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谢振华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山西,中央军委,军区谢振华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37年底,谢振华奉命将扩招的这千余新兵从灵石上火车南下,带到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驻地。很快,他们与总部警卫营合并,编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由总部作战科科长王鹤寿兼任团长,谢振华任政委。
1938年2月,谢振华奉命与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一起离开山西,进驻陕北洛川,开始了新的抗日征程。
三进山西保卫建设
1958年7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军长的谢振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任命为第二批撤军代表团团长,率第二十一军和第五十四军离开朝鲜回国。二十一军回国后驻防地点在山西省,军部驻省会太原市,所辖3个师分别驻同蒲铁路沿线的忻州、临汾和榆次。这是谢振华第三次奉命进入山西。
7月20日到8月1日,二十一军先后分两批从朝鲜的肃川出发,经新义洲过鸭绿江回到离别5年的祖国。部队离开朝鲜时,驻地群众扶老携幼,共叙友情,送了一程又一程;部队登上火车,送行的群众挥洒着惜别的泪水簇拥在火车旁;火车开动了,已经走了很远,许多群众还恋恋不舍,久久不愿离去,频频挥手致意。这感人肺腑的场面,充分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在踏上伟大祖国的土地后,二十一军指战员从丹东、沈阳,到北京、天津,再到保定、石家庄,最后到山西各驻地,无不受到各地群众声势浩大的热烈欢迎和盛情难却的热情接待,使每一个同志受到极大鼓舞。
二十一军驻防山西后不久,军政委吴融峰因公借调到国务院某部委工作,谢振华奉命负责军里全面工作,军政一把抓。这时,正值“大跃进”时期,谢振华率领指战员开铁矿,挖煤矿,修水库,无偿帮助山西地方建设。据时任二十一军一八三团参谋长的薛克扬回忆说:“当时劳动量非常之大,一个兵顶三个老百姓的活,都拿出在朝鲜挖坑道时的干劲来报答祖国人民对子弟兵的厚爱。而且大家在苦干、大干中加巧干。当时挖矿时因电力不足,照明采光比较差,战士们就动脑筋想办法,把玻璃镜子放在洞外,将太阳光折射进洞,增加了采光度。”
谢振华到连队检查时,发现这个办法好,可谓无本万利,就向整个军里推广。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时任二十一军一八七团政委的刘健身回忆说:“1959年春,因苏联赫鲁晓夫集团背信弃义,将援建中国工农业生产的合同撕毁,专家撤回,图纸带走,致使在建的许多项目成为u2018半拉子u2019工程。太原市的一个军工厂就是一个u2018半拉子u2019工程,当地方求援时,谢军长二话没说,就派一八七团啃这块硬骨头。紧接着,两千多人的队伍开赴工地,日夜不停地劳动了4个多月,终于把这个骑虎难下的工程圆满收尾,受到了地方有关领导同志的赞扬。”
四进山西主持省委
1967年阳春三月,在“全面夺权”之风刮遍大江南北之时,中央军委对全军有关部队实施换防。谢振华奉命率六十九军从河北省省会保定市移驻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支左、支工、支农”任务,不久,又担负起“军管、军训”两项任务,即后来人们常说的“三支两军”。
这是谢振华第四次率部进驻山西,主要任务是为了稳定局势,制止武斗,保持一碗水端平,维护社会秩序,减少工农业生产下滑趋势,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但是,山西派性斗争激烈,到1967年底,山西武斗仍然不断,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有的派性组织甚至冲击六十九军部队驻地,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于是召开会议解决山西问题。周总理在会上强调要严禁打、砸、抢、抄、抓,立即刹住武斗歪风,命令拆除一切武斗工事,不准冲击军事机关,不准揪斗、围攻解放军指战员,并决定整个山西驻军的“三支两军”工作由省军区交给六十九军党委领导实施。
1968年,两派组织尤其是“总站派”抗拒执行中央历次发布的通令、命令、通知,继续搞打、砸、抢、抄、抓,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冲击解放军机关和部队,殴打、绑架、杀伤指战员,先后制造了汾西的“4。2”事件和晋中的“5。22”事件等流血事件,他们还在晋东南地区非法搞了一个“318次列车”,阻断了全省南北公路和铁路交通干线的紧张运输。谢振华对此十分愤懑和焦急,及时把山西目前情况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当即利用6月份召开全国煤炭会议的机会,作出了重点解决煤炭系统问题的指示。会议决定由六十九军派干部开办两大派主要头头的学习班。
1969年8月至9月,谢振华奉中央指示,在北京清河地区主办两大派性头头学习班,并扩大到原省委、省人委机关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13个矿及10个基本建设单位的两派干部、头头等几千人参加。通过学习班的学习,基本抑制了资产阶级派性的膨胀,为日后彻底解决山西问题带来了良好的开端。
但是,一些事情总是有曲折反复的,即使已经召开了党的“九大”,山西这个“活火山口”仍然久治不愈,加上“四人帮”暗中挑动,三晋大地的武斗总是不断发生,就连谢振华率领的支“左”部队也受到围攻。山西严峻的形势惊动了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山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刘格平、张日清所支持的两派长期打内战所造成的结果。”有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哪怕是炙手可热的林彪、“四人帮”一伙支持山西造反派夺权后建立起来的领导班子也只剩下一条路:撤换!
于是,中共中央再次召开了解决山西问题的“七月会议”。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发布了解决山西问题的“七.二三布告”。毛泽东审阅了布告后,亲笔批示道:照办。
后来,经中共山西省委第三届党代表大会选举并报中共中央批准,谢振华被选为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同时,中央军委也任命谢振华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这样,谢振华正式开始主持山西省党、政、军全面工作。
重任在肩的谢振华立即展开了艰难的拨乱反正工作。他根据“七二三布告”精神,经中央军委批准,调动了北京军区驻晋各部队及从河南调入的第一军一个师共20多个团的部队,组成了上百个宣传队,由数十名军、师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到山西各地、市宣传“布告”精神,并统一负责“支左”工作,努力促进对立两派的大联合。
经过20多天对两派的积极工作,谢振华率部收缴武器7万余件,拆除了各机关、学校、工厂内构筑的武斗工事,解散了武斗队达数千人,平息了武斗,稳定了局势。
接谢振华根据周总理关于迅速恢复和健全政府部门职能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他对县以上领导干部全面考察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而且直接抓原省、地、市领导干部的重新使用工作。不到三年,全省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百分之九十得到复职,有的还得到提拔使用,使山西成为当时全国落实干部政策最早最好的省份之一。
谢振华为了促进生产,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环境下,凭着自己坚强的党性,顶住了“四人帮”批判所谓“唯生产力论”的巨大压力,坚持抓工农业生产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经过真抓实干,山西省1970年粮食产量第一次在历史上突破百亿斤大关,工业产值也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大型企业都恢复了正常生产,尤其是大同、阳泉两个煤炭基地为保证全国各地工业和电力的需要,努力增产煤炭,为全国工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周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表扬,被评为红旗煤矿。为此,新华社还作了专题报道。
上一篇:萧逸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