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季文子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鲁国,自己的,孔子季文子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季文子行事以谨小慎微著名,凡事总要 三思而后行,连 孔子都认为他过于小心,“再,斯可矣。”(《 论语· 公冶长》)。据《左传》记载, 鲁文公六年(前621年),季文子将要出使 晋国,在准备好聘礼之后,又让属下“使求 遭丧之礼以行”,随从都不理解其中的原因,季文子解释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凡事总要做到有备无患,这是季文子的性格特征。
相关介绍
季氏家世
季氏:姬姓,出自 鲁桓公,为 三桓之一。
季文子涉及史籍
始见于《春秋·文公六年》:“夏 , 季孙行父如陈。”
《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使我杀适立庶,以失 大援者,仲也夫”
关于季文子的记载,主要收录于《春秋》及《左传》的文公、宣公、成公、襄公各节,《 论语》,《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国语》。
论妾马
季文子任 鲁宣公、成公的国相,但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妾,厩中没有喂粮食的马。仲孙它规劝季文子说:“你是 鲁国的上卿,做过两世君王的国相,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可能会以为你吝啬,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文子说:“我也希望妾穿丝绸,马吃粮食。然而,我看到老百姓,他们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的还很多,我因此不敢那样做。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却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恐怕这就不是国相该做的事!况且我听说可用 德行荣誉给国家增添光彩的,没有听说能用妾和马来给国家增添光彩的。”季文子把这件事告诉 孟献子,献子将儿子关了七天。从此以后,子服它的妾穿的都是粗劣的布衣,喂马的饲料都不过是杂草。季文子知道这件事后,说:“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的人,就是人上人了。”于是让子服它做了上大夫。
名家点评
鲁国 三桓之一的 季孙氏家族大多是一些私心很重的人物,但却出现了季文子(即 季孙行父)这样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又据《说苑·善说》记载: 卫将军文子曾问 子贡“季文子三穷而三通”之事,子贡回答:“其穷事贤,其通举穷,其富分贫,其贵礼贱。穷而事贤则不侮,通而举穷则忠于朋友,富而分贫则 宗族亲之,贵而礼贱则百姓戴之。”富裕而能分财於贫民,老百姓就希望他更为富裕;富裕而能分财於贫穷的亲族,族人就会拥护他。这虽是小说家言,但也足以见季文子政治经验之丰富。特别是在“公室”与“次室”的斗争中,季文子实行了有利于民众的社会改革,推行“ 初税亩”,时代劳作在 井田上的奴隶获得解放,开垦私田的“ 隐民”有了 鲁国户口。鲁国民众拥护支持季文子的新政策,站在“次室”一边,以至于“民不知君”而只知季氏。
季孙行父去世前留下遗言,要求用薄葬来举行 下葬仪式。家臣收集家里的 器物作为葬具。但家中没有收器,一切用具没有重复,只好以他用过的家用器皿陪葬。根据大夫 入敛的礼仪,鲁大夫为他入殓, 鲁襄公亲自看视。鲁襄公对季文子政绩和一生清廉给予高度评价:行父“ 廉忠矣!”非常感动的说:辅佐过三位国君而没有家私积蓄以大夫礼节入殓,难道说不是对国家的忠诚吗? �国(今山东省 苍山县向城西北)城西有一连绵的山麓,供奉着�国人世代拜谒的 神庙,此山时称神峰山,山麓以北便是群山连绵的 季孙氏封地 费邑。
在“礼崩乐坏”的 春秋时代,身处政治斗争旋涡之中的季文子为什么能够做到清廉节俭?关键在于他能够“ 三思而后行”。对于这一点, 孔子曾评论说:“再,斯(或作再思)可矣。”(《论语· 公冶长》)这句意思有点含糊的话成了后人对季文子或褒或贬的重要依据。比如朱熹就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是为自己的私利考虑,此后也有学者认为孔子是在批评季文子。但事实上,孔子对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是持积极而肯定的 态度的。“三思”也好,“再思”也罢,都不能以今天的绝对数字为基准来理解,其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要符合当时的礼制与规则,这才是孔子此话所藏的深意。在这一点上,为《 论语》作过注疏的 郑玄、 何晏、 邢�m、 刘宝楠等的解释是基本一致的。在 孔子设坛讲学的过程中,曾以 孔文子、 子产、 臧文仲等享誉一时的人物说事,季文子也在其中。显然,孔子是要以这些人物的事迹来教导自己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努力建立像季文子等人那样的品行和功业,进而实现自己未竟的政治抱负。
三思而行
季文子 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说的是季文子要三次考虑后才去做某一件事. 孔子听到这事,说:"考虑两次就够了."一个人做一件事的之前进行考虑是必要的,因为只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做好准备才能达到做一件事的最高效率,最好的效果.做事之前进行准备,可以使你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了信心会使自己更有动力去做一件事,使自己在做这件事的路上更加 顺利,即使是遇到困难也会因为自己有了准备而有信心去解决困难。但是做事之前进行准备,对事情进行思考并不是说过多的去思考,过多的思考有时会影响自己对于的整件事情的思路,使自己犹豫不决,尤其是一些重大的事情,紧急的事情的时候,这种思考会浪费太多时间,影响自己对事情处理的正确性。不是有这样一句老话吗?"快刀斩乱麻."其实有时做事也是要这样的.而且过多的思考有时会打消自己做事的积极性,磨灭自己的动力,这样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没有了积极性与动力就不肯能达到做一件事的最好效果,所以过多的思考也会影响自己做事效果。的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事需要进行准备与思考,但这种准备与思考需要有个度来衡量,只有当我们把握住这个度的时候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翕兹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