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文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乒乓球,德国,俱乐部马文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儿子德语要比老爸好
在德国生活的十二个年头,妻子给马文革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初到德国时生病的小不点已经快10岁了,另一个也已经5岁了,这两个小家伙成为了马文革业余时间最大的乐趣。没有训练和比赛的日子里,马文革总是乐于呆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嬉戏,胡闹。
别看在德国生活了十二个年头,马文革的德语水平还只能用“三把刀”形容,用他的话说,“普通的交流还可以,再深聊下去我可就晕菜了。主要是底子没打好,以前对德语一窍不通,半路出家,能学到现在这个水平已经不容易了,往后的日子我想还可以让自己的德语更让一层楼步吧。”与老爸相比,从小在德国出生、生活的两个小家伙,说起德语来相当的溜,在这一点上连他们老爸也自叹不如,“他们两个说德语比我溜多了,这就是从小学习的巨大好处,但是他们的中文还不及格,说话经常跑音儿,我和妻子一直在强迫他们学习中文,但是这两个小家伙总是偷奸耍滑,不好好用功,学着学着就玩上了。我们有时也没办法,他们日常环境中接触最多的还是讲德语的小朋友,耳濡目染下就学习了,强迫他们反而没有效果。”
每年的暑假,只要时间允许,马文革就带着两个小家伙回天津,跟亲人们团聚一番,每次聚会虽然两个小家伙中文说得不中不洋,却总能给大家带来不少的乐趣。2007年,由于6月底马文革加盟浙商银行-天津乒乓球队,在异地征战乒超联赛,加之两个小家伙的暑假放得比较晚,因此,年马文革决定不带两个小家伙回国,省得来回奔波麻烦,没想到这可惹翻了两个早已准备暑假再次“长征”的小家伙,而爷爷听说孙子不回来后,越洋电话比以往打得更勤了,更加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最后,在好说歹说下,马文革终于用回德国后带他们周游欧洲列国的允诺稳住了小家伙们,“八月底我可能就回来了,他们的暑假那时候还没结束,有时间的话,我会带他们去欧洲其他国家转转。在德国生活就是有这点好处,开车很快就能到周围其他国家,而且过境非常方便,以前我带他们出去过一次,他们玩疯了,听说又要去,他们现在就已经准备上了。”
退役
垄断不是好现象
不惑之年仍然在职业赛场上拼杀,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但是马文革也逃不脱退役的宿命,退役后马文革又是怎样计划的?谈及自己退役后的打算,马文革表示他不会离开乒乓球事业,即使年龄再大,只要国家和天津队有需要,他还是会全力以赴,回国效力的。
在德国打拼了多年后,马文革对于德国乒乓球的水平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他认为,德国的年轻选手完全有能力追赶中国运动员,“德国有很多优秀的年轻队员,但是他们的技术风格和体制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的技术不够细腻,练习的方法也不够科学,只要加以辅导,他们完全有能力与中国乒球竞争。我退役后,肯定不会离开乒乓球事业,要么当教练,要么开一家俱乐部,培养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
对于众多“中国军团”
在国外效力的事实,马文革坦言,激烈的竞争只会促进乒乓球事业长远发展,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乒球才会变得更强,“中国乒球这两年几乎取得了垄断优势,这对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好现象,长期垄断只会让这个事业出现倒退,只有提高其他国家的竞争力,中国乒球才能继续发展,而且在多次的起伏中中国乒球一直是勇往直前的强者,不惧怕任何挑战,对此我有信心。”
对于两个儿子的未来,马文革是否也会让他们走上乒乓球这个竞技场?马文革表示,他不会强迫他们去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就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我是过来人,我知道干体育有多艰难,他们只要喜欢乒乓球,我肯定会将自己的所学传给他们,反之我也会支持他们的选择。”
生涯数据
1997年12月1日,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男子单打第9位。1998年1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男子单打第10位。
1998年7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男子单打第15位。
1998年8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男子单打排名第18位。
1999年8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最新男子排名第18位。
1999年12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1999年世界最终排名第17位。
2000年1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最新男子单打第17位。
社会活动
单拍闯天涯
在马文革的身上,虽然没有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的光环,但是球迷们仍然记住了他的名字。在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最难堪的时候,马文革替中国队挽回了一些面子,1989年、1992年的第十届和第十三届世界杯赛上,他的金牌捍卫了中国男乒的地位。在那个时候,马文革的冠军是鼓舞人心的,但是,因为技术和中国男子乒乓球的大环境也注定了马文革的成就到了顶峰。
1995年10月,28岁的马文革与妻子到德国打球。十年间,他辗转在德国的中、南部,先后成为奥森豪森和格兰藻等五个乒乓球俱乐部签约球员。据马文革介绍说,德国乒乓球赛制悠久、规范,赛事频繁。他每年大约要参加60多场比赛,平均每周有一场赛事,比国内多得多。说起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依然黑黑瘦瘦的马文革告诉我们,他在国外赖以谋生的手段―――乒乓球技艺,全是国家多年培养的结果。“我现在还能打球,可以说是在吃老本,全靠在国内底子打得好。”马文革这样说道。
问起在国外的生活感受,马文革认为可以用“独立”、“简单”这两个词语来概括。“以前在国内比赛时,什么都不用操心。现在在国外的一切训练、比赛要自己操持,此外还有家庭等一些生活上的琐碎之事都是要自己去解决,还好小孩子都比较听话。不过当生活具有了惯性时,一切就归于简单。”
马文革夫妇膝下有二子,大的7岁半,小的3岁多。谈到孩子今后的发展,马文革说:“一切顺其自然吧,让他们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于今后生活的打算,马文革乐观地说,身体还好,还能打几年球吧。不过,有记者问是否会考虑选择当教练时,马文革则笑称:“当教练还是太累了。”除了打球外,马文革在德国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器械配件公司,按他说生意还不错。“主要还是想让自己多一些选择,将来不打乒乓球了,最起码还有别的事情可干嘛。不过,生意并不是我管理,我现在仍然以打球为主,我想,这辈子是离不开乒乓球、离不开体育了。”
国内球迷喜欢马文革的原因很多,有人说他打球精彩,观赏性很强;有人说他精神可嘉,在中国男乒最低潮时作出了贡献;也有人说他的品质高尚,不顾个人得失,无怨无悔地担当中国队的陪练。当然,更令人饮佩的是,他对乒乓球的执著,楷模。
荣誉记录
两次获全国少年冠军。1985年 全国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1989年 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亚军中国队队员。同年获第10届世界杯赛男子单打冠军。(在肯尼亚内罗比男子世界杯比赛中,战胜阿佩伊伦、塞弗、佩尔森等高手,并在决赛中战胜格鲁巴,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也让中国男乒的崛起出现一线曙光。 )1990年 第11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 男双冠军, 同年获第11届世界杯赛亚军。1991年 第41届世乒赛男单第3名。同年,与队友合作,获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