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文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乒乓球,德国,俱乐部马文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马文革(1968年3月27日-),天津人,国家乒乓球运动员。七岁开始学打乒乓球。1975年进入河西区业余体校。1979年进入天津体工大队。1985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集训队。右手横握球拍,是中国乒乓球队1989年底至1993 年期间第一主力,也是中国男乒处于最低谷时唯一在世界乒坛最高峰保有一席位置的中国运动员,为中国乒乓的重新崛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在德国甲级队尤利希队比赛4个月,再到比利时一俱乐部打球,后又回到德国效力于甲级俱乐部奥森豪森队。1998年11月加入河北省六通乒乓球俱乐部。
,运动生涯
1995年,第43届在家门口帮助中国乒乓球队重夺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第43届世乒赛后不久,马文革选择了前往德国打球,直至今天已经处于不惑之年的马文革仍然在乒乓球台上拼杀,以他的竞技状态,在欧洲乒坛仍然位列男单三甲之内,这令昔日的同行由衷地感叹,“以这样的年龄征战欧洲俱乐部联赛,而且每年的成绩都很优秀,他已成为中国乒坛的一个传奇人物。”
时光如梭,细细算来,马文革在德国已经生活了12个年头,整整一个轮回。 好像是命运使然,与天津乒球断绝了多年联系的马文革又回来了,2005年代表天津男乒征战第十届全国运动会,2007年他又加盟浙商银行-天津乒乓球队,重归天津队麾下,就像众多海河儿女一样,即使走得再远,心中也永远割舍不掉对故乡的思念,而且走得越远,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就愈发强烈。
在德国生活的这12年,马文革先后辗转在德国的中、南部,在格兰藻、利勃海尔等五个俱乐部打球,在为这五家俱乐部效力的这12年间,马文革为每一个东家带来了数不清的荣誉和冠军奖杯,马文革效力于位于斯图加特东南十几公里的Frick-enhausen俱乐部,他已经为这家俱乐部效力了将近三年时间,他帮助这家俱乐部打进了欧洲俱乐部联赛的决赛。如今,处于不惑之年的马文革事业有成,妻子给他生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又拿到了永久定居德国的绿卡,他的生活多少有些令人羡慕,然而在德国生活的这12个年头中,马文革也像常人一样尝遍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马文革退役时仍是中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最炙手可热的人物,然而初到德国时,马文革和刚结婚的妻子像所有初到异国他乡的中国人一样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当时他们对德语一窍不通,在这里也没有亲戚朋友,一切都要自己动手,由此在德国生活的前两年被他们形容成“最痛苦的回忆”。
第43届世乒赛结束后,年事已高、濒临退役边缘的马文革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德国打球,来德国前马文革对于中德两国间迥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然而来到德国后,他还是被残酷的现实弄了个措手不及。“刚到德国的时候,德国人的思维观念让我有些受不了,中国人讲人情,而德国人却很现实,签下你就是帮助俱乐部拿到更多冠军,至于你的生活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俱乐部是不会过问的,如果是在中国,这种事情就很少会发生。那时,我和妻子刚到德国,人生地不熟,希望俱乐部能够帮助帮助我们,但是谁也没有向我们伸援手,我们只能自己来,结果弄得我们非常狼狈。说实话,最难的时候还真的有些后悔,来德国干什么,不如在家里享福。”
对于德国人的现实,马文革还经历过很多次,但是最让他刻骨铭心的一件事却是在他有了第一个孩子后。一天晚上,孩子突然生病了,马文革和妻子非常着急,因为他们对于去医院的路并不是很熟悉,所以想求助邻居帮忙,由于语言不通,他们的多次哀求却没有换来同情的帮助,最终在耽搁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带着孩子辗转来到了当地医院,然而他们却被告知,医生已经下班了,并且不可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虽然孩子最后在热心人的帮助下转危为安了,但是马文革对于德国人的现实有了充分的体验,“在德国生活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人家这种生活方式,工作就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生活的时间绝不工作,但是那时候真的感觉,德国人的现实太可恶了,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如果换了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会这样做吗?我当时恨透他们了。这就是两国文化的差异,现在我能理解当初他们的做法,人家就是按这种方式生活的,作为一个异乡人我们只能适应,改变不了他们。”
马文革已经效力过五家俱乐部,在三四个地方生活过,他对Frickenhausen俱乐部和生活的社区非常满意,马文革坦言,由于在这里生活得比较习惯了,所以他很可能与全家在这里长期居住下去。“挑选俱乐部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首先俱乐部的u2018BOSSu2019要有人情味,我不太喜欢太现实的德国人,我也需要生活中的友谊,而且我要为家人的生活考虑,居住的社区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社区内的人是否友善等,从这三年看,我感觉Frickenhausen俱乐部和目前居住的社会是最佳选择,如果可能,我们会长期居住下去的。”
个人生活
好状态源自生活节奏慢
在欧洲乒坛混迹了十多年,马文革一直保持不错的竞技水平,其秘诀是什么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对此,马文革的解释很简单,一是自己以前在国内打的底子好,其次在德国的生活节奏慢,这让他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生活习惯,由此延长了他的运动生涯,第三是欧洲优秀选手大都是大刀阔斧的类型,这给他打球降低了很多难度。
马文革介绍说,德国乒乓球赛制悠久、规范,赛事频繁,只联赛就分甲、乙、丙等不同级别,还有德国杯、欧洲冠军杯、国际乒联的公开赛、巡回赛等。国内是“以训备赛”,国外是“以赛代训”。欧洲一流选手每年交手的机会很多,彼此非常熟悉。
拿着一杯纯正的啤酒,吃着可口的香肠,晒着暖暖的太阳,度过一个轻松的下午……这是众多德国人的标准生活,马文革对于这种生活有着深刻的感受,“在国内每天都忙得要命,但是在德国除了三、四个小时有限的工作时间外,剩余的时间就是休息,这让我能够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乒乓球上,而且还有时间陪伴家人。来德国12年了,我的生活习惯跟以往差不多,家里-俱乐部-外出比赛,基本就是这么一个模式,身体由此保持得非常好。”对于闻名遐迩的德国啤酒,马文革坦言,他的感受倒不是特别深,“我不爱喝酒,尝倒是尝过,但是感觉不出有什么特别,作为运动员,喝酒要适量,才能保持好自己的身体,这是我保持竞技状态的一大秘诀。”
已经到了不惑的年龄,但是马文革在欧洲俱乐部男单排名中始终位列三甲,2006年和2007年都是波尔第一他第二,即使与正在上升期的波尔交锋,马文革也不落下风。对此,马文革的解释是,这要感谢在国内打下的良好功底,“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是全世界最好的,我能够打到现在就是最好的证明。欧洲选手都是大刀阔斧的类型,而我的技术相对于他们更加细腻、扎实,与他们交锋还是有优势的,如果换成亚洲球员,这种优势就几乎不存在了,毕竟我的年龄已高,打技术细腻的年轻人没有优势可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