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韦庄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长安,洛阳,到了韦庄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5)韦庄《浣纱庙》。
(36)韦庄《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东阳酒家赠别二绝句》、《东阳赠别》。
(37)韦庄《李氏小池亭十二韵(时在婺州寄居作)》。
(38)韦庄《衢州(今衢县)江上别李秀才》、《忆小女银娘》、《东游远归》。
(39)韦庄《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
(40)韦庄《夜雪泛舟游南溪》。
(41)韦庄《饶州馀干县琵琶洲有故韩宾客宣城裴尚书修行…因以和吟》。
(42)韦庄《泛鄱阳湖(江西)》。
(43)韦庄《访浔阳友人不遇》、《九江逢卢员外》。
(44)韦庄《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45)韦庄《钟陵(南昌)夜阑作》、《南昌晚眺》。
(46)韦庄《抚州江口雨中作》。
(47)韦庄《袁州作》。
(48)韦庄《湘中作》。
(49)韦庄《耒阳县浮山神庙》。
(50)韦庄《章江作》。
(51)韦庄《黄藤山下闻猿》。
(52)韦庄《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53)韦庄《建昌渡暝吟》。
(54)韦庄《信州西三十里山名仙人城下有月岩山其状秀拔…赋是诗》。
(55)韦庄《镊白》。
(56)韦庄《西塞山下作》。
(57)韦庄《齐安郡》。
(58韦庄《过鄂州》。
(59)韦庄《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60)韦庄《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61)韦庄《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
(62)韦庄《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
(63)韦庄《平陵老将》。
(64)韦庄《绥州作》。
(65)韦庄《放榜日作》、《悔恨》。
(66)韦庄《寄右省李起居》。
(67)韦庄《下�感旧》。
(68)韦庄《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州留别张员外》。
(69)韦庄《宜君县比卜居不遂,留题王秀才别墅二首》。
(70)韦庄《唐诗纪事·韦庄·闲卧》、贯休《和韦相公见示闲卧》。
(71)韩��《桃林场客舍之前有池半亩木槿栉比阏水遮山因命仆夫运斤梳沐豁然清朗复睹太虚因作五言八韵》、韩��《此翁(此后在桃林场)》、《香奁集·多情(庚午年在桃林场作)》。
(72)《香奁集·咏浴》。
(73)《香奁集·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74)《香奁集·昼寝》、李亿《念奴娇》等。
(75)和凝《洋川》、《兴势观》。
(76)《香奁集·寄远(在岐日作)》。
(77)和凝《醴泉院》。
(78)韦庄《思归》。
(79)和凝《宫词百首》。
(80)《香奁集·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艺术特色
韦庄作品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俯腑。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凡五十四首,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五)、《应天长》(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三)、《谒金门》(二三)、《河传》(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
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温�丽,韦清新。韦庄词除写言情外,还常写个人身世之慨。韦庄是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作品解析
韦端己《菩萨蛮》五首(出《花间集》)
韦氏此词凡五首,实一篇之五节耳,而选家每割裂之。如张氏《词选》、周氏《词辨》、成氏《唐五代词选》,均去其“劝君今夜须沉醉”一首,大约以其太近白话,俚质不雅也。胡适之《词选》则一反其道,节取中间三首,又删去其首尾“红楼别夜堪惆怅”“洛阳城里春光好”两章,大约又嫌其太不白话也。此等任意去取,高下在心,在选家自属难免,不足深论。惟此词是一意的反复转折,今如此剪截,无乃枉费心力乎。
将本词各章串讲,原皋文之说也。皋文、复堂之说温飞卿《菩萨蛮》亦用串讲法,对于温氏之词我实在寻不出它们的章法来,所以尽管张、谭两家说得活灵活现,“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见《词选》一)“以《士不遇赋》读之最确”,(谭评《词辨》卷一)却终不敢苟同。对于韦词,私心却以为旧说不无见地。此非两歧也,言各有当耳。温、韦各做各的词,原不妨用两种看法去看的。
惟皋文仍有可笑处,既曰篇章,则固宜就原词上探作者之意,斯可耳。今则不然,先割裂之而后言篇法、章法,则此等篇法、章法即使成立是作者的呢,还是选家的呢?岂非混而不清?岂非削趾适履?故任意割裂已误,任意割裂以后再言篇章如何的神妙,乃属误中之误。窃虽依附前人,对于此点未敢苟同。
韦氏此词隐寓其生平。《词学季刊》一卷四号有夏承焘《韦端己年谱》,罗列行谊甚详,以为“人人尽说江南
好”“如今却忆江南乐”诸首,中和三年客江南后作;“洛阳城里春光好”一首,客洛阳作,与旧说异。皋文当时似疏于考证韦氏之生平,而夏君之说亦有可商处,如“洛阳城里春光好”下句为“洛阳才子他乡老”,其非在洛阳作甚明,若曰“长安才子洛阳老”,始是客洛阳时之口吻也。夏君又曰:“时端己已五十余岁,亦称年少,(《黄藤山下闻猿》)盖词章泛语不可为考据。”是则弘通之论也。惟似与前说违异,今亦不得详辨。据夏《谱》,端己客江南已逾中年,其入蜀已在暮年,而诗词中辄曰“年少”,固不必拘泥,所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也。盖生活者,不过平凡之境,文章者,必须美妙之情也。以如彼美妙之文章,述如此平凡之生活,其间不得不有相当之距离者,势也。遇此等空白,欲以考证填之,事属甚难。此是一般的情形,又不独诗词然耳。如皋文说此词,谓“江南即指蜀”,良亦未必但固不妨移用。彼虽曾客洛阳,而词中洛阳则明明非洛阳而是长安,端己固京兆杜陵人也,“《秦妇吟》秀才”,固一长安才子也。洛阳既可代长安,则江南缘何不可代蜀耶?――虽不能证实,故仅就词中之字面,有时不足断定著作之先后也。兹仍依张说立解,就文义而观其会通,辨其当否,在乎读者。端己词无专集,《全唐诗》有五十四,而《花间》得其四十八。
文学地位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上一篇:代旭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