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谢振华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山西,中央军委,军区谢振华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围歼徐州集团战斗中,谢振华指挥12纵攻占了徐州飞机场,堵住了李弥兵团逃跑的通路。在围歼杜聿明集团战斗中,谢振华之敌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的新5军,在攻坚歼灭战中,12纵消灭了新5军1个团。
1949年12纵改称30军,谢振华任军长,年仅33岁。上海战役期间他率30军急行军400里,在浦东全歼敌51军,血战高桥夺取了吴□南口。
稳定山西形势
毛泽东听完对谢、曹情况的介绍后说:看来这两个人的条件都还好,一个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是老红军出身,经过了长征,完全可以信得过;另一个长期搞地方武装斗争,对地方上、部队上的政治工作比较熟悉。我看就让曹中南进入省核心小组里,让谢振华负责山西的支左工作,把整个山西的形势稳定下来。1967年刘格平夺了山西的大权后,山西内乱不已,周恩来提议将69军从河北调入山西,担负支左和部分厂矿军管任务,以确保煤炭基地的正常运转,当时谢振华是69军军长,曹中南是政委。
谢振华率69军入晋后,稳定局势,制止武斗,保持一碗水端平,维护社会秩序,减少工农业生产下滑趋势,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但是,山西派性斗争激烈,到1967年底,山西武斗仍然不断,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有的派性组织甚至冲击六十九军部队驻地,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于是召开会议解决山西问题。1969年8月至9月,谢振华奉中央指示,在北京清河地区主办两大派性头头学习班,并扩大到原省委、省人委机关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13个矿及10个基本建设单位的两派干部、头头等几千人参加。
毛泽东指出:“山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刘格平、张日清所支持的两派长期打内战所造成的结果。”
中共中央再次召开了解决山西问题的“七月会议”。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发布了解决山西问题的“七·二三布告”。谢振华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山西省军区司令员。
谢振华根据“七·二三布告”精神,经中央军委批准,调动了北京军区驻晋各部队及从河南调入的第1军一个师共20多个团的部队,组成了上百个宣传队,由数十名军、师级领导干部带队,到山西各地、市宣传“布告”精神,并统一负责“支左”工作,努力促进对立两派的大联合。
谢振华根据周总理关于迅速恢复和健全政府部门职能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他对县以上领导干部全面考察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而且直接抓原省、地、市领导干部的重新使用工作。不到叁年,全省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百分之九十得到复职,有的还得到提拔使用,使山西成为当时全国落实干部政策最早最好的省份之一。经过20多天对两派的积极工作,谢振华率部收缴武器7万余件,拆除了各机关、学校、工厂内构筑的武斗工事,解散了武斗队达数千人,平息了武斗,下令枪毙了“红总站”的指挥人物杨承效,稳定了局势。
他坚持抓工农业生产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山西省1970年粮食产量第一次在历史上突破百亿斤大关。
四进山西
一进山西反蒋抗战
谢振华将军第一次进山西是在1936年初春,那次是为了反蒋,目的也是为了抗日。
1936年2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确定的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尔后相机向北发展的战略计划,发起了东征战役。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毛泽东、彭德怀指挥下,从陕北清涧以东的沟口、河口等地渡过黄河天险,突破国民党晋绥军防线,占领黄河以东数百里地区,完成了东征战略的第一步任务。时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第二科科长的谢振华一同随主力渡过黄河进人山西境内。
山西军阀阎锡山企图集中兵力打击我军,驱逐我军于黄河以西。我抗日先锋军决定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攻石楼守敌,主力则迅速进占柳林、离石、中阳、孝义、隰县、永和一线的有利阵地,准备打击敌人的增援,取得在山西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完成东征计划的第二步任务。紧接着,我抗日先锋军在关上村战斗、兑九峪战斗中相继取胜,击退了晋绥军的多次反扑。
在历时75天的东征战役中,红军共歼敌7个团,筹款3O余万元,扩充队伍近万人,并在山西20多个县展开了群众宣传工作,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在山西广大农村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点燃了抗日烽火,推动了华北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彭德怀说:“进军山西是红军到达陕北后的第二个伟大胜利。”
二进山西联蒋抗战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与此同时,中国的全国抗战也正式开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立即统一部署,红军各部队厉兵秣马,待命开赴前线;抗大学员提前毕业,赶赴前方各部队,向日寇发起坚决的抗击。
8月下旬,谢振华从延安出发,第三天便赶到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泾阳县云阳镇。他立即向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黄克诚报到。黄克诚对谢振华说:“组织上决定你到山西前线做统一战线工作。”
谢振华愉快地接受了命令,并跟随八路军总部一起行动。他从云阳镇乘火车到芝川镇,再由芝川镇坐船渡过黄河到达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接着,又随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从荣河镇出发经新绛县到达曲沃县,在这里搭上阎锡山的窄轨火车赶往太原。9月5日到达后,谢振华跟随周恩来一同住进了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
1937年10月初,日寇入侵中国的势头很猛,从忻口前线败退下来的国民党部队,像潮水一样,漫山遍野退往晋西南。太原眼看要失守,阎锡山提前撤走了他自己在战动总会的干部,逃进了吕梁山区。
针对这种危险情况,周恩来立即让我们的干部先撤往汾阳,并对程子华、谢振华等人说:“要想办法不让败军骚扰老百姓。阎锡山撤走了他的干部,你们必须守住岗位。他拆台,我们干,和华北人民生死在一起!”
很快,战动总会决定由人民武装部的干部分别带几个工作组,到各地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抗击日寇。程子华到晋西北,唐天际到晋东南,谢振华到晋西高阳地区,谢嵩到晋南临汾地区。
谢振华一到晋西地区,就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向当地群众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鼓励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游击队。当地抗日群众看见年仅21岁、英俊干练的谢振华穿着一身整洁的军装,左臂戴着蓝底白字的“八路军”臂章和绯红色“战地动员”臂章,带一支精干的队伍,在城镇,在乡村,贴标语,作演讲,宣传抗日,打击汉奸,感受到老红军出身的八路军有一股英雄豪气,而搞战动工作的八路军更有一身英雄虎胆,所以,对谢振华肃然起静,都积极地配合他的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细致地工作,谢振华单枪匹马扩兵千余人。按照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的要求,谢振华在组织新兵入伍时,让当地青救会、妇救会给他们戴光荣花,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热烈欢送。对新兵家庭发光荣牌匾挂在大门口,家庭条件困苦的发给安家费、救济金。群众高兴地说:“还没见过这样的扩军,八路军和红军一样,与咱们老百姓是一条心。”谢振华说:“我们本来跟老百姓就是一家人嘛,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上一篇:萧逸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