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楚文王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文王,楚国,楚王楚文王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楚文王(?-公元前675年),楚武王子,芈姓,熊氏,名赀。公元前690年,武王于伐随途中卒,次年,熊赀继位为楚国国君,即楚文王。熊赀早年受过严格的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因武王位长达51年,文王继位时已人到中年了,其性格是锋芒毕露的。《楚史》载:“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许这是武王的遗命而由文王付诸实施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称:“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时(楚文王元年),而事实的迁郢则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
,
人物生平
武王给文王留下了一个正在富强起来的国家,一批忠信可用的官僚和将领,一支久经实战磨炼的军队。文王即位后,做起事来,通常是称心如意的。他对建设似乎不大关心,至少可以说他没有为建设事业作出显著的贡献。他的兴趣和精力贯注在战争上,他以战争为手段实现了武王“观中国之政”的宏愿。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年)冬,举兵北上伐申。
楚、申之间有邓国(今湖北襄樊市),楚伐申(申国故址今河南南阳市),必须假道于邓。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君邓祁侯是文王之舅。文王虽有伐邓之意,一时尚无口实。文王引兵过邓时,邓有三位大夫劝说邓候乘机杀死文王,邓侯未从,按正规的礼仪接待了文王此后,文王继续北上,攻灭申国,除掉了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次年春,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了邓。
文王六年(公元前684年),举兵伐蔡(今河南上蔡县)。从郢到蔡,全程约400公里,楚伐蔡必须向一些小国假道,不像在江汉平原上来往那么自由自在。论战略,武王用兵如波浪式推进,文王用兵则跳跃式突进。自从武王扬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只过了22年,其子文王就开始逐鹿中原了。文王此次伐蔡,意在控制中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姬姓国。文王代蔡的缘由,从表面上说,是应息侯之请,去惩罚无无礼的蔡侯。
息是蔡的南邻,故址在今河南息县。蔡夫人和息夫人是姐妹,都出身于陈国公室。蔡侯先娶,息侯后娶。息夫人(即息妫)美貌,自陈过蔡,将赴息,蔡侯以姐夫名义阻留求见,有轻浮的言谈举止。息侯闻知此事,大怒,即派使者到楚国,向文王献伐蔡之计,请楚佯为伐息,息乃求救于蔡,而楚即可伐蔡。文王大喜迅即整军出征。楚师与蔡师在蔡的南境相遇,楚师勇锐,蔡师一触即溃,蔡侯献舞被楚师俘获并被带回郢都。
蔡侯献舞深恨息侯,为了报复,他在楚国郢都故意向文王渲染息夫人的美貌。此计竟有奇效,文王立即领兵到息国。息侯以为文王是去进行友好访问的,盛宴款待。文王把殿堂变战场,勃然变色,把息侯捉住,来了息国。从此,息夫人成了文夫人。这位文夫人在文王面前少言寡语,几乎从不先开口。
文夫人沉默的缘由之一,是要假手于文王以报蔡侯。一次,文王问她何以如此不欢,她说:“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文王听了文夫人哀婉欲绝的话,决定继续扣留蔡侯献舞,蔡侯在楚国被软禁9年后去世。
文王十一年(公元前679年),齐、宋、陈、卫、郑五国的国君会盟于鄄邑。齐,成为五国中的霸主。文王为逐鹿而深入中原腹地,向正在成为霸主的齐国示威,于五国会盟的次年,举兵伐郑。史称“郑居天下之中”。郑都的故址在今河南新郑。
文王即位到灭邓,伐郑为止,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他的性格又是矛盾的。《楚史》称他,“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除了七分雄鸷,还有三分昏庸。但若顺其天性,遂其所欲,又可能是三分鸷,七分昏庸。由于受着楚国政治体制的约束,才使他不至于沦落为昏君庸王。
《吕氏春秋·直谏篇》记有文王受罚的一个故事,说楚文王得到了茹邑的良犬,宛邑制作的利箭,喜不自胜,带着到云梦去打猎,三个月不回都;他得到础被称为“丹之姬的一位美女,宠爱逾常,一整年不上朝。保申对文王说:先王命臣做大王的师傅,占卜利吉兆。现在大王有罪,臣请大王受罚。文王说:寡人不是小孩了,已经与请候同列了,寡人可以改过,请师傅免罚吧!保申说:臣受命于先王,不敢稍违。大王如不受罚,就是违先生之命了。臣宁开罪于大王,决不开罪于先王。文王元奈,表示“敬诺”,趴在地席上,保申把50根细荆条扎成一捆,自己先中跪下,然后举起地捆细荆条;轻轻放下,让它落在文王背上,,这样重复了一次,才说:请大王起身吧!
文王觉得这么表演一下无关痛痒,便说受罚不受罚一个样,保申听了,深感痛心,对文王说;臣听说君子受苔为辱,小人受苔为痛。现在大王不以为耻,说痛不痛还有什么用处呢?于是,保申快步走出门去,说要投水以请死罪。文王这才认了错,把保申请固来,随即杀死了那条良犬,折断了那些利箭,还放逐了丹之姬。
先王的训诫,师傅的教育,加上自己的阅历,使文王渐渐学会了分辩直臣和佞臣。同时,注意选贤举能,甚至可以不分民族,不分等级,破格提拔,充分信任,使之有用武之地《左传·哀公十七年》说文王以俘获的申人彭仲爽为令尹,彭仲爽不负所望,战胜攻取,使楚国的边界达到了中原的汝水流域。
文王做事,既有迅捷、凌厉的一面,了有慎重、严谨的一面。他是不容易轻信和妄为的,但信则不复疑,而一发则不可收。《韩非子·和氏篇》记:楚人卞和采得一块璞--即尚在石中之玉,献给厉王(楚无厉王,疑为蚣)。厉王命掌玉的官“玉人“去鉴定,玉人说是石头,和氏因欺君之罪被砍断了左脚,厉王死,武王立,和氏再把那璞献上去,玉人还说是石头,和氏又因此右脚被砍断。武王死,文王立,和氏在山中抱着璞哭泣不止,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听说此事,派人去查问缘由,和氏说:我不为自己断足而悲伤,所悲伤的是美玉竟然被说成是石头,讲真话的人竟然被说成讲假话的人呀!文王觉得需要考查落实,命玉人雕琢那块璞,果然得到了其美观无比玉,做成壁,名曰“和氏璧”。
文王是楚国的一位明君,对此,楚人出身的汉朝君臣也未能忘怀。相传文王曾猎获一头被人们视为神羊的野羊,其名日“獬”,用它的皮毛做成一顶帽子,其名曰“獬冠”。文王爱着獬冠,楚人争仿效,到汉代,这獬冠竟成为执法者的礼帽了。
文王的性格矛盾似乎愈演愈烈,终于在他的晚演成一场壮烈的悲剧。公元前676年(文王十四年)秋,巴师袭击楚国权县的所那自。楚国君臣轻视巴人,疏于防范,终至于酿成大祸。事出突然,权尹阎敖因无备而弃守,只身泅水逃命以致巴师长驱北上,一度进逼郢都的南门。文王大怒,处死了阎敖留在那处的净敖的族人不胜其忿,竟与巴事谋反叛,次年春,文王自将的原因,大概是彭仲爽等一流杰出的将领已不在人世了,遇大事谨慎的人遇小事可能卤莽,善于将将的人未必了善于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