上海戏剧家陈云发评论道:“一把扇子在他手里,简直是变魔术一样,用得出神入化。”
方展荣不但形象表演上形神兼备,其唱腔艺术也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柴房会》中李老三那用“花舌吐喉吊腔”技巧唱出的几十个“我的,我的,我的……”以及《无意神医》中的“但求无疚存心胸……”的那一段长达10分钟的唱腔都是其唱腔艺术上的神来之笔。他的声腔是高吭明亮的“双拗天声”,经过不断的探索磨炼,使这种声腔更加苍劲明晰,很有穿透力。他还在传统唱法基础上吸取美声唱法和兄弟剧种的营养,使唱腔更具有时代气息。在《无意神医》、《古琴案》、《访鼠》等唱段中,这些唱腔上的特点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既轻快俏丽又圆润庄重,既高昂激扬又婉转低回,韵味十足,魅力无穷。
广东潮剧院艺术研究室副主任林克这样评价方展荣的表演艺术:他艺术功底非常扎实,已达到炉火纯青―――“艺海竟自由”的地步。方展荣出演的剧目非常多,饰演的角色、人物也非常丰富,人物性格也多种多样,表演风格诙谐、幽默、随意,深受老百姓喜爱。同时,他又非常乐意向其它剧种,特别是丑行学习和借鉴,拓展自己的视野,他还勤于笔耕,将自己的艺术实践加以总结,写出一篇篇潮剧理论文章,出版了专著。
如今,方展荣又将这些技艺和“绝活儿”传授给了他的弟子们,在他的悉心辅导下,新一代的“小李老三”、“小张无意”们茁壮成长起来,他们挑起了潮剧艺术明天的大梁。
艺德风范 有口皆碑
方展荣的艺术植根于深厚的群众土壤之中,又服务于广大群众。他每年下乡演出的场次都有近百场,足迹遍布粤东和海陆丰、深圳等地。他多次访问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其精湛的潮剧艺术均在当地引起轰动,传为美谈。
方展荣的艺德和敬业精神也深为人们所称道,不论是为国家领导人或为华侨演出,还是为穷乡僻壤的农民演出,方展荣都一样地投入,一样地唱好每台戏。近日,记者曾随潮剧院二团赴潮阳市陈店镇演出,所到之处,乡亲们都奔走相告:“方展荣来了!”傍晚,更早早到戏棚前“占位”。当方展荣的丑角出场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声笑语不绝。那一晚,他上台连续表演两三个小时,腾挪滚打,十分认真,当回到后台时,已是大汗淋漓。当有人劝他,年纪大了,不必每次都上场时,他却说,“不行,我不上场,乡亲们不满意”。
方展荣说,他的人生准则是“实话实说,实事实做”,他的每一份成功都是在辛勤的汗水中拼搏得来。
人物事件
贫穷辍学
方展荣母亲从10岁就卖身于老玉堂春班做戏,22岁嫁到洪阳镇。我的大兄8岁就开始到正顺香班求师学艺,他一生卖身戏曲。我母亲有很多师父、师兄、师弟分布在潮剧各个戏班,如正顺、玉来、普宁、澄海等潮剧团,这些剧团都有我母亲裙带关系的人。我从5岁就开始喜欢看潮剧。在家乡看潮剧的情境非常有趣味,小孩不用门票,一般没有座位。我经常蹲在舞台下的一角看戏,有时看到疲劳就睡,醒了再看。我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对潮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情。真正踏上戏曲道路是在1959年,当时我刚好要读小学三年级。那时学费是二元钱,家里没钱给我缴学费,母亲让我去找在榕江剧院做戏的大兄。一位朋友骑单车带我去了榕江剧院,我看见大兄在舞台架顶很高的地方,我说:“大兄我来了。”他说:“你来有什么事?”我说:“没钱缴学费,母亲让我来找你”。其实,我大兄当时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他听我说后,眼泪直流下来,虽然学费只是二元钱,但在当时五元就可以维持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所以,二元对我们来说是个大数额。汕头正顺潮剧团的团长看到这种情况,很受感触,他让我过去考考看,听听我的声音如何。当时,由一位老师傅拉着弦给我伴奏,团长听我唱后,就说:“好啦好啦,你明天就去移户口。”这样,我参加了汕头市正顺潮剧团。
艰辛学艺
入团后我学习了半年老丑,因为我天生活泼好动,所以师傅教我很多戏。半年后,团长又办起一个学习班,叫汕头市正顺少年戏曲训练班,他送我进去学习。进学习班是在1962年2月,一直到1964年2月我才毕业。在这几年中,老师对我们的教学非常认真,也很严格。我在班里的成绩算差不差,也算不上好。我是班里最末一个参加少先队员,最末一个参加共青团员的,但因为我学艺很刻苦,当时实行5分制,我都能得满分,而且我和班里的老师、同学都相处得很好。
上一篇:TG4组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