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晓理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女双,冠军,羽毛球王晓理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晓理,198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北,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羽毛球队队员,女双世界排名第一(2009年第四十八期)。
王晓理7岁练羽毛球,12岁进湖北省体工队,15岁进国家青年队。2009年至2012年,获得中国香港公开赛女双冠军(与马晋)、亚锦赛女双冠军(与马晋)、第5届东亚运动会(香港)羽毛球女团冠军等名次,2010年、2012年,两次获得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双冠军(与于洋),2011年获得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韩国公开赛女双冠军(与于洋)。2015年3月9日获得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之全英公开赛女子双打决赛亚军。2015年羽毛球亚锦赛与于洋问鼎女双冠军。2015年5月22号,女双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三位。2015年5月28日,世界羽联女双排名第二位。
,人物信息
项目:羽毛球双打
持拍手:右手
团队:中国女子羽毛球队
现世界排名:女双第1位(2009年第四十八期)
现就读学校: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特点:身材高大,爆发力好, 后场进攻威胁大
运动经历:7岁练羽毛球,12岁进湖北省体工队,15岁进国家青年队,18岁进国家二队女双组,20岁进一队
2011年获得苏迪曼杯冠军。
主要成绩
2015年
2015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之全英公开赛女子双打决赛亚军(与于洋)
2015年羽毛球亚锦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2年
2012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2年总决赛女双冠军
2012年尤伯杯冠军成员
2012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亚军
2012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四强
2011年
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中国香港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法国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丹麦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伦敦羽毛球世锦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领奖
2011年印尼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第101届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韩国公开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1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女双四强
2010年
2010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双冠军
2010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香港公开赛中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亚军(与于洋)
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女子团体冠军
2010年日本羽毛球超级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0年羽毛球大师赛女双冠军(与于洋)
2010年第22届尤伯杯亚军成员;
德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9年
2009年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季军
第5届东亚运动会(香港)羽毛球女团冠军
第5届东亚运动会(香港)羽毛球女双亚军
十一运会女子团体季军、女子双打亚军(与赵芸蕾);
2009印度世锦赛女双季军(与马晋);
2009马来西来公开赛女双冠军(与马晋);
2009印度公开赛女双冠军(与马晋);
2009年亚锦赛女双冠军(与马晋);
2009年法国公开赛女双冠军(与马晋);
2009年中国大师赛混双冠军(与陶嘉明);
2009年日本公开赛冠军(与马晋);
2009年中国香港公开赛女双冠军(与马晋)。
人物采访
双打最高境界的默契是什么?于洋说:心心相印;王晓理说:心有灵犀。
初次相识
初次相识,两女生互有好感
从2010年9月正式以国羽新组合的身份亮相,到2011年2月底,仅仅半年光景,于洋和王晓理就在两人携手参加的七项大赛中夺取了五个单项冠军,一个团体冠军和一个单项亚军。这不仅让教练员们看到了当初忍痛拆对组建“强强联合”的效果,更增加了姐妹俩并肩战伦敦的信心。
回首往昔,10年之前,相互陌生的两张面孔就曾邂逅于茫茫人海。
2001年的全国锦标赛上,当时年仅13岁的王晓理第一次见到于洋。在她的记忆中,这个“眼睛很大,皮肤白皙,长得非常漂亮”的东北女孩令其印象深刻。在场边观察了一阵子,发现这姑娘球打得也不错,晓理心中暗暗竖起大拇指:她很优秀!对于这幕场景,忘性大的于洋根本想不起半点细节。她只依稀记得,自己是在2004年全国锦标赛团体赛上认识了王晓理。再往后,就一竿子扎到了国家队。
2005年底,王晓理正式进入国家队二队。也是那一年,已经晋升一队的于洋开始和原搭档杜婧在国际赛场展露锋芒――她们击败了当时国羽女双的顶梁柱高��/黄穗,获得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大师赛冠军。实力上存在客观差距,让于洋和王晓理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拉家常、扯闲篇。关于打球,关于人生,基本都归入谈话的“盲区”。
但是,于洋和王晓理却一直彼此欣赏。女孩子之间的“喜欢”,大都很感性,讲不出太多道理:或因为性格相仿,或因为爱好相同,有时候甚至可以因为一句话很贴心便互生好感。她们俩,就属于这种“跟着感觉走”的类型。
于洋有个习惯,与人交往,很重视最初印象。尽管全国锦标赛上的王晓理并没有在她的心中留下太多烙印,但随着晓理进入国家队,两人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闲聊几次后,于洋逐渐感觉,这个大大咧咧、爱说爱闹的湖北姑娘,反倒有着东北女孩一样的豪爽和幽默,亲切感油然而生。而王晓理则觉得于洋始终像个大姐姐,即便是后来加冕奥运冠军,也依然很随和。这种真诚、不伪装的性情正是王晓理最喜欢、最敬佩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保留一切原始的惊艳,当然是美妙的境界。但冥冥之中,命运却为互有好感的于洋和王晓理推开一扇门,引领她们向彼此逐步迈进。
重新配对
重新配对,小姑娘“三缄其口”
2010年,王晓理早已完成从二队向一队的跨越,这使她和于洋有了更深层交流的平台。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大姐”, 于洋和晓理聊天的内容不再拘泥于“最近有什么新电影”、“哪里开了家新菜馆”、“某某明星又离婚了”等琐碎八卦的话题。当看到晓理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一些失误,热心的于洋便开始主动提醒小师妹。
而这一年,对于国羽大军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不平凡的。5月,女队兵败吉隆坡,丢掉蝉联6届的尤伯杯。痛定思痛,教练组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为了伦敦奥运会,必须拆对重组。考虑到杜婧年龄在增长,伤病在增加,进攻的威胁慢慢减弱,不再适合继续跟于洋搭档,教练组经过研究后,相中了进攻能力和移动能力都出类拔萃的王晓理。女双主教练陈其遒对她们寄予厚望:“如果配合好的话,她俩能形成速度快、压迫感强、进攻犀利的一对组合,会很有特点。”
明确工作重心之后,教练员们开始寻思用什么方式和相关队员交流比较好。无论是于洋/杜婧,还是王晓理/马晋,都已配对多年,彼此谙熟,日久生情。现在突然要把她们分开,肯定会别扭一阵子。况且,尽管从尤杯归来后所有队员都投入到羽超联赛的繁忙中,但整个女队却始终弥漫着一片阴郁气息。因此,潘莉和陈其遒两位教练决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