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楚文王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文王,楚国,楚王楚文王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是规范县、郡的权力范围与工作职能。战国时,楚国还设过郡,郡设在边境。郡是在边事紧急的情况下临时设置的,如改处于秦楚边境的新城县为郡,如改封春申君,因原封地“淮北十二县边齐,其事急”。联十二县为郡。郡的权力与职能和县有所区别。县尹的权力有限定,必须听命于代表楚王行使中央政府权力的令尹。如《淮南子》:“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楚国的县邑之狱,令尹亲断;邑官之责,令尹亲察。可见楚国的中央地方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与管理措施。
四是加强郢都与各县城的水陆交通建设。楚国志在中原,为了便于车马行进,在文王县申息后,就修建了从郢至申的�R道,到楚灵王时,郢都已有驿道通到豫皖交界处,即楚国在淮北一带的中原防线,陆路贯串了各大城邑。楚怀王时,鄂君启节的商船,也溯流达河南安徽境。
五是将灭国之民向县邑大城迁移。楚灵王灭赖,迁赖于鄢,迁许于赖。其间公子弃疾迁许于城父。灵王又迁许,胡、沈、房、道、申于荆。楚昭王时,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迁蔡于负函,迁方城外之人于缯关。在迁人的同时,还进行益田,如许人迁城父后,还“益以州来之田”。楚人对各县迁人益田的目的,是要解决从郢都到前线兵站线太长的困难。以就地解决组建大兵团的兵源和就地解决粮秣供应,使中原防线更为巩固。这种措施,可能对后来的“屯田”、“戍边”政策有所启示。
它既可以免除师旅长途跋涉之苦,又减少了辎重前后转运之劳。且能对边警作快速反应,使县真正成为悬于国门之外的军事基地。
正由于楚国重视县制的建设,就成功地实现了中央的统一与集权,使这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泱泱南方大国,没有出现象三家分晋,陈区代齐,三孙主鲁的分裂局面。他不仅统一了南国山河,更融合了东夷、南越、百濮、三苗等数十个部族,为华夏的大一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创立县制
楚国初创的县制有以下一些特点:
楚王对县公、县尹有任命与调遣的权力。它不是世袭之官。如楚文王首先派彭宇为第一任申公。其后申公,屡易其姓。
楚王可以直接从县邑征集军队。如城濮之战,楚帅子玉被晋打败,楚成王对他说:“申息子弟都从你而战死,你有何面目见其父老?”可见此役的兵员,是楚王直接从申息调出的。这是一支直属于楚王的正规军。
申、息之师是一支强悍的部队,楚成王三十七年,调它去戍守商密;楚共王六年,调它去援救蔡国,抵御晋军。楚王对它,如臂使指。
楚王可以直接从县邑征集赋税。设县之后,土地占有形式,赋税制度都发生了变化。楚共王七年,大臣子重请求将申、息作为赏田,申公屈巫臣说:“不可,申息之所以设县,是为了收取赋税,抵御北方,要是作为大臣的赏田,楚国中央政论就等于失去了这两个县邑。”可见,县邑是楚王的直属辖地,也是征收赋税的基地。
由此可见,楚国创立县制,是把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都集中到国君的手中。为全国的政令统一与中央集权开创了历史的先例。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
从本质上讲,楚文王熊赀其实是一个流氓。他干过所有流氓能够干过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抢夺人家土地,霸占人家老婆……他身上也具有一个流氓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包括但不限于:好色、诡谲、阴鸷……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楚文王就偏偏是这样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楚文王他爹,楚武王熊通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为他专门请来洋家教:申国人葆申。申国在现在的陕西一带,早些年也是少数民族部落,后来与周王室通婚,从而摆脱了二等公民的境地。因此,申国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其受中原文化熏陶已久,在楚武王眼里,也算是先进性文化的代表吧。
葆申性格谨慎,兢兢业业地教导熊赀,不在话下。后面这位学富五车的学者还会有出彩的表演。
熊赀接班时,已经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了。应该说,父亲楚武王留给他的是一份丰厚的遗产:一套精明能干的领导班子,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这让楚文王做起事来,显得称心如意。比如,为了更好的“观政中国”,楚文王一上任就进行了迁都,把首都迁到于郢(今宜城楚皇城),这件庞大的工程就完成得相当顺利。比如,楚文王相当长时间都亲自率部在外面南征北战,家里的事情被一班文臣们治理得井井有条。
与治理国家相比,楚文王指挥军队冲锋陷阵的兴趣似乎更大一些(这与他“文王”二字也相差太远了吧?)。公元前688年,楚文王接班的第二年冬天,他就正式北伐了。楚文王第一个攻打目标是申国。
申国国家不大,但地处周朝的南大门,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因此周朝也派兵在此驻守。昔日楚武王曾经千里跃进大别山,企图直取申国,却因为兵车配置上落了下风,铩羽而归,成为楚武王纠结了一辈子的心病。楚文王要想“观政中国”,就得先拿下申国。可在申国与楚国之间,隔着一个邓国呢。
说起来,邓国与楚国还是八竿子打得着的亲戚之交呢,按照辈分排下来,楚文王得管邓君祁侯叫舅舅。这一年,楚文王带着军队,来到邓国拜见舅舅了。
楚国是威震南方的大国,邓国是碌碌无闻的小国,所以楚文王登门拜见舅舅,对于邓侯来说,那可是蓬荜生辉啊。邓侯忙里忙外,张罗了一大桌的好菜招待楚文王,什么鱼啊肉啊一股脑地全端上来。邓侯慈爱地看着狼吞虎咽的楚文王,说:“外甥啊,你我多年未见面,你这次一定要在我这儿盘桓几日,欣赏一下我国的大好河山。”
楚文王放下筷子,脸上呈现出一种便秘的神色,说:“舅舅一番好意,外甥心领了;当年我爹抱憾申国,今日我要报这一箭之仇。请舅舅允许我过境,攻打申国。”
邓侯笑道:“这不小事儿一桩吗?你尽管带队过去。我们等你凯旋归来,再痛饮三天三夜!”
楚文王高兴地说:“好!谢谢舅舅!”
酒过三巡,邓侯出去尿尿。从洗手间出来,在门口他“意外”邂逅三位大夫:骓甥、养甥和聃甥(这几个名字也真TMD难记)。这三位大夫对邓侯说:“您这外甥,表面上对您毕恭毕敬,实质上残酷无情。这次如果邓国允许他借道去攻打申国,将来难免受他侵害。不如趁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将他杀死,必能为邓国除去一个心腹大患,否则,到时候我们后悔都来不及了(亡郑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语出《左传》)。”
邓侯摸摸这几位大夫的脑门,说:“你们是喝多了还是脑袋被门夹了?他是我外甥,我是他舅舅,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怎么能够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呢?你们休得挑拨离间,都回去洗洗睡吧。”
第二天,邓国人敲锣打鼓地把楚文王的部队送上了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