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东梅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外公,自己的,外婆孔东梅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母女情怀
这些年,孔东梅的妈妈一直在支持着女儿走这条红色的文化之路,尽管这个职业并不能很快让孔东梅赚很多钱,但她说自己能从事喜欢的事业就很开心。她说:“前人也做过红色文化的研究工作,重复前人的意义不大。我还是希望能做一些新的、填补空白的事,走创意文化产业的途径,寻找新的表现形式。”至今,生活在一起的孔东梅母女是彼此最大的精神支柱。
孔东梅说,她妈妈现在过着深居简出、平和安详的晚年。她妈妈在家里什么都干,基本上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孔东梅每天忙完了回到家里已很晚,母女两人仍然要说一会。妈妈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比如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开会,尽管身体不好,但她从不早退和迟到。因为妈妈总像个孩子,现在的孔东梅自然就挑起了母女俩的生活重担。但也因为妈妈的简单,孔东梅这些年做文化产业,从不急功近利,她遗传了她妈妈平和的心态和性格。
当然,孔东梅母女两人也有很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来自于不同年代的成长环境。妈妈李敏至今的着装还像30年以前那样传统朴素,但她会很开心见到女儿打扮得时髦漂亮。孔东梅对时尚有自己的观点,她特别不认可有人给红色第三代下的定义就是着装、言行也还是那么老旧。无论在任何场合,孔东梅的着装都是时尚、大方的。就如在台湾访问时,她的着装就赢得了台湾媒体的好评。“中国人现在多么个性,多么讲究时尚,多么自我!”孔东梅感慨说,所以她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都很考究,她会选一些简洁的大牌,或者某些设计师品牌。她对时尚也越来越关注,除了做一些艺术展,也在赞助设计师。作为一代伟人的外孙女,靠自己的奋斗,如今有多家自己的公司,关于外公的书写了一本又一本。她传承了伟人“不服输”的性格。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说她长得像她外公,特别是嘴角下面的那颗痣。对于被人称为“名门之后”,孔东梅说自己是不太容易找到这方面感觉的人。她说,对我而言,它已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不会特别在意,甚至可以说感觉不到了。我和其他人一样在生活,我先做我自己。她的这个说法,她妈妈也非常赞同。
陪伴外婆
1972年,孔东梅出生在上海,妈妈李敏把她的照片带给外公毛泽东,又把毛泽东的照片带回给她看。“我们只在照片上见过面,外公为我取了u2018东梅u2019这个名字,u2018东u2019取自他的名字,u2018梅u2019是他平生最喜欢的植物。”
孔东梅自小与外婆贺子珍一起生活在上海,她们居住的湖南路262号,成了她童年最重要的记忆。“记得那时上学回家,门铃太高够不着,每次我都要用书包垫脚才行。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那个院子非常大,还有假山。我和外婆在花园里种了四棵橘子树,每年都可以收获橘子;还有桃树,枸杞子树等等。”每当孔东梅想起外婆,都会想起那个大院子,想起外婆坐在椅子上,一支一支地抽着烟,望着远方沉思。在家中,孔东梅衣食无忧,工作人员对她照顾得很周到。
“然而,我没有真正的童年,那时我就是一个深宅大院中的小女孩,不自由。哪怕是过马路买一个五分钱的冰棍,都要费尽周折。”孔东梅说,童年的她渴望像普通孩子一样,有父母在身边,可以随意去玩耍。“外婆的病使她自顾不暇,父母又都在北京,工作人员对我的管教非常严格,我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随便出去玩,童年的那种孤独是可想而知的。我觉得自己现在的某些心理,也受到了那时候的影响。觉得吃别人家的饭就特别香,有什么东西也特别愿意与人分享,都是出于童年对这种回归普通家庭的渴望。”
孔东梅6岁时,被父母接回北京上小学。她说,如今自己对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源于母亲和家庭的教育。“母亲很古典,喜欢欧洲的、浪漫主义的东西。可能因为她从小在俄罗斯长大,受俄罗斯古典艺术的熏陶比较多。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也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随便出去玩,母亲就给我买了很多书。”
让“红色经典”有个性
1992年,孔东梅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她说自己更喜欢文学,天生对油墨纸张一类的事物感兴趣:“那时候,我还曾幻想过开个小书店,过着读海明威的小说、喝咖啡、养一只猫的小资生活。”
大学毕业后,孔东梅进入刚刚创办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孔东梅告诉记者,在泰康人寿的3年中,她从端茶倒水打杂干起,几乎在各个部门都干过:“随着泰康人寿变成十几万员工的大企业,我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孔东梅渐渐发现,这并不是自己追求的最终目标,她还有很多梦想,渴望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1999年是孔东梅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她想过办企业,做自己的生意,“当时公司都注册了,又碰巧遇到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
“当时我跟妈妈说三个月就回来,可一去就是两年多,快三年。”刚到美国的孔东梅从找房子开始,半年内搬了三次家,才慢慢稳定下来。
“下了飞机,拎着皮箱,谁都不认识你,你就是孔东梅,沧海一粟,淹没在人海中。这个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血脉和家族。我开始安静下来,逐步为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美国读书时,孔东梅感觉到西方年轻一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程度非常好。他们不仅深知历届总统的经历,对过世的总统每年还都去凭吊。“《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爱国、反战题材的电影上座率都非常高。我就开始反思,我们的红色经典文化应该以什么形式出现,才能让年轻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和喜欢?”
孔东梅坦言,她也是到了国外,才开始真正从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角度来看待外公、认识外公。“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特别对毛泽东这个人,尽管基本上都听说过,但毛泽东到底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现代中国什么样,他们并不了解。课堂上经常因此发生辩论,碰到他们不理解的事儿,我就讲给他们听。没有人知道,我就是毛泽东的外孙女。”
那时,母亲李敏寄来的回忆录《我的父亲毛泽东》深深触动了孔东梅。“我一看就哭了,几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很多细节令人难以平静。毛家三代女性都有在异国学习的经历。29岁出国的外婆算是u2018老u2019留学生,4岁出国的妈妈是小留学生……从外婆到母亲,她们有太多我不知道的历史。”孔东梅开始思索,如何将“红色经典”传承下来?
回国后的孔东梅开始一边走访,一边写书。2001年,孔东梅注册成立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从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以及中国,开始传播和推广“红色经典”。在写书的探索中,孔东梅对自己的外公、外婆、母亲以及整个家族的历史,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外公给我的最大影响就是一种执著、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要因为一些小的挫折而放弃。”
王行娟老人向记者谈到孔东梅时,一下舒缓开原本沉重的情绪,笑着说:“东梅啊,一个很外向,很阳光的孩子。他们毛家第三代的两个外孙,都外向,而且都漂亮。东梅有学识,视野开阔,希望她能够生活幸福。”
上一篇:谢采�u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