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士燮(汉末)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太守,苍梧,刺史士燮(汉末)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权以交址县远,乃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址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
又遣陈时代燮为交址太守。岱留南海,良与时俱前行到合浦。而燮子徽自署交址太守,发宗兵拒良。良留合浦。交址桓邻,燮举吏也,叩头谏徽使迎良,徽怒,笞杀邻。邻兄治子发又合宗兵击徽,徽闭门城守,治等攻之数月不能下,乃约和亲,各罢兵还。而吕岱被诏诛徽,自广州将兵昼夜驰入,过合浦,与良俱前。壹子中郎将匡与岱有旧,岱署匡师友从事,先移书交址,告喻祸福,又遣匡见徽,说令服罪,虽失郡守,保无他忧。
岱寻匡后至,徽兄祗,弟干、颂等六人肉袒奉迎。岱谢令复服,前至郡下。明旦早施帐幔,请徽兄弟以次入,宾客满坐。岱起,拥节读诏书,数徽罪过,左右因反缚以出,即皆伏诛,传首诣武昌。壹、(黄+有)。匡后出。权原其罪,及燮质子�Q,皆免为庶人。
数岁,壹、(黄+有)坐法诛。�Q病卒,无子,妻寡居。诏在所月给俸米,赐钱四十万 。
历史年表
先祖及其自历史年表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其先祖本是鲁国汶阳(今山东汶河北岸)人,王莽之乱时,避地于交州。历经六世至士燮之父士赐,于桓帝时为日南太守。士燮年少时游学京师,拜颍川 刘子奇为师,研治左氏春秋。后察孝廉,补尚书郎,因公事免官。在父亲士赐丧制满期后,士燮举茂才,除巫令,迁交趾太守。
士燮为人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中前往依附避难者数以百计。士燮又沉醉于《春秋》,为之作注解。陈国人袁徽曾与尚书令 荀��书云:「交趾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埸无事,民不失业,�a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是非忿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其见称如此。
《葛洪神仙传》载:「士燮曾经病死,而且已过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士燮服下,再把水含在他口中,手捧其头不住摇动以消融丸药,服后不久,士燮即能开目动手,脸上渐复人色,半日而能起坐,四日更复能说话,终于恢复常态。董奉字君异,侯官人。」可谓神奇。
【公元189~190年间】东汉少帝年间至献帝建安初
董卓之乱时,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州郡扰乱。士燮于是上表举其弟士壹领合浦太守,次弟徐闻令士(黄有)领九真太守,士武领南海太守。
士燮兄弟并为列郡之长,雄冠交州,而地又偏在万里之外,因此他们在本州威尊无上。出入鸣钟击磬,备具威仪,鼓笳吹箫,车骑满道,当地胡人在道路两旁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之计。妻妾皆乘辎�Z,子弟尽从兵骑,在当时可谓贵重,震服百蛮,尉他(汉高祖时将领,平南越有功,封南越王)也不能超越其威。其间士武先已病没。
交州刺史朱符死后,朝廷遣张津为交州刺史,然而张津后来又为其部将区景所杀;荆州牧 刘表遣零陵人赖恭代张津之任。当时苍梧太守史璜身死,刘表又遣吴巨代之,吴巨与赖恭俱至交州。朝廷闻知张津被杀,便赐士燮玺书道:「交州是天南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能宣达,下义亦遭中壅隔,现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觊觎南土,今以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址太守如故。」后来士燮遣吏使张�F奉送贡品到京都,当此天下丧乱之时,道路断绝,而士燮不废边贡之职责,朝廷恤其劳,特复下诏拜士燮为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后来吴巨与赖恭起纠纷,吴巨举兵攻赖恭,赖恭被逐还零陵。
九真太守儋萌曾为妻父周京作宴,并请县中大吏,酒酣作乐,功曹番歆邀周京起而共舞,周京不肯起,番歆仍要强迫,儋萌忿怒,于是杖杀番歆于郡内。番歆之弟番苗带领县众攻府,并以毒矢射伤儋萌,儋萌毒发身亡。士燮曾多次遣兵进讨,始终不能克。(《吕岱传》)
【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
孙策东渡江时,吏民皆走交州以避其难。汝南许靖至交址,士燮厚加敬待。
【公元209年】东汉献帝建安十四年
《零陵先贤传》曰:「巴入交址,更姓为张。与交址太守士燮计议不合,乃由����道去。」
【公元210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
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到时,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则怀有异心,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遂加士燮为左将军。
【公元218~220年间】东汉献帝建安末年
士燮遣子士�Q入东吴为质,孙权以士�Q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二人留在南方的儿子,尽皆拜中郎将。
其时益州大豪族雍�]等杀蜀国所署太守正昂,并与士燮相通,求欲为内附。(《步骘传》)士燮便诱导雍�]等率郡人民遥向东而来附,孙权更嘉奖其行,迁为卫将军,封龙编侯,其弟士壹迁偏将军,都乡侯。士燮守交州其间,亦好同名士,如曾任命程秉为长史。每次遣使往见权,必致送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并无一年不往贡送。士壹时亦曾贡马数百匹。孙权每次都赍书答礼,厚加宠赐,以答慰士氏兄弟。
【公元226年】吴大帝黄武五年
士燮在郡四十余岁,年九十卒。苍梧京南今存「汉士威彦先生故里」。
个人作品
士燮师从著名学者刘陶,学习《左氏春秋》,后来还为其作注。中原许多学者也避难至交州,士燮的学识也颇受当时名儒的欣赏。
《释文序录》有士燮注《春秋经》十一卷,《隋书经籍志》、《新唐书经籍志》亦有士燮注《春秋经》十一卷。
故里遗迹
距梧州市区60公里的苍梧县京南镇京南街临江之石角上,有一块4平方米大的碑刻,碑文为“汉士威彦先生故里”,落款为“大清光绪十四年戊子季秋月邑人高松乔书里人罗栋才镌”。
据说这位罗栋才在梦见士燮后连续考中举人和进士,为表达他的感恩之心,罗栋才于清道光十四年(1889年)在家乡江边的石角上立了一块纪念士燮(威彦先生)的碑刻,并在京南建“尚书义学”和“大人庙”。
后世追崇
由于士氏政权曾统治部分越南领土,因此一些越南史家亦把士燮当作越南君主,称士燮为“士王”(S? V??ng)(越南史书《大越史记全书》中亦有 士王纪)士燮在越南甚得后世人士的尊崇。越南民间相传在晋朝末年林邑国侵犯交州时,林邑人曾发掘过士燮的坟墓,见其面色如生,大为惊骇,重新封上了他的坟墓。越南人因此以之为神,立庙事之,号“士王仙”。在陈朝时期,他被追封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Thiên C?m Gia ?ng Linh V? ??i V??ng)。(陈重兴元年(1285年),朝廷封为“嘉应大王”;重兴四年(1290年),加“善感”二字;兴隆二十一年(1313年),加“灵武”二字。
历史评价
中国
袁徽:交趾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於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馀年疆埸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是非忿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上一篇:徐莉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