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张闻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张闻天,遵义会议,同志张闻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冤案昭雪
张闻天逝世后不到一百天,党和人民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张闻天等所作的错误结论。197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隆重追悼张闻天。
追悼会由陈云主持,邓小平致悼词。悼词赞颂“张闻天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庄严宣布:“现在,党中央为张闻天同志一生的革命活动,作出了全面、公正的评价,决定为他平反和恢复名誉。林彪、u2018四人帮u2019一伙强加在张闻天同志身上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都应统统推倒。”悼词号召向张闻天同志学习:“学习他服从真理,诚恳修正错误,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善于吸取历史经验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作风正派,顾全大局,以党的利益为重,不突出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坚强党性;学习他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处事民主,善于团结干部的优良作风;学习他终身好学,不断求知,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胸怀坦白,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在举行追悼会的当天,《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发表了张闻天在肇庆写成、又在无锡精心修改的文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8月27日,又发表了肇庆文稿中的《党内斗争要正确进行》。使全党共享他在“文革”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198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发表讲话,张闻天的名字被列入同毛泽东一起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党的杰出领导人的行列。给了张闻天应有的历史地位。 1985年8月30日,在张闻天85周年诞辰之际,包括庐山会议发言和“政治经济学笔记”、“肇庆文稿”的精彩篇章在内的《张闻天选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张闻天生前的遗愿终于实现。《〈张闻天选集〉编辑说明》高度评价张闻天的历史功绩和理论贡献,指出:“张闻天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党在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他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对作为党的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闻天的理论创造和革命业绩,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越来越赢得全国各族人民,广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青年的敬佩。
在张闻天90诞辰时,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上海、南京、遵义、佳木斯、无锡等地也以多种形式纪念他。 国家主席杨尚昆发表纪念文章,称张闻天是“共产党人的楷模,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致函刘英同志说:“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不朽历史贡献。他对共产主义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家的宽广胸怀和学问家的谨严风范,他为人民利益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崇高品德,他深入实际、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人物故居
张闻天名“荫皋”,字“闻天”。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出生于南汇施湾镇(现浦东新区机场镇)邓三村张家宅。张闻天故居是一座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民宅,一面正屋,两边厢房,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屋脊上有古代官吏形象的雕刻,显示房屋主人有较高的地位。正屋有五间,两侧厢房各两间,在西厢房外侧有杂用房四间,共十三间。这十三间分三次建成,先建正屋,后建厢房,再建杂房。故居中间是青砖铺地的天井,前面有木结构门亭,古称秀才亭,亭上有陈云同志题写的匾额,亭前有两块用绿篱笆围的菜地;屋后原为水流潺潺作响的宅河沟,沟边有翠竹、绿树,放有水车等农具。随着岁月变迁,宅河沟逐渐形成砚台状的小和沟,现称砚台沟。沟边是张闻天少年时代经常与小伙伴读书、玩耍的地方。正屋中间是客堂称孝友堂,是张氏族邀请至亲好友聚会议事之处。右侧是卧室,陈列着衫木大床、印花夏布蚊帐以及梳妆台、脚箱、开门厨等家具。这儿是张闻天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书房里陈列有小木床、书桌、书架和笔墨纸砚等文具用品,这儿是张闻天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故居建筑面积共488平方米,占地面积686平方米。
张闻天八岁时就被送到离家七里外康家宅寄读,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十三岁进入南汇县城内第一高等小学,十六岁考入吴淞中学。他从小生长在海塘边,目睹灾害给家乡带来的悲惨情景。他从小就立志要学清代钦琏为家乡人民造福。十七岁那年他就离开中学转考当时设在南京的我国第一所培养水利工程人才的“全国水利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其时,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19年8月发表《社会问题》一文,其中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的十条纲领,成为南京地区第一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他赴日留学,1922年又赴美国勤工俭学。他一面在旧金山的中文报社当编译,一面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自修。1924年回国,开始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后来又去重庆任师范学校教师,主编《南鸿》周刊。由于他毫不妥协地反对封建势力,逐被军阀驱逐出川。
1925年6月在上海五卅运动中,张闻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并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积极参加反对托派和李立三错误路线的斗争。1931年2月张闻天从苏联回国,在随后四年中他担任中央宣传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华苏维埃主席。1934年10月张闻天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会议上率先挺身而出,彻底摒弃王明的“左”倾主义路线,支持毛泽东的军事主张,为挽救党和红军,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他主动要求到东北做地方工作,曾担任过辽东省委书记。全国解放后,张闻天先后担任过驻苏联大使和外交部常务副部长。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因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被降职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学部任“特约研究员”。“文革”中,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6年7月1日因心脏病猝发在无锡去世,享年76岁。
张闻天是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光辉一生,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庐山罢官、文革被禁,自始至终胸怀坦荡,公而忘私,忠于革命。他一生俭朴不为名利,他的一个女儿一直在上海工厂做工人。临终时他把历年来积蓄的四万元全部交了党费,没有给子女留下分文。张闻天夫人刘英2002年8月去世前也留下遗嘱:张闻天所有版权交给国家,家中所有存款交最后一次党费。表现了共产党人公而忘私,清白廉洁的高贵品质。
1979年在张闻天含冤去世三年后,党中央为张闻天隆重举行了追悼会,邓小平代表中央作的悼词中对张闻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作出了充分肯定。1985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张闻天故居进行了修缮。张闻天故居现被列为上海市旅游局推荐观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